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5 14:52
为探究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白粳1号、长白9号和龙粳3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SD1、SD2和SD3),比较不同播期条件下3个品种的产量、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与转运特点。3个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抽穗至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转运量和产量均表现为SD2>SD3>SD1。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成熟期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期的推迟提高了3个品种有效穗数及结实率,进而提高了产量,同时促进了各器官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的提高。各品种SD2处理的产量及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最高,SD2为适宜播期。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干物质
1.3.2 考种与计产
1.3.3 氮素积累量
1.3.4 计算公式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直播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播期对直播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2.3 播期对直播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转运的影响
2.4 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播期对川西平原直播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郑盛华,陈红琳,朱孟琦,沈学善,陈尚洪,李旭毅,刘定辉. 核农学报. 2019(03)
[2]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 孔飞扬,江立庚,文娟,郝向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3]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生育期、产量和温度利用的影响[J]. 张喜娟,来永才,孟英,张凤鸣,唐傲,董文军,冷春旭,刘猷红,王麒. 作物杂志. 2017(05)
[4]播栽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肥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王春雨,余华清,何艳,郭长春,张绍文,杨志远,马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12)
[5]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余鹏,李小华,叶胜海,赵小燕,翟荣荣,金庆生,张小明. 核农学报. 2016(05)
[6]寒地直播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J]. 罗盛国,周婷,尹宇龙,王欢,赵广欣,王丽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9)
[7]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7)
[8]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廖育林,鲁艳红,谢坚,周兴,聂军,汤文光,杨曾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9]播期对不同类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 邢志鹏,曹伟伟,钱海军,胡雅杰,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刘国涛. 核农学报. 2015(03)
[10]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许轲,孙圳,霍中洋,戴其根,张洪程,刘俊,宋云生,杨大柳,魏海燕,吴爱国,王显,吴冬冬.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0)
博士论文
[1]江淮下游地区直播稻播期与品种综合生产力及其利用的研究[D]. 姚义.扬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直播播期对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影响[D]. 杜斌.扬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8733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干物质
1.3.2 考种与计产
1.3.3 氮素积累量
1.3.4 计算公式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直播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播期对直播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2.3 播期对直播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转运的影响
2.4 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播期对川西平原直播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郑盛华,陈红琳,朱孟琦,沈学善,陈尚洪,李旭毅,刘定辉. 核农学报. 2019(03)
[2]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 孔飞扬,江立庚,文娟,郝向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3]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生育期、产量和温度利用的影响[J]. 张喜娟,来永才,孟英,张凤鸣,唐傲,董文军,冷春旭,刘猷红,王麒. 作物杂志. 2017(05)
[4]播栽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肥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王春雨,余华清,何艳,郭长春,张绍文,杨志远,马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12)
[5]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余鹏,李小华,叶胜海,赵小燕,翟荣荣,金庆生,张小明. 核农学报. 2016(05)
[6]寒地直播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J]. 罗盛国,周婷,尹宇龙,王欢,赵广欣,王丽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9)
[7]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7)
[8]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廖育林,鲁艳红,谢坚,周兴,聂军,汤文光,杨曾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9]播期对不同类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J]. 邢志鹏,曹伟伟,钱海军,胡雅杰,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刘国涛. 核农学报. 2015(03)
[10]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许轲,孙圳,霍中洋,戴其根,张洪程,刘俊,宋云生,杨大柳,魏海燕,吴爱国,王显,吴冬冬.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0)
博士论文
[1]江淮下游地区直播稻播期与品种综合生产力及其利用的研究[D]. 姚义.扬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直播播期对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影响[D]. 杜斌.扬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8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087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