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大豆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QTL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21-05-06 19:53
  大豆是重要的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大豆脂肪酸的组成是油脂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其含量受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开展大豆脂肪酸相关组分含量的QTL定位研究,对挖掘大豆脂肪酸相关基因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中黄24×华夏3号,桂早1号×B13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在已有的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信息的基础上,对大豆脂肪酸组分进行基因定位,检测与脂肪酸相关的基因位点,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脂肪酸的表型分析通过对大豆脂肪酸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含量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群体各株系间变异为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在不同的环境下变异为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说明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三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之间亚麻酸与棕榈酸呈极限著正相关,亚麻酸与亚油酸也呈极限著正相关。2三种脂肪酸组分QTL定位本研究通过对中黄24×华夏3号和桂早1号×B13两个群体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在已有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型和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利用Win QTL Cart进行QTL定位,采用CIM...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1 前言
    1.1 大豆脂肪酸
        1.1.1 大豆脂肪酸的组分
        1.1.2 脂肪酸的主要功能
        1.1.3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1.1.4 大豆脂肪酸的遗传机制
    1.2 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及相关调节
        1.2.1 脂肪酸的合成途径
        1.2.2 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调节机制
    1.3 分子标记
        1.3.1 SNP标记
        1.3.2 SNP的特点
    1.4 QTL定位研究
        1.4.1 QTL定位研究概况
        1.4.2 QTL定位群体的拓展
        1.4.3 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稳定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研究
        1.4.4 大豆脂肪酸的QTL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的测序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脂肪酸的提取
        2.3.2 气象色谱的检测条件
        2.3.3 脂肪酸相关组分的定位
        2.3.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黄 24×华夏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
    3.2 桂早1号×B13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
4 大豆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QTL定位分析
    4.1 中黄 24×华夏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定位
        4.1.1 定位结果
    4.2 桂早1号×B1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定位
        4.2.1 基因定位结果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脂肪酸组分间的关系
        5.1.2 大豆脂肪酸相关组分精细定位
    5.2 全文结论
        5.2.1 脂肪酸各组分相关关系
        5.2.2 脂肪酸各组分精细定位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不同环境下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分析[J]. 雷雅坤,刘兵强,邸锐,闫龙,杨春燕,郝东旭,张孟臣.  作物学报. 2016(02)
[2]大豆脂肪酸主要组分含量QTL定位[J]. 邹筱,韩粉霞,陈明阳,孙君明,南金平,闫淑荣,杨华.  作物学报. 2014(09)
[3]多环境大豆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评价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赵雪,杜雪,孙晶,吴瑶,曹广禄,韩英鹏,李文滨,张彬彬.  大豆科学. 2014(03)
[4]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J].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杜华,巩鹏涛,刘学义,方宣钧.  作物学报. 2014(01)
[5]外源硒对发芽大豆脂肪酸与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J]. 马艳弘,周剑忠,黄开红,王英,李莹.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3)
[6]大豆脂肪酸组份相关、变异特点分析[J]. 宋晓昆,张颖君,闫龙,杨春燕,郑艳艳,蒋春志,荆慧贤,张孟臣,黄占景.  华北农学报. 2010(S2)
[7]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豆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谢冬微,韩英鹏,李文滨.  大豆科学. 2010(03)
[8]SNP标记技术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 李兆波,吴禹,王岩,汪由,王光霞.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9]后基因组时代下作物的SNP分型方法[J]. 赵琼一,李信,周德贵,何飞,周少川,罗达.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1)
[10]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 彭琛琛.  科技经济市场. 2009(08)

硕士论文
[1]大豆脂肪酸组分QTL定位与相关候选基因分析[D]. 范胜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QTL[D]. 南金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3]大豆脂肪和脂肪酸主要组分含量QTL定位[D]. 邹筱.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4]大豆五种脂肪酸含量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 雷雅坤.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水产品脂肪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比较优化及应用[D]. 裴怀全.吉林农业大学 2012
[6]大豆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D]. 柳全文.南昌大学 2011
[7]大豆种质脂肪酸主要组分鉴定与QTL标记定位[D]. 于福宽.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8]大豆脂肪酸代谢酶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D]. 彭琛琛.南昌大学 2008
[9]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脂肪酸形成规律的研究[D]. 徐杰.东北农业大学 2005
[10]大豆油脂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变异及配合力分析[D]. 胡超越.吉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72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72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