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暗培养条件下水稻苗期第一节间长度的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1-08-20 16:41
  中胚轴及第一节间长的水稻顶土能力强,易出苗。为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中胚轴和第一节间长的水稻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来自云南的地方品种Ch5-10 (水稻,偏籼性)/Ch6-11 (陆稻,偏粳性)组配的RIL9群体及特青(籼稻)/星青叶(粳稻)组配的F2群体分别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了暗培养条件下第一节间长度的QTL定位。Ch5-10/Ch6-11组配的RIL9群体共检测到3个QTLs,分别位于第1和第6染色体上。其中qFIL-1的效应最大,贡献率为17%,表现为来自亲本Ch6-11的等位基因增加第一节间长度;特青/星青叶组配的F2群体仅检测到1个QTL:qFIL-2,位于第2染色体上,贡献率为9%,表现为来自亲本星青叶的等位基因增加第一节间长度,同时该位点检测到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暗培养条件下水稻苗期第一节间长度的QTL定位


Ch5-10/Ch6-11 RIL9群体第一节间长度表型

节间,表型,染色体,长度


Ch5-10/Ch6-11 RIL9群体中,共检测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1和第6染色体上(p<0.01)。q FIL-1位于第1染色体RM259~RM1032标记区间,LOD值为4.3,贡献率为17%。q FIL-6-1位于第6染色体RM527~RM5745标记区间,LOD值为2,贡献率为8%。q FIL-6-2位于第6染色体RI02729~RI02813标记区间,LOD值为2.4,贡献率为10%。各QTL均表现为来自亲本Ch6-11的基因增加第一节间长度(表2;图3)。图3 Ch5-10/Ch6-11 RIL9群体第一节间长度的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节间,染色体,长度,群体


Ch5-10/Ch6-11 RIL9群体第一节间长度的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SRAP标记分析水稻新品系遗传多样性[J]. 林增顺,刘冠明,徐庆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4)
[2]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应用[J]. 孙正文,黄兴奇,李维蛟,钟巧芳,余腾琼,郭怡卿,李定琴,殷富有,程在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01)
[3]水稻中胚轴长度QTL分析[J]. 黄成,姜树坤,冯玲玲,徐正进,陈温福.  作物学报. 2010(07)
[4]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最上节间长度QTL定位研究[J]. 乔保建,王盈盈,朱晓彪,洪德林.  遗传. 2007(08)
[5]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分析[J]. 林建荣,张光恒,吴明国,曹立勇,程式华.  作物学报. 2006(02)
[6]水稻顶节间长度控制基因(EUI)的精细定位[J]. 王仁晓,李培金,陈红旗,闵绍楷,李家洋,朱旭东.  遗传学报. 2005(09)
[7]水稻幼苗中胚轴长度QTL及与Fe2+浓度的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J]. 欧阳由男,张秋英,张克勤,禹盛苗,庄杰云,金千瑜,程式华.  遗传学报. 2005(07)
[8]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分子标记和定位[J]. 杨蜀岚,马洪丽,张书标,朱宏波,王斌,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9]水稻籼粳交DH群体幼苗中胚轴长度的QTLs定位和上位性分析[J]. 曹立勇,朱军,颜启传,何立斌,魏兴华,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02(03)
[10]水稻上部节间长度等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 谭震波,沈利爽,况浩池,陆朝福,陈英,周开达,朱立煌.  遗传学报. 1996(06)



本文编号:3353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3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