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树形对扁桃与冬小麦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6 03:45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树形对间作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下高光效树形的选择和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4个树形处理,于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等生长关键时期,对远冠区、东西两侧近冠区、东西两侧冠下区等5个间作区域的PAR日变化动态和环境光谱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新疆南疆地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不同间作区域PAR均呈单峰曲线日变化动态,扬花期至拔节期不同树形处理间作区域光照条件均明显劣变,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4个树形处理2个时期间的降幅分别达到18.93%、39.06%、23.24%和46.00%;扬花期扁桃对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已基本趋于稳定,该时期不同树形间作区域PAR强度水平分为小冠形、高秆形和开心形、分层形三个水平,每日PAR强度维持在400~1 400μmol/(m2·s)范围内的时间占在全天70%、40%和20%左右。【结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拔节期至扬花期(4月8日~5月3日)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 

【文章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2020,57(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树形对扁桃与冬小麦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


测点布置示意

区域图,扁桃,拔节期,冬小麦


研究表明,冬小麦拔节期,不同树形处理之间、同一树形不同区域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冠形远冠区、西侧近冠区、西侧冠下区、东侧冠下区、东侧近冠区5个间作区域,PAR均为单峰曲线,且峰值较高,峰值PAR强度均高于1 600 μmol/(m2·s),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冬小麦光饱和点)的持续时间能维持在5~7 h左右;分层形5个间作区域PAR也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但与小冠形相比峰值较低,除远冠区峰值PAR强度均高于1 600 μmol/(m2·s)外,其它4个间作区域峰值PAR强度均低于1 200 μmol/(m2·s),且PAR峰值持续时间短,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仅能持续2~3 h。高秆形5个间作区域PAR也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与分层形相比东侧近冠区11:00~16:00 PAR显著提高,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持续时间增加至5 h;东侧冠下区11:00~14:00PAR显著提高,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持续时间增加至3 h,且峰值PAR强度增加。开心形,2个冠下区域呈现双峰变化趋势外,其它3个区域均呈单峰变化趋势;与分层形相比东侧近冠区域区早晨光照条件改善, 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持续时间增加至4 h;西侧冠下和近冠区域下午光照条件明显改善,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持续时间均增加至5 h,且峰值PAR强度增加。自扁桃末花期(未展叶)时,不同树形对间作区域PAR强度d大于800 μmol/(m2·s)持续时间的影响即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分层形,前期研究发现小麦产量与400~1 600 μmol/(m2·s)强度PAR持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待发表),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PAR在该强度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依次为6.6、6.8、6.8和4.8 h,拔节期时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3个树形优于分层形,但3个树形间无较大差异。图2东侧近冠和东侧冠下2个区域13:00和16:00之后PAR强度显著降低,峰值早衰,且峰值强度降低,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均降至5 h。分层形5个间作区域PAR也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与拔节期期保持一致,但峰值强度显著降低,远冠区除17:00外,其它8个时段PAR强度下降幅度均超过30%,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为2 h;西侧近冠和冠下2个区域、各时段PAR强度均显著降低,其中西侧近冠10:00~14:00、西侧冠下10:00~17:00降幅均超过50%;东侧近冠14:00~17:00,东侧冠下13:00~16:00降幅均超过50%;西侧近冠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为1 h,其它3个区域全天PAR强度均低于800 μmol/(m2·s)。

区域图,冬小麦,降幅,日变化


开心形,远冠区10:00~11:00、16:00~18:00 2个时段PAR下降幅度超过40%,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为5 h;西侧近冠区16:00~18:00、西侧冠下区12:00~14:00、17:00~18:00PAR下降幅度均超过40%,大于800持续时间分别为3和2 h;东侧近冠和冠下2个区域下降明显,12:00~18:00、11:00~15:00降幅分别超过50%,全天PAR强度均低于800 μmol/(m2·s)。高秆形,远冠区10:00~11:00、13:00和18:00 3个时段PAR下降幅度超过30%,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为4 h;西侧近冠和冠下2个区域下降明显,西侧近冠区10:00~11:00、13:00~15:00,西侧冠下区10:00~17:00PAR下降幅度均超过30%,大于800持续时间分别为2和1 h;东侧近冠区15:00~18:00、东侧冠下13:00降幅超过40%,大于800持续时间分别为3和2 h。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PAR在400~1 600 μmol/(m2·s)强度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依次为7.4 、3.4、3.8和2 h,小麦扬花期时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间作区域光照条件明显劣变,小冠形明显优于其它3个树形,开心形和高秆形差异较小,又明显优于分层形。 图3小麦灌浆期扁桃4个树形处理对应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和日变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区域主要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与扬花期相比,小冠形远冠区除10:00 PAR降幅超过20%外,其它时间段降幅均低于10%,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维持在6 h;西侧近冠区10:00~11:00、西侧冠下区11:00~13:00 PAR降幅超过20%,其余时段降幅均低于10%,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分别维持在5和4 h;东侧近冠区各时段降幅均为超过20%,东侧冠下区17:00~18:00 PAR降幅超过40%,其余时段降幅均低于5%,2个东侧区域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均维持在5 h。分层形远冠区除11:00降幅超过30%外,其它8个时段PAR强度下降幅度均低于5%,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维持在2 h;西侧近冠13:00和16:00~17:00、西侧冠下15:00降幅均超过20%;东侧近冠降幅均为超过20%,东侧冠下15:00、18:00降幅均超过20%;近冠和冠4个区域全天PAR强度均低于800 μmol/(m2·s)。开心形,远冠区10:00~12:00 PAR下降幅度超过20%,PAR强度高于800 μmol/(m2·s)的持续时间维持在5 h;西侧近冠区10:00~11:00 PAR降幅超过50%,其余时段均低于20%;西侧冠下区10:00~15:00、17:00 PAR降幅均超过20%,2个区域大于800持续时间依旧维持在3和2 h;东侧近冠和冠下2个区域持续明显下降,东侧近冠区11:00、13:00~15:00、17:00~18:00降幅分别超过30%,东侧冠下区11:00、13:00~17:00降幅超过30%,近冠和冠4个区域全天PAR强度均低于800 μmol/(m2·s)。高秆形,除远冠区18:00、西侧近冠区18:00、东侧冠下区11:00、14:00、18:00降幅超过20%外,其它区域和时间段PAR强度均无明显变化。综合分析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和分层形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PAR在400~1 600 μmol/(m2·s)强度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依次为6.2、2.4、3和2 h,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时小冠形、开心形、高秆形光照条件均有一定下降,小冠形明显优于其它3个树形,开心形与分层形差距缩小。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枣树间作巷道土壤养分空间分异对冬小麦冠层光分布的响应[J]. 郭佳欢,冯会丽,史彦江,俞元春.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5)
[2]核(桃)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特征的初步研究[J]. 王冀川,艾买尔江·吾斯曼,阿依谢姆古丽·玉苏普,吴爱琼,夏建华,张栋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5)
[3]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冠结构对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J]. 张雯,谢辉,张平,钟海霞,张付春,庄红梅,杨磊,徐叶挺,龚鹏,卢春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6)
[4]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 许大全,高伟,阮军.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8)
[5]晋西黄土区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小气候及其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 许华森,毕华兴,高路博,廖文超,陈俊刚,云雷,鲍彪,杨宗儒.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02)
[6]果麦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J]. 黄爱军,乔旭,陈兴武,雷钧杰,赵奇,张宏芝,王美,张金汕,赛力汗·赛,薛丽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7]我国4种主要苹果树形冠层结构和辐射三维分布比较研究[J]. 高照全,赵晨霞,程建军,张显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1)
[8]杨粮间作系统林木遮荫面积和株行距研究[J]. 袁玉欣,王金凤,闫同惠,王颖,李保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2)
[9]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光能分布规律的研究[J]. 李连国,崔学明,李晓燕,米志恒,杨焕之.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8(03)



本文编号:3363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63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