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滴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3 12:12
  本研究以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天赐19为研究对象,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设置6个氮肥处理(A0 为 0 kg·hm-2,A1 为 90 kg·hm2,A2 为 180 kg·hm-2,A3 为 270 kg·hm-2,A4 为 360 kg·hm-2,A5为450 kg·hm-2),探讨不同氮素用量对玉米生物学特性、淀粉品质特性、氮素养分吸收运移、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规律的影响,旨在探寻当前生产水平下玉米最佳施氮用量,为高产优质前提下的科学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实现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如下:1.适宜的施氮能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在不同施氮处理下,施氮量在A3(270kg·hm2)处理最有利于叶面积的增加并在全生育期内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同时更有利于提高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根体积,进而有利于玉米整株生长发育。2.适宜的施氮能显著增加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提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施用氮肥对玉米籽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及淀粉形成关键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施氮量在A3处理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现为 A3>A4&g...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滴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图3-1玉米出苗率的变化??Fig.?3-1?Changes?in?the?emergence?rate?of?maize??

玉米,施氮量,株高,水肥


不同处理??Different?treatment??图3-1玉米出苗率的变化??Fig.?3-1?Changes?in?the?emergence?rate?of?maize??水肥一体化玉米采用干播湿出技术,保证了出苗整齐。图3-1反映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出??苗率的变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出苗率平均值为86%,每667nr2株数达5800株,为产量形??成奠定基础。??3.1.2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株高的影响??400?p?□?AO?0A1?□?A2?B?A3?0?A4?H?A5??350?-?cabb?b?a?b??aba?^?.atabab^??i|;:;?議??41?54?71?84?111?135??出苗后天数??Davs?after?emersence??图3-2不同施氮量下玉米株高的变化??Fig.3-2?Changes?of?plant?heigh

玉米根系,施氮量,玉米籽粒,开花后


淀粉是玉米籽粒的组成物质,是一种以葡萄糖为基元组成单位的多糖,约占玉米籽粒干重的??60%-80%,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例较小,为??11%-35%,支链淀粉具有髙度聚合的分支结构,占总淀粉的70%左右。由图3-7可以看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籽粒淀粉总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开花后10d淀粉含??量较低,分别占玉米籽粒干重的1〇.6°/。-14.5%和9.0%-12.2%。在开花后30d,淀粉积累迅速增加,??至开花后60d,玉米淀粉总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分别达到玉米籽粒千重的59.1%-70.6%和??50.0%-59.8%。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开花后10d,??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1.6%-2.3%,至开花后30d,玉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快速增加至??11.3%-13.8%,然后又逐渐下降,在开花后60d为9.1%-10.8%。??从籽粒总淀粉含量变化看,玉米籽粒总淀粉含量因不同氮素用量而异,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郭丽,史建硕,王丽英,李若楠,任燕利,张彦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5)
[2]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苑喜军,聂大杭.  作物研究. 2017(04)
[3]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春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李晓龙,白云龙,闫东,林利龙,梁淑萍,郑海春.  华北农学报. 2017(03)
[4]不同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樊秀荣,米志恒,张艳,翟永胜,闫礼,苏化洲,孙祥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4)
[5]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未来10年展望[J]. 习银生,杨皓森,张玉梅.  农业展望. 2014(09)
[6]不同生育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陈传永,王荣焕,赵久然,徐田军,王元东,刘秀芝,刘春阁,裴志超,成广雷,陈国平.  作物学报. 2014(09)
[7]双酚A对番茄和生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李曼,王丽红,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6)
[8]施氮量对旱地胡麻养分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谢亚萍,吴兵,牛俊义,孙芳霞,宋满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03)
[9]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影响[J]. 周继华,贾松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6)
[10]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冬小麦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J]. 黄明,段有强,李友军,李强,李晓波,孙华尊,吕瑞珍.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6)



本文编号:3623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23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2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