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冬小麦施硒技术及施硒效果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04:14
  湖北地区硒资源优势显著,恩施和江汉平原土壤两条富硒带贯穿全省,硒资源总量位于全国前列。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是湖北省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据调查分布着大面积富硒土壤资源,其土壤硒含量在0.2-0.4 mg·kg-1范围内,处于中硒和富硒土壤之间,生产的作物硒含量在富硒水平边缘。根据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为了高效利用湖北硒资源,在江汉平原进行富硒农产品生产开发,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本研究选择冬小麦为指示作物,以江汉平原土壤硒资源为基础,通过外源施硒,提高小麦硒含量和籽粒品质,实现优质农产品生产。系统研究了外源施硒方式、形态、浓度、施硒次数及时期对冬小麦硒吸收、转运、累积和分配的影响,通评价施硒对冬小麦富硒水平及食品安全性的应用效果,提供一套小麦富硒技术,为江汉平原富硒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叶面喷硒效果显著优于土壤基施硒矿粉。土壤基施硒矿粉500 kg·hm-2,成熟期小麦籽粒硒含量375.04μg·kg-1,小麦齐穗期叶面喷施45 g·hm-2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籽粒硒含量分别...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冬小麦施硒技术及施硒效果探究


不同处理对小麦植株各部位硒分配比的影响

小麦面粉,硒酸盐,亚硒酸盐,硒含量


图 3.2 不同处理对小麦面粉中两种形态硒比例的影响Fig.3.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ratio of two forms of Se in the flour of w3.3 讨论3.3.1 硒形态对小麦各部位硒的吸收分配无显著影响本次试验表明,土壤基施和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增加小麦硒浓度,这与大量结果一致。如 Curtin 等人(2006)发现,当每公顷叶面施用 20 g 硒时,小麦籽的硒含量从对照样品中的 0.03 mg·kg-1增加到 0.45 mg·kg-1。同时大部分研究显用亚硒酸盐较硒酸盐能更好地提高总硒含量,因此硒酸盐在作物硒肥中占主导如 L. Ducsay 等(2016)证明,与未补充硒的作物相比,喷施亚硒酸盐和硒酸盐使成熟小麦籽粒中硒含量增加 3 倍和 18 倍。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亚硒酸容易被植物吸收,其速度与硒酸盐相似甚至更快(Li et al 2008)。例如对于在任长阶段的小麦 Marialva 而言,植物对硒的同化作用和相应的谷物积累不依赖于叶充中使用的化学形式(Galinha et al 2013)。本试验得出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施用

硒含量,硒浓度,小麦根,叶面


小麦根部硒吸收量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浓度为 100 mg L-1时,根系硒含量较不施硒处理增加了 4.5-7.9 倍,其中抽穗期喷施,地下部硒含量为895.35 μg·kg-1齐穗期喷施,地下部硒含量 617.71 μg·kg-1,扬花期喷施,地下部硒含量为 1173.35 μg·kg-1;喷硒浓度 300 mg L-1时,根系硒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4.4-13.8 倍,其中抽穗期喷施,地下部硒含量为 1238.51 μg·kg-1齐穗期喷施,地下部硒含量 1914.52 μg·kg-1,扬花期喷施,地下部硒含量为 655.91 μg·kg-1。在硒酸盐处理中,小麦根部硒吸收量随喷硒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喷硒浓度为 100 mg L-1时,根中硒含量可达到 975.06 μg·kg-1,当喷硒浓度为 300 mg L-1时,根中硒含量为 762.53μg·kg-1,喷硒时期对小麦根部硒积累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喷施硒酸盐时,三个时期根中硒积累量的大小依次是:抽穗期>齐穗期>扬花期,其中扬花期地下部硒含量仅为 352.31 μg·kg-1,后期喷施根中硒积累量显著降低。亚硒酸盐中规律不明显。横向比较两种喷硒价态可以发现,喷施亚硒酸盐后,硒向小麦根系转移的较多,随着喷硒时间的后移,转移量逐渐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对土壤硒的吸收转化研究进展[J]. 陈锦平,刘永贤,曾成城,潘丽萍,鹿士杨,兰秀,黄雁飞,梁潘霞,江泽普,邢颖,廖青,黄太庆.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5)
[2]硒的自然分布及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转化机制研究进展[J]. 程兆东,王喜东.  江西农业. 2017(13)
[3]硒的生理功能、摄入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J]. 袁丽君,袁林喜,尹雪斌,秦立强.  生物技术进展. 2016(06)
[4]植物硒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综述[J]. 梁潘霞,刘永贤.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6(02)
[5]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的含量及调控[J]. 刘慧,杨月娥,王朝辉,李富翠,李可懿,杨宁,王森,王慧,何刚,戴健.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9)
[6]冬小麦规范化种植技术与管理[J]. 王爽.  山东农机化. 2016(02)
[7]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迟凤琴,徐强,匡恩俊,张久明,魏丹,宿庆瑞,韩锦泽.  土壤学报. 2016(05)
[8]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仔猪中的应用进展[J]. 戴五洲,郑云林.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5(04)
[9]提高作物硒含量研究进展[J]. 孙协平,王武,罗友进,伊洪伟,谢永红,谢德体.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7)
[10]人体硒代谢与硒营养研究进展[J]. 王磊,杜菲,孙卉,张春义.  生物技术进展. 2015(04)

博士论文
[1]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籽粒产量和关键营养元素含量评价及调控[D]. 刘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硫调控甘蓝型油菜吸收亚硒酸盐的作用过程[D]. 刘新伟.华中农业大学 2015
[3]水稻和小麦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D]. 黄青青.中国农业大学 2015
[4]小白菜钼硒交互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张木.华中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品种小麦硒的耐受性差异及其动态吸收、转运规律研究[D]. 缪树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叶面喷硒对水稻和油菜的硒含量及药用价值的影响[D]. 张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63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63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