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20 17:48
  硅虽然没有被列入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以及水稻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水稻硅的营养功能、施硅效应及硅肥的高效施用技术,并对水稻硅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章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水稻硅营养及硅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硅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硅肥,水稻,品种


水稻施用硅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各地均有报道。但因稻田土壤中有效硅含量以及地理、气候差异,增产效果不同,一般增产10%~25%之间,在极其缺硅地区,施硅可以增产近一倍[36]。张斌等[37]发现在安徽省沿江有效硅含量低的地区水稻施用硅肥可增产9.8%~21.8%。龚金龙等[38]在江苏地区试验表明施硅对武运粳24和淮稻9号较对照增产4.6%~19.5%。张军等[39]在黑龙江八五九农场研究发现施用硅肥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起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蔡德龙等[40]在北亚热带地区的河南省信阳地区潴育性水稻土上的试验表明,在杂交水稻上施用硅肥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株高,还可以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从而提高稻谷产量19.8%~24.7%。因此,不同水稻种植区因土壤硅供应情况不同所产生增产效果也有所不同。同时,研究也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硅肥的响应效果也不同,如图1所示,在同一水稻种植区施用等量硅肥水稻的增产效果不同,如金正勋等[41]在黑龙江研究发现施等量硅肥下垦稻12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空育131和龙粳21品种,同时在湖北、浙江的试验研究也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硅肥的响应效果也不同。硅肥施用效果受施用量的影响较大。如图2所示,随着施硅量的增加,水稻增产率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最佳施硅量却不相同。如陈进红等[42]研究发现,当施硅量超过225 kg/hm2时,水稻产量有所下降;而王远敏[45]发现,施硅量超过150 kg/hm2时水稻产量有所下降;Cuong等[46]在越南试验中也发现施硅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量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但当施硅量超过300 kg/hm2时,水稻产量会呈现下降趋势。不同试验中最佳施硅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土壤供应硅的能力及地理、气候的差异造成的,因此硅肥的施用应考虑当地土壤供硅能力、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施用硅肥才能起到好的增产效果,反之过量施硅可能会导致水稻减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硅肥与基本苗配置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任海,付立东,王宇,吕小红,李旭,隋鑫,杜萌,马畅.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1)
[2]水稻土施硅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的降低效果[J]. 魏晓,张鹏博,赵丹丹,Elena Bocharnikova,Vladimir Matichenkov,Demin Dmitry.  生态学报. 2018(05)
[3]硅锌硼配施对红壤区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J]. 杨秀霞,燕辉,陈仁辉,王文姿,况家瑛,商庆银,周春火.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4]钾硅镁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孔宇,张文忠,高继平,陈书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6(02)
[5]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育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J]. 张斌,杨建军,陈再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16(05)
[6]钾硅肥施用对水稻吸收铅、镉的影响[J]. 贾倩,胡敏,张洋洋,孟远夺,李小坤,丛日环,任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12)
[7]硅肥施用量及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及抗倒性的影响[J]. 金正勋,LUGO Oke,朱方旭,张忠臣,金昌均,李京远,罗泓植,郭雪冬,邓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10)
[8]施硅量对甬优系列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相关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J]. 韦还和,孟天瑶,李超,张洪程,史天宇,马荣荣,王晓燕,杨筠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作物学报. 2016(03)
[9]高效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增产效果[J]. 仰海洲,王升,叶仁宏,于洪喜,徐年龙,顾施耀.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03)
[10]硅调节植物抗病性的机理:进展与展望[J]. 宁东峰,梁永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5)

硕士论文
[1]硅对水稻茎秆强度的影响[D]. 林熊.四川农业大学 2010
[2]硅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 王远敏.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3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3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