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减少叶源对密植夏玉米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8 00:34
  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选用黄淮海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设置75000株hm-2和1050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于吐丝后7天做剪叶处理,分别去除植株顶部二片叶(L2)、四片叶(L4)、六片叶(L6),并设不剪叶处理为对照(L0)。研究剪叶对不同密度夏玉米冠根生长、籽粒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通过农艺措施调整夏玉米株型、进一步发挥夏玉米高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减少叶源对夏玉米群体结构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下剪去植株上部叶片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显著。在10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适当去除植株顶部二片叶生育后期LAI降低幅度小于对照,吐丝后49天,郑单958的L2处理较对照L0提高18.69%,先玉335的L2比L0提高28.56%,但是相同密度下减少四片叶和六片叶的LAI始终低于不剪叶处理;在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剪叶后夏玉米LAI显著降低。此外,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剪叶均会...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夏玉米源、库关系
        1.2.2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1.2.3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地上部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2.4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地上部光合特性的影响
        1.2.5 夏玉米根系生长及其与地上部关系
        1.2.6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2.2.1 叶面积指数(LAI)
        2.2.2 冠层透光率
        2.2.3 穗位叶抗氧化酶类活性及产物的测定
        2.2.4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2.5 植株氮素积累
        2.2.6 根系形态与功能
        2.2.7 籽粒灌浆特性
        2.2.8 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及冠层透光率的影响
        3.1.1 叶面积指数
        3.1.2 冠层透光率
    3.2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3.2.1 SOD活性
        3.2.2 POD活性
        3.2.3 CAT活性
        3.2.4 MDA含量
        3.2.5 可溶性蛋白含量
    3.3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3.3.1 群体干物质积累
        3.3.2 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
        3.3.3 氮素积累
        3.3.4 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及转移
    3.4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影响
        3.4.1 根系干重
        3.4.2 不同土层根系干重
        3.4.3 根长密度
        3.4.4 不同土层根长密度
        3.4.5 根系TTC还原总量
        3.4.6 不同土层根系TTC还原强度
    3.5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3.5.1 籽粒干重
        3.5.2 籽粒灌浆速率
        3.5.3 籽粒体积
        3.5.4 籽粒灌浆特性
    3.6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4.2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4.3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及功能的影响
    4.4 减少叶源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5 结论
    5.1 不同密度下剪叶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
    5.2 不同密度下剪叶对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的调控
    5.3 不同密度下剪叶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及功能的调控
    5.4 不同密度下剪叶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的调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玉米国际贸易逆差原因及对策[J]. 吴世玉.  经营管理者. 2016(09)
[2]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J]. 苌建峰,张海红,李鸿萍,董朋飞,李潮海.  作物学报. 2016(01)
[3]剪叶对豫农202籽粒灌浆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苏鹏,李海霞,王杨铭,董中东,任妍,詹克慧,许海霞,程西永.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8)
[4]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叶对不同株型夏玉米群体及单叶光合性能的调控[J]. 刘铁宁,徐彩龙,谷利敏,董树亭.  作物学报. 2014(01)
[5]玉米倒伏的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何晶,齐华.  辽宁农业科学. 2013(04)
[6]种植密度对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J]. 陈晨,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  玉米科学. 2012(06)
[7]超高产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性[J]. 齐文增,刘惠惠,李耕,邵立杰,王飞飞,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1)
[8]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生理特性[J]. 张玉芹,杨恒山,高聚林,张瑞富,王志刚,徐寿军,范秀艳,杨升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21)
[9]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J]. 王秀珍,邱立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10]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J]. 邱红波,何腾兵,龙友华,莫庆忠.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9)

硕士论文
[1]源库调节对玉米物质生产及茎鞘贮存物质转运的影响[D]. 王满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04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04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