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小麦根系对PAHs的吸持作用及其生物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2-02-23 02:44
作物根系吸持多环芳烃(PAHs)的作用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对于阻控土壤中PAHs向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和利用植物修复PAHs污染的土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吸持试验,研究了大豆和小麦活体根、灭活根和烘干根吸持菲的动力学和浓度依赖性、吸持菲的解吸及生物有效性;大豆和小麦根、细胞壁及组分吸持菲的浓度依赖性、吸持菲的解吸及生物有效性;大豆和小麦根吸持菲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萘、菲、芘在大豆和小麦根上的吸持差异及原因,旨在为揭示作物根系吸持PAHs的过程、机理及其生物有效性和科学评估土壤中PAHs的环境风险提供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等温吸持试验,研究了大豆和小麦活体根、灭活根和烘干根吸持菲的动力学、浓度依赖性、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吸持时间的增加,活体根的菲吸持量先增加再降低而后趋于平衡;灭活根和烘干根菲吸持量则先增加而后趋于平衡。活体根、灭活根和烘干根达到吸持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顺序为:活体根>烘干根>灭活根;大豆和小麦活体根和灭活根达到吸持平衡的时间为:大豆根>小麦根;大豆和小麦烘干根均在4h达到吸持平衡。各根系比表面积表现为:大豆根<小麦根,...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作物根系对多环芳烃的吸持作用及其生物有效性(代文献综述)
1.1 PAHs概述
1.1.1 PAHs的性质和危害
1.1.2 PAHs的来源
1.1.3 土壤中PAHs的污染状况
1.2 吸持作用概述
1.2.1 吸持/解吸的概念
1.2.2 吸持平衡模型
1.2.3 吸持动力学模型
1.2.4 PAHs的吸持研究
1.3 植物根系
1.3.1 根系细胞壁
1.3.2 纤维素
1.3.3 半纤维素
1.3.4 果胶
1.3.5 木质素
1.4 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学意义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对菲的吸持作用及其生物有效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动力学
2.2.2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浓度依赖性
2.2.3 大豆和小麦根系吸持的菲的解吸
2.2.4 大豆和小麦根系吸持菲的生物有效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及组分对菲的吸持作用与生物有效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根系、细胞壁及各组分菲吸持的浓度依赖性
3.2.2 根、细胞壁及各组分吸持菲的解吸
3.2.3 根、细胞壁及各组分吸持菲的生物有效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动力学
4.2.2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热力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对不同PAHs的吸持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及试剂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大豆和小麦根系对萘、菲、芘的吸持作用
5.2.2 大豆和小麦根系萘、菲、芘吸持差异原因探讨
5.2.3 大豆和小麦根系吸持萘、菲、芘的解吸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来源浅析[J]. 邓绍坡,吴运金,龙涛,林玉锁,祝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6)
[2]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J]. 张默,贾明云,卞永荣,生弘杰,柳广霞,王玉军,王芳. 土壤学报. 2015(05)
[3]岩溶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 蓝家程,孙玉川,师阳,徐昕,袁道先,胡宁. 环境科学. 2014(08)
[4]海州香薷根细胞壁对铜的吸附固定机制研究[J]. 刘婷婷,彭程,王梦,段德超,施积炎.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2)
[5]我国主要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组成及含量特征分析[J]. 曹云者,柳晓娟,谢云峰,张大定,李发生.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1)
[6]南京和宜兴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纵向分布[J]. 丁爱芳,潘根兴,李恋卿.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6)
[7]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J]. 丁洁,王银善,沈学优,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4)
[8]菲在不同性质黑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J]. 周尊隆,卢媛,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3)
[9]上海北部郊区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及来源分析[J]. 孙小静,石纯,许世远,潘飞飞,王培华,马剑丽,刘鹂.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4)
[10]3种多环芳烃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行为[J]. 周尊隆,吴文玲,李阳,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在黑麦草吸收多环芳烃中的作用[D]. 张明.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40710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作物根系对多环芳烃的吸持作用及其生物有效性(代文献综述)
1.1 PAHs概述
1.1.1 PAHs的性质和危害
1.1.2 PAHs的来源
1.1.3 土壤中PAHs的污染状况
1.2 吸持作用概述
1.2.1 吸持/解吸的概念
1.2.2 吸持平衡模型
1.2.3 吸持动力学模型
1.2.4 PAHs的吸持研究
1.3 植物根系
1.3.1 根系细胞壁
1.3.2 纤维素
1.3.3 半纤维素
1.3.4 果胶
1.3.5 木质素
1.4 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学意义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对菲的吸持作用及其生物有效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动力学
2.2.2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浓度依赖性
2.2.3 大豆和小麦根系吸持的菲的解吸
2.2.4 大豆和小麦根系吸持菲的生物有效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及组分对菲的吸持作用与生物有效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根系、细胞壁及各组分菲吸持的浓度依赖性
3.2.2 根、细胞壁及各组分吸持菲的解吸
3.2.3 根、细胞壁及各组分吸持菲的生物有效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动力学
4.2.2 大豆和小麦根系菲吸持的热力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豆和小麦根系对不同PAHs的吸持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及试剂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大豆和小麦根系对萘、菲、芘的吸持作用
5.2.2 大豆和小麦根系萘、菲、芘吸持差异原因探讨
5.2.3 大豆和小麦根系吸持萘、菲、芘的解吸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及来源浅析[J]. 邓绍坡,吴运金,龙涛,林玉锁,祝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6)
[2]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J]. 张默,贾明云,卞永荣,生弘杰,柳广霞,王玉军,王芳. 土壤学报. 2015(05)
[3]岩溶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 蓝家程,孙玉川,师阳,徐昕,袁道先,胡宁. 环境科学. 2014(08)
[4]海州香薷根细胞壁对铜的吸附固定机制研究[J]. 刘婷婷,彭程,王梦,段德超,施积炎.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2)
[5]我国主要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组成及含量特征分析[J]. 曹云者,柳晓娟,谢云峰,张大定,李发生.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1)
[6]南京和宜兴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纵向分布[J]. 丁爱芳,潘根兴,李恋卿.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6)
[7]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J]. 丁洁,王银善,沈学优,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4)
[8]菲在不同性质黑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J]. 周尊隆,卢媛,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3)
[9]上海北部郊区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及来源分析[J]. 孙小静,石纯,许世远,潘飞飞,王培华,马剑丽,刘鹂.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4)
[10]3种多环芳烃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行为[J]. 周尊隆,吴文玲,李阳,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在黑麦草吸收多环芳烃中的作用[D]. 张明.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40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407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