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湘南机插的早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04 22:33
【目的】筛选适宜湘南地区机插的双季早稻品种,并探索早稻移栽期指标与品种宜机插的关联性,为快速筛选宜机插早稻品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考察12个早稻品种的生育期、秧苗素质、根系盘结力、发根力、返青期、根系伤流强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确立筛选评价指标,并以综合指数法进行宜机插综合评价。【结果】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存在年际间差异,可能与试验期间的气候因素有关。从秧苗素质来看,陵两优1309的发根力(16.79 cm)和根冠比(0.57)均最高,发根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根冠比与湘优616、陵两优211和株两优819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陵两优1309的每穗粒数(129.2粒)及产量(理论产量8.40 t/ha,实际产量8.18 t/ha)均最高,湘优616的产量(理论产量8.01 t/ha,实际产量7.56 t/ha)次之,且与陵两优1309的差异不显著。宜机插评价指标确定为发根力、根冠比、返青期、日产量与抗折力,在综合评价结果中陵两优1309和湘优616得分较高,分别为0.79和0...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育期记载
1.3.2 秧苗素质
1.3.3根系伤流强度
1.3.4干物质积累
1.3.5 产量及其构成
1.3.6 品种综合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基本农艺性状表现
2.1.1 生育期
2.1.2 秧苗素质
2.1.3 根系伤流强度
2.1.4 干物质积累动态
2.1.5 产量及产量构成
2.2 参试品种综合评价
2.2.1 隶属度值与权重系数确定
2.2.2 不同品种宜机插程度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插栽培籼杂交稻的日产量及与株型的关系[J]. 何连华,陈多,张驰,田青兰,吴振元,李秋萍,钟晓媛,邓飞,胡剑锋,凌俊英,任万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6)
[2]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J].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作物学报. 2018(12)
[3]2017年庐江县晚粳适宜机插新品种筛选试验[J]. 赵玉和,卢限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6)
[4]土壤类型和肥料配比对粳稻辽粳401秧苗素质的影响[J]. 唐志强,李跃东,蒋洪波,沈枫,吕桂兰,董立强,李睿,马秀芳,韩勇,张文忠.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9)
[5]播种量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李玉祥,何知舟,丁艳锋,王绍华,刘正辉,唐设,丁承强,陈琳,李刚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3)
[6]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李阳,赵锋,韩晓丽,林晋军,汪本福,张枝盛,陈少愚,董俊杰,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3)
[7]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玉米氮肥施用综合效应[J]. 刘慧颖,牛世伟,董环.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8]机插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及原因探究[J]. 张坤,吕伟生,胡水秀,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9]不同类型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林育炯,张均华,胡继杰,朱练峰,曹小闯,禹盛苗,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8)
[10]不同品种杂交稻稀播旱育长龄秧发根力比较[J]. 胥伟秋,陶诗顺,张荣萍,唐保国,段转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6)
硕士论文
[1]模糊聚类分析判别杂交稻秧苗素质的研究[D]. 万开军.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4063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育期记载
1.3.2 秧苗素质
1.3.3根系伤流强度
1.3.4干物质积累
1.3.5 产量及其构成
1.3.6 品种综合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基本农艺性状表现
2.1.1 生育期
2.1.2 秧苗素质
2.1.3 根系伤流强度
2.1.4 干物质积累动态
2.1.5 产量及产量构成
2.2 参试品种综合评价
2.2.1 隶属度值与权重系数确定
2.2.2 不同品种宜机插程度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插栽培籼杂交稻的日产量及与株型的关系[J]. 何连华,陈多,张驰,田青兰,吴振元,李秋萍,钟晓媛,邓飞,胡剑锋,凌俊英,任万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6)
[2]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及高产品种特征[J]. 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 作物学报. 2018(12)
[3]2017年庐江县晚粳适宜机插新品种筛选试验[J]. 赵玉和,卢限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6)
[4]土壤类型和肥料配比对粳稻辽粳401秧苗素质的影响[J]. 唐志强,李跃东,蒋洪波,沈枫,吕桂兰,董立强,李睿,马秀芳,韩勇,张文忠.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9)
[5]播种量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李玉祥,何知舟,丁艳锋,王绍华,刘正辉,唐设,丁承强,陈琳,李刚华.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3)
[6]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李阳,赵锋,韩晓丽,林晋军,汪本福,张枝盛,陈少愚,董俊杰,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3)
[7]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玉米氮肥施用综合效应[J]. 刘慧颖,牛世伟,董环.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8]机插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及原因探究[J]. 张坤,吕伟生,胡水秀,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9]不同类型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林育炯,张均华,胡继杰,朱练峰,曹小闯,禹盛苗,金千瑜.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8)
[10]不同品种杂交稻稀播旱育长龄秧发根力比较[J]. 胥伟秋,陶诗顺,张荣萍,唐保国,段转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6)
硕士论文
[1]模糊聚类分析判别杂交稻秧苗素质的研究[D]. 万开军.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4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140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