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不同水氮管理措施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9-25 18:19
水分和氮素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因子,研究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氮素吸收利用与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对减少水肥投入和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增产增效意义重大。本研究于2015~2016年采用水培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以氮高效水稻德香4103(HN1)、F优498(HN2)和氮低效水稻宜香3724(LN1)、川优6203(LN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 SPAD指导施肥(N1)、优化施肥(N2)、农民习惯施肥(N3)3种施氮模式与常规灌溉(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2种灌溉方式及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低)对水稻根系性状、地上部生长发育与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明确对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根系形态指标及相应水氮优化措施,以期为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协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氮高效品种在每穗粒数、总颖花量方面优势显著,产量更高;而氮低效品种川优6203和宜香3724分别依靠较高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缩小了与氮高效品种的产量差距。W1下,氮高效、氮低效品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显著高于W2,群体总颖花量...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A)、总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CB)??Fig.2-1?Precipitation?(A),?total?sunshine?and?mean?temperature?(B)?during?rice?growth?stage??表2-1?2015-2016年耕层土壤(0-20?cm)养分含董表??Table?2-1.?Average?values?for?selected?soil?characteristics?o?
水抓甘翻对才彩巨习动奋的渗响(zols>Fig.3-1Effectsofwaternitrogenmanagement二tillerdevelopmentinrice(zOls)
柿ο率┑?J蕉运?揪マ炼??熬ヌY成穗率的影响??.?图3-3、图3-4和图3-5、图3-6分别为高土壤肥力和低土壤肥力下,施氮模??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随生育进程,水稻群体茎蘖数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呈“S”形曲线。高土壤肥力下水稻高峰苗及有效??穗数普遍高于低土壤15力,各处理水稻茎蘖动态在高、低土壤肥力下存在一定差异;??而茎蘖成穗率在高、低土壤肥力下差异较小,互有高低。??水稻群体茎蘖数及成穗率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在高、低土壤肥力下,水稻高峰苗??及有效穗数均呈现出LN2>HN1>LN1>HN2的规律,而茎蘖成穗率则均以氮高效品??种HN2最高,氮低效品种LN2最低,HN1、LN1居中,且二者相差不大。??与不施氮处理相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J]. 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 作物学报. 2016(10)
[2]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丁艳锋,杨林章.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0)
[3]水稻根系研究进展[J]. 梁永书,周军杰,南文斌,段东东,张汉马. 植物学报. 2016(01)
[4]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 顾俊荣,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季红娟,韩立宇. 核农学报. 2016(02)
[5]水稻根系细胞膜质子泵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的作用[J]. 许飞云,张茂星,曾后清,朱毅勇. 中国水稻科学. 2016(01)
[6]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J]. 梁涛,陈轩敬,赵亚南,黄兴成,李鸿,石孝均,张跃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7]氮肥运筹对2个不同穗重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杨世民,杨志远,孙永健,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6)
[8]水分管理调控水稻氮素利用研究进展[J]. 曹小闯,李晓艳,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吴良欢,金千瑜. 生态学报. 2016(13)
[9]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J]. 徐国伟,王贺正,翟志华,孙梦,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0)
[10]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J].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生长和水氮效率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 姚锋先.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我国中低产田分布及增产潜力研究[D]. 林鹏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3]水稻节水栽培生理生态基础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D]. 程建平.华中农业大学 2007
[4]水稻氮素营养特性、氮肥利用率与实时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D]. 黄见良.湖南农业大学 2003
[5]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D]. 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 1997
硕士论文
[1]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D]. 张辰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特征分析[D]. 董芙荣.扬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0216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A)、总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CB)??Fig.2-1?Precipitation?(A),?total?sunshine?and?mean?temperature?(B)?during?rice?growth?stage??表2-1?2015-2016年耕层土壤(0-20?cm)养分含董表??Table?2-1.?Average?values?for?selected?soil?characteristics?o?
水抓甘翻对才彩巨习动奋的渗响(zols>Fig.3-1Effectsofwaternitrogenmanagement二tillerdevelopmentinrice(zOls)
柿ο率┑?J蕉运?揪マ炼??熬ヌY成穗率的影响??.?图3-3、图3-4和图3-5、图3-6分别为高土壤肥力和低土壤肥力下,施氮模??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随生育进程,水稻群体茎蘖数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呈“S”形曲线。高土壤肥力下水稻高峰苗及有效??穗数普遍高于低土壤15力,各处理水稻茎蘖动态在高、低土壤肥力下存在一定差异;??而茎蘖成穗率在高、低土壤肥力下差异较小,互有高低。??水稻群体茎蘖数及成穗率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在高、低土壤肥力下,水稻高峰苗??及有效穗数均呈现出LN2>HN1>LN1>HN2的规律,而茎蘖成穗率则均以氮高效品??种HN2最高,氮低效品种LN2最低,HN1、LN1居中,且二者相差不大。??与不施氮处理相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对水稻根系性状及籽粒库活性的影响[J]. 徐国伟,吕强,陆大克,王贺正,陈明灿. 作物学报. 2016(10)
[2]不同地力下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 范立慧,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李刚华,丁艳锋,杨林章.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0)
[3]水稻根系研究进展[J]. 梁永书,周军杰,南文斌,段东东,张汉马. 植物学报. 2016(01)
[4]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 顾俊荣,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季红娟,韩立宇. 核农学报. 2016(02)
[5]水稻根系细胞膜质子泵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的作用[J]. 许飞云,张茂星,曾后清,朱毅勇. 中国水稻科学. 2016(01)
[6]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J]. 梁涛,陈轩敬,赵亚南,黄兴成,李鸿,石孝均,张跃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5(23)
[7]氮肥运筹对2个不同穗重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杨世民,杨志远,孙永健,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6)
[8]水分管理调控水稻氮素利用研究进展[J]. 曹小闯,李晓艳,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吴良欢,金千瑜. 生态学报. 2016(13)
[9]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J]. 徐国伟,王贺正,翟志华,孙梦,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0)
[10]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J].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生长和水氮效率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 姚锋先.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我国中低产田分布及增产潜力研究[D]. 林鹏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3]水稻节水栽培生理生态基础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D]. 程建平.华中农业大学 2007
[4]水稻氮素营养特性、氮肥利用率与实时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D]. 黄见良.湖南农业大学 2003
[5]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D]. 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 1997
硕士论文
[1]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D]. 张辰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特征分析[D]. 董芙荣.扬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102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