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人工合成新型耐涝玉米材料的耐涝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2:01
玉米作为旱生作物,其耐涝性较差,幼苗时期对水涝胁迫十分敏感,水涝胁迫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减产。本研究用尼加拉瓜大刍草改造的人工合成的新型材料08-641I-1,与其轮回亲本玉米材料,自交系08-641为对照,在苗期时进行为期14天的水涝处理。在水涝处理后的不同时间段对其生理和形态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同时对其两种材料的水涝胁迫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型材料08-641I-1和自交系08-641分别再其水涝处理后0d、1d、2d、3d、5d、7d、10d、14d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发现水涝处理后,两种材料均出现叶片枯萎发黄情况。新型材料08-641I-1与自交系08-641相比,其叶片枯黄速度慢于自交系08-641,根系生长情况优于自交系08-641。在水涝处理后,两种材料的根系面积、根系总长度、根尖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新型材料08-641I-1均高于自交系08-641;两种材料丙二醛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新型材料08-641I-1显著低于自交系08-641。2.进行了新型材料08-641I-...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系谱和杂交方案
2 新型材料 08-641I-1 与自交系 08-641(A)果穗纵切面比较、(B)果穗比较与(C)成形比较(图左为新型材料 08-641I-1,图右为自交系 08-641)ig. 2 Comparison of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new material 08-641I-1 and (A) the inbred l-641, (B) the comparison of the ears and (C) the plant shape of the adult plants (left for new mat08-641I-1, and right for the self bred 08-641).2 实验方案2.1 耐涝性鉴定的材料培养与处理取人工合成新型耐涝玉米材料 08-641I-1、轮回亲本自交系 08-641 各 400 粒粒,种子用酒精浸泡消毒后,用蒸馏水浸泡 4h,均匀撒在预先准备的湿润蛭石其表面用蛭石覆盖 1cm 左右厚度,用水润湿蛭石,放入人工培养箱恒温培养,培养期间注意保持基质的湿度。待种子根长度达到 1-2cm 时,挑选出根长势较为饱满的籽粒,分别移栽到 40 个盆中,每盆 7 粒,栽入土中 2cm 左右。试
3.2.5 cDNA 文库构建及测序将两种材料的 4 种处理(Zm_C、Zn_C、Zm_W、Zn_W)0h、1h、3h、6h、1d、3d、7d 的样品用于文库构建,每种处理构建 3 个 cDNA 文库,RNA-Seq 华大基因科技服务公司完成。库检合格后,把不同文库按照有效浓度及目标下量的需求使用 Illumina HiSeqTM2000 进行测序(图 3,Fig.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 李涛龙,胡笑涛,王文娥,杜斌,马武光. 节水灌溉. 2017(06)
[2]玉米苗期耐涝渍胁迫生理基础浅析[J]. 莫伟鹏,刘建华,胡建广,唐湘如,李武. 热带农业工程. 2017(02)
[3]鲜食玉米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产量对淹水的响应[J]. 姬静华,霍治国,唐力生,王华,胡飞. 玉米科学. 2016(03)
[4]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J]. 刘周斌,周宇健,杨博智,欧立军,邹学校.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8)
[5]玉米耐涝机理研究进展[J]. 朱敏,史振声,李凤海. 玉米科学. 2015(01)
[6]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张梅娟,沙伟,刘博,徐红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5)
[7]淹水对不同蔬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姜玉萍,郝婷,张兆辉,陈春宏,杨晓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13(05)
[8]1950-2010年中国洪涝灾情的频率规模关系[J]. 邱海军,曹明明,胡胜.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4)
[9]2003—2012年我国洪涝灾情评估与成因分析[J]. 张葆蔚,万金红. 中国水利. 2013(11)
[10]淹水对不同葡萄砧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李艳,付艳东,马艳春,杜远鹏,翟衡.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诱导的蛋白激酶性质研究[D]. 孙军利.石河子大学 2015
[2]南川柳对三峡消落带干湿交替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 艾丽皎.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玉米单倍体育种及苗期耐渍性研究[D]. 邱法展.华中农业大学 2007
[4]银杏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D]. 庞永珍.复旦大学 2005
[5]玉米CMS-S核恢复基因及玉米对淹水胁迫响应基因的功能分析[D]. 张祖新.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一份新型耐涝玉米材料的人工创制和耐涝机理初探[D]. 魏全福.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土壤渍涝对玉米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机制[D]. 李建鸽.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尼加拉瓜大刍草耐渍关键基因ZnCOMT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鲍结良.四川农业大学 2013
[4]水稻耐淹基因Sub1A的克隆及在玉米中转化的研究[D]. 姜威.安徽农业大学 2012
[5]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D]. 杨云.南京农业大学 2011
[6]涝渍对三个树种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王瑗.南京林业大学 2011
[7]高温胁迫对苹果生理效应及耐热性诱导的研究[D]. 庞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8]水分胁迫对青檀等树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 侯嫦英.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3156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系谱和杂交方案
2 新型材料 08-641I-1 与自交系 08-641(A)果穗纵切面比较、(B)果穗比较与(C)成形比较(图左为新型材料 08-641I-1,图右为自交系 08-641)ig. 2 Comparison of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new material 08-641I-1 and (A) the inbred l-641, (B) the comparison of the ears and (C) the plant shape of the adult plants (left for new mat08-641I-1, and right for the self bred 08-641).2 实验方案2.1 耐涝性鉴定的材料培养与处理取人工合成新型耐涝玉米材料 08-641I-1、轮回亲本自交系 08-641 各 400 粒粒,种子用酒精浸泡消毒后,用蒸馏水浸泡 4h,均匀撒在预先准备的湿润蛭石其表面用蛭石覆盖 1cm 左右厚度,用水润湿蛭石,放入人工培养箱恒温培养,培养期间注意保持基质的湿度。待种子根长度达到 1-2cm 时,挑选出根长势较为饱满的籽粒,分别移栽到 40 个盆中,每盆 7 粒,栽入土中 2cm 左右。试
3.2.5 cDNA 文库构建及测序将两种材料的 4 种处理(Zm_C、Zn_C、Zm_W、Zn_W)0h、1h、3h、6h、1d、3d、7d 的样品用于文库构建,每种处理构建 3 个 cDNA 文库,RNA-Seq 华大基因科技服务公司完成。库检合格后,把不同文库按照有效浓度及目标下量的需求使用 Illumina HiSeqTM2000 进行测序(图 3,Fig.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 李涛龙,胡笑涛,王文娥,杜斌,马武光. 节水灌溉. 2017(06)
[2]玉米苗期耐涝渍胁迫生理基础浅析[J]. 莫伟鹏,刘建华,胡建广,唐湘如,李武. 热带农业工程. 2017(02)
[3]鲜食玉米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产量对淹水的响应[J]. 姬静华,霍治国,唐力生,王华,胡飞. 玉米科学. 2016(03)
[4]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J]. 刘周斌,周宇健,杨博智,欧立军,邹学校.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8)
[5]玉米耐涝机理研究进展[J]. 朱敏,史振声,李凤海. 玉米科学. 2015(01)
[6]东亚砂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张梅娟,沙伟,刘博,徐红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5)
[7]淹水对不同蔬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姜玉萍,郝婷,张兆辉,陈春宏,杨晓峰. 上海农业学报. 2013(05)
[8]1950-2010年中国洪涝灾情的频率规模关系[J]. 邱海军,曹明明,胡胜.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4)
[9]2003—2012年我国洪涝灾情评估与成因分析[J]. 张葆蔚,万金红. 中国水利. 2013(11)
[10]淹水对不同葡萄砧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李艳,付艳东,马艳春,杜远鹏,翟衡.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诱导的蛋白激酶性质研究[D]. 孙军利.石河子大学 2015
[2]南川柳对三峡消落带干湿交替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 艾丽皎.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玉米单倍体育种及苗期耐渍性研究[D]. 邱法展.华中农业大学 2007
[4]银杏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D]. 庞永珍.复旦大学 2005
[5]玉米CMS-S核恢复基因及玉米对淹水胁迫响应基因的功能分析[D]. 张祖新.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一份新型耐涝玉米材料的人工创制和耐涝机理初探[D]. 魏全福.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土壤渍涝对玉米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机制[D]. 李建鸽.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尼加拉瓜大刍草耐渍关键基因ZnCOMT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鲍结良.四川农业大学 2013
[4]水稻耐淹基因Sub1A的克隆及在玉米中转化的研究[D]. 姜威.安徽农业大学 2012
[5]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D]. 杨云.南京农业大学 2011
[6]涝渍对三个树种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王瑗.南京林业大学 2011
[7]高温胁迫对苹果生理效应及耐热性诱导的研究[D]. 庞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8]水分胁迫对青檀等树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 侯嫦英.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3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231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