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与肥料利用效率
发布时间:2021-04-20 02:53
冬小麦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合理施肥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指导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徽省冬小麦为对象,于2018年对全省冬小麦主产区1591户农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全省冬小麦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安徽省冬小麦产量与氮、磷和钾肥施用的关系,以探索安徽省冬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效的主要施肥途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平均产量为5185 kg·hm-2,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6、80和78 kg·hm-2。其中旱茬麦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水平比稻茬麦分别高14、16和3 kg·hm-2。总体上,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还存在不合理现象。Cate-Nelson方法结果表明,全省冬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中,仅有23.8%、21.2%和2...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20,31(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3 相关参数计算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种类与比例
2.2 安徽省冬小麦化肥施肥强度
2.3 安徽省冬小麦化肥投入分布
2.4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方式
2.5 安徽省冬小麦养分运筹
2.6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
3 讨 论
3.1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够
3.2 机械化施肥占比不足
3.3 肥料运筹有待改进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农作制分区的1985—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时空变化[J]. 白冰,杨雨豪,王小慧,贾浩,吴尧,史磊刚,尹小刚,陈阜. 作物学报. 2019(10)
[2]增施有机肥对冬小麦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张黛静,陈倩青,宗洁静,杨雪倩,胡晓,马建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6)
[3]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李银坤,郝卫平,龚道枝,夏旭,李昊儒. 土壤通报. 2019(02)
[4]我国茶园施肥现状与减施潜力分析[J]. 倪康,廖万有,伊晓云,牛司耘,马立锋,石元值,张群峰,刘美雅,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3)
[5]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内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雷,王梦亮,王俊红,高小音. 华北农学报. 2018(06)
[6]氮肥后移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代新俊,夏清,杨珍平,高志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7]中国秸秆养分资源及还田的时空分布特征[J]. 刘晓永,李书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1)
[8]控释氮肥拔节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李敏,武际,韩上,雷之萌,朱卫生,张秋,汪建来,朱林.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7)
[9]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魏猛,张爱君,诸葛玉平,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10]有机无机肥长期定位配施对冬小麦13C同化物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赵隽,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谷利敏. 核农学报. 2016(09)
硕士论文
[1]江苏省水稻高产高效生产的农户特征因素调查与分析[D]. 张瑞卿.南京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48835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20,31(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3 相关参数计算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种类与比例
2.2 安徽省冬小麦化肥施肥强度
2.3 安徽省冬小麦化肥投入分布
2.4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方式
2.5 安徽省冬小麦养分运筹
2.6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
3 讨 论
3.1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够
3.2 机械化施肥占比不足
3.3 肥料运筹有待改进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农作制分区的1985—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时空变化[J]. 白冰,杨雨豪,王小慧,贾浩,吴尧,史磊刚,尹小刚,陈阜. 作物学报. 2019(10)
[2]增施有机肥对冬小麦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张黛静,陈倩青,宗洁静,杨雪倩,胡晓,马建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6)
[3]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李银坤,郝卫平,龚道枝,夏旭,李昊儒. 土壤通报. 2019(02)
[4]我国茶园施肥现状与减施潜力分析[J]. 倪康,廖万有,伊晓云,牛司耘,马立锋,石元值,张群峰,刘美雅,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3)
[5]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内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雷,王梦亮,王俊红,高小音. 华北农学报. 2018(06)
[6]氮肥后移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代新俊,夏清,杨珍平,高志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7]中国秸秆养分资源及还田的时空分布特征[J]. 刘晓永,李书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1)
[8]控释氮肥拔节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李敏,武际,韩上,雷之萌,朱卫生,张秋,汪建来,朱林.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7)
[9]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魏猛,张爱君,诸葛玉平,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10]有机无机肥长期定位配施对冬小麦13C同化物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赵隽,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谷利敏. 核农学报. 2016(09)
硕士论文
[1]江苏省水稻高产高效生产的农户特征因素调查与分析[D]. 张瑞卿.南京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4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488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