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江西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及其形成特征

发布时间:2022-02-19 00:32
  2013-2014年,在双季稻晚稻条件下,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为供试材料,采取湿润育秧手栽方式,并配套高产栽培管理措施,分别在江西省乐平市后港镇徐家畈村(29.0000N,117.120E)、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28.270N,115.120E)、金溪县秀谷镇(27.910N,116.740E)、吉水县白沙镇本滩村(26.950N,115.440E)、赣州市赣县农业和粮食局基地(25.810N,114.960E)、定南县天九镇洋田村(24.750N,115.120E)等6个试验点系统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综合生产力。通过对各试验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光合物质生产特征、氮素吸收利用和稻米品质等方面的系统比较研究,以明确江西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双季晚稻群体生产力和生理生态特征,为各试验点粳型水稻品种的科学选用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纬度升高,三种类型粳稻产量均增加。2013年(2014年)纬度每升高1°,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增产0.45(0.35)t hm-2、0.29(0.27)t hm-2和0....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研究方案与研究进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主要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技术路线
    5 研究进展
        5.1 我国粳稻生产概况
        5.2 南方稻区粳稻生产概况
        5.3 南方稻区粳稻育种研究进展
        5.4 南方双季稻区粳稻栽培技术发展
        5.5 籼、粳稻综合生产力的差异
        5.6 南方稻区粳稻发展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江西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产量及其结构
        2.2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天数的差异
        2.3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
    3 讨论
        3.1 同一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
        3.2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差异
        3.3 各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纬度区双季晚稻“籼改粳”中的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第三章 江西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茎蘖动态及成穗率差异
        2.2 群体叶面积动态和光合势差异
        2.3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2.4 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的差异
    3 讨论
        3.1 同一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差异
        3.2 同一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群体物质生产积累特性的分析
        3.3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差异
        3.4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群体物质生产积累特性的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第四章 江西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植株含氮率的差异
        2.2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植株吸氮量的差异
        2.3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阶段氮素积累量的差异
        2.4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阶段氮素积累比例的差异
        2.5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阶段氮素吸收速率的差异
        2.6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氮素吸收积累特性
        3.2 不同纬度各类型晚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江西各类型晚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
        2.2 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外观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晚稻品种蒸煮与营养品质的差异
        2.4 不同类型晚稻品种米粉RVA谱特征的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类型晚稻品种品质特征的差异
        3.2 “籼改粳”品种的合理选择与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
        1.2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群体质量特征的差异
        1.3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差异
        1.4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1.5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差异
    2 讨论
        2.1 江西双季稻区适宜晚粳稻品种的选择与初步规划建议
        2.2 关于双季晚粳稻高产栽培的重点与关键技术
        2.3 江西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种植经济效益
    3 本研究创新点
    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J]. 张昌泉,赵冬生,李钱峰,顾铭洪,刘巧泉.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2)
[2]不同株高类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J]. 郭保卫,李超,韦还和,王子杰,许轲,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  核农学报. 2017(01)
[3]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J]. 李超,韦还和,许俊伟,王子杰,许轲,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郭保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4]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区域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J]. 徐红,马卉,李成,唐洪,吴素琴,金志德,仇芹.  北方水稻. 2016(04)
[5]“淮稻5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淮北地区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表现[J]. 蒋桂香,董强.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3)
[6]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超级粳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J]. 崔月峰,孙国才,卢铁钢.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4)
[7]Suitable growing zone and yield potential for late-maturity type of Yongyou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J]. WEI Huan-he,LI Chao,XING Zhi-peng,WANG Wen-ting,DAI Qi-gen,ZHOU Gui-shen,WANG Li,XU Ke,HUO Zhong-yang,GUO Bao-wei,WEI Hai-yan,ZHANG Hong-ch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6(01)
[8]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7)
[9]水稻最佳作物管理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J]. 安宁,范明生,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10]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J]. 花劲,周年兵,张军,张洪程,霍中洋,周培建,程飞虎,李国业,黄大山,陈忠平,陈国梁,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5)

博士论文
[1]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生产力优势与相关生理生态特征研究[D]. 姜元华.扬州大学 2015
[2]籼、粳超级稻生产力及其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D]. 龚金龙.扬州大学 2014
[3]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4]双季晚粳高产形成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张军.扬州大学 2013
[5]不同水稻基因型对氮肥反应的差异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D]. 叶全宝.扬州大学 2005
[6]江苏水稻安全生育与产量形成的温光生态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 杨海生.扬州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D]. 花劲.扬州大学 2015
[2]太湖地区机插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D]. 龙厚元.扬州大学 2014
[3]密度对南方双季晚粳稻产量和群体质量及品质的影响[D]. 董啸波.扬州大学 2013
[4]里下河地区水稻品种合理利用的研究[D]. 孙圳.扬州大学 2013
[5]氮肥与密度对丰优香占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D]. 丁涛.扬州大学 2004
[6]水分供应与稻米品质及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 武立权.安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1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31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