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3:54
本研究以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品种2603为材料,首先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向日葵种子的IEF-SDS-PAGE双向电泳条件(上样量、一向等电聚焦时间、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较适宜的以向日葵种子为材料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此体系是上样量为3.5mg,一向聚焦时间为5h,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12.5%;其次再以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已优化好的双向电泳条件,对向日葵未授粉的子房以及授粉7天和授粉28天的子房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经ImageMaster-Dplatinum5.0软件分析可识别的差异蛋白点数约为87、122和183个,选取表达量在3倍以上的1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初步鉴定有12个差异蛋白在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功能,这些蛋白质分别是:贮藏蛋白11S球蛋白G3、谷蛋白、烯醇酶、捕光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亚基β1、26S蛋白酶调节亚基、热休克蛋白、蔗糖果糖基转移酶、ATP合酶β亚基、线粒体甘氨酸脱羧酶复杂P蛋白、聚光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1.1.1 植物蛋白质(2-DE)样品的制备
1.1.2 双向电泳技术
1.1.3 蛋白质质谱检测技术
1.1.4 向日葵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2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向日葵种子蛋白质的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优化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向日葵种子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2.2.2 蛋白定量
2.2.3 水化
2.2.4 向日葵种子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向日葵种子差异蛋白正交实验结果
2.3.2 上样量对向日葵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分辨率的影响
2.3.3 等电聚焦时间对向日葵种子差异蛋白的影响
2.3.4 胶浓度对向日葵种子差异蛋白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上样量对 2-DE图谱的影响
2.4.2 一向等电聚焦时间对 2-DE图谱的影响
2.4.3 其它因素对向日葵双向电泳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差异蛋白点的选取
3.2.2 差异蛋白点的胶内切取和酶解
3.2.3 MALDI-TOF/TOF-MS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差异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结果
3.3.2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
3.3.3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
3.3.4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功能分类
3.3.5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在拟南芥数据库中的蛋白映射
3.4 讨论
3.4.1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功能分析
3.4.2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在拟南芥数据库中的映射分析
3.5 本章小结
3.5.1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双向电泳图谱鉴定结果
3.5.2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
3.5.3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分类
3.5.4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在拟南芥数据库中的蛋白映射
第四章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代谢组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4.2.2 样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4.2.3 实验方案
4.2.4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
4.3.2 内标物选择结果
4.3.3 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代谢物定性及定量结果
4.3.4 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代谢物比较
4.3.5 不同授粉时期的向日葵子房代谢组学分析
4.3.6 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标志性代谢差异物的查找
4.4 讨论
4.4.1 基于GC-MS联用的向日葵代谢组学分析前处理研究
4.4.2 基于GC-MS联用的向日葵代谢组学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实验试剂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代谢组学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宋发军,黄珍,罗忠,张鹏,林爱华,孙东立,孟艳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2]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 李佳,陆秀君,梅梅,张晓林,马跃. 种子. 2016(05)
[3]基于正交试验的向日葵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研究[J]. 张晓倩,刘洋,吕潇,杨仁杰,李梦婷,刘海学. 种子. 2016(01)
[4]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进展[J]. 刘贤青,罗杰. 科技导报. 2015(16)
[5]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组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 王洪彬,杨泓喆,杨霁菡,王永帅,路福平. 分析化学. 2015(08)
[6]基于GC-MS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J]. 段礼新,漆小泉. 生命科学. 2015(08)
[7]气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研究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J]. 辜雪琴,范国荣,陆峰,亓云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5(01)
[8]向日葵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J]. 夏江勇,吕潇,张晓倩,刘洋,刘海学. 种子. 2014(12)
[9]强休眠玉米种子休眠前后的蛋白差异表达[J]. 兰海,冷亦峰,周树峰,刘坚,荣廷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1)
[10]代谢组学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J]. 倪建伟,杨秀艳,张华新,倪元颖,武海雯,魏琦. 世界林业研究. 2014(05)
博士论文
[1]玉米籽粒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D]. 李东.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油桐种仁不同发育时期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D]. 占志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3]叶绿体ATP合酶的活性调节与亚基的定点突变[D]. 董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转基因水稻的代谢组学研究[D]. 王玲.北京化工大学 2013
[2]四川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1B/1R易位系遗传变异研究[D]. 杨恩年.四川农业大学 2008
[3]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胚胎学研究[D]. 孟颖.东北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9738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1.1.1 植物蛋白质(2-DE)样品的制备
1.1.2 双向电泳技术
1.1.3 蛋白质质谱检测技术
1.1.4 向日葵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2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向日葵种子蛋白质的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优化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向日葵种子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2.2.2 蛋白定量
2.2.3 水化
2.2.4 向日葵种子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向日葵种子差异蛋白正交实验结果
2.3.2 上样量对向日葵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分辨率的影响
2.3.3 等电聚焦时间对向日葵种子差异蛋白的影响
2.3.4 胶浓度对向日葵种子差异蛋白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上样量对 2-DE图谱的影响
2.4.2 一向等电聚焦时间对 2-DE图谱的影响
2.4.3 其它因素对向日葵双向电泳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差异蛋白点的选取
3.2.2 差异蛋白点的胶内切取和酶解
3.2.3 MALDI-TOF/TOF-MS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差异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结果
3.3.2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
3.3.3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
3.3.4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功能分类
3.3.5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在拟南芥数据库中的蛋白映射
3.4 讨论
3.4.1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功能分析
3.4.2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在拟南芥数据库中的映射分析
3.5 本章小结
3.5.1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双向电泳图谱鉴定结果
3.5.2 不同授粉时间向日葵子房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结果
3.5.3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分类
3.5.4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在拟南芥数据库中的蛋白映射
第四章 向日葵种子形成过程中代谢组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4.2.2 样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4.2.3 实验方案
4.2.4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
4.3.2 内标物选择结果
4.3.3 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代谢物定性及定量结果
4.3.4 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代谢物比较
4.3.5 不同授粉时期的向日葵子房代谢组学分析
4.3.6 不同授粉时间的向日葵子房标志性代谢差异物的查找
4.4 讨论
4.4.1 基于GC-MS联用的向日葵代谢组学分析前处理研究
4.4.2 基于GC-MS联用的向日葵代谢组学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实验试剂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代谢组学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宋发军,黄珍,罗忠,张鹏,林爱华,孙东立,孟艳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2]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 李佳,陆秀君,梅梅,张晓林,马跃. 种子. 2016(05)
[3]基于正交试验的向日葵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研究[J]. 张晓倩,刘洋,吕潇,杨仁杰,李梦婷,刘海学. 种子. 2016(01)
[4]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进展[J]. 刘贤青,罗杰. 科技导报. 2015(16)
[5]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组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 王洪彬,杨泓喆,杨霁菡,王永帅,路福平. 分析化学. 2015(08)
[6]基于GC-MS的植物代谢组学研究[J]. 段礼新,漆小泉. 生命科学. 2015(08)
[7]气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研究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J]. 辜雪琴,范国荣,陆峰,亓云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5(01)
[8]向日葵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J]. 夏江勇,吕潇,张晓倩,刘洋,刘海学. 种子. 2014(12)
[9]强休眠玉米种子休眠前后的蛋白差异表达[J]. 兰海,冷亦峰,周树峰,刘坚,荣廷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1)
[10]代谢组学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J]. 倪建伟,杨秀艳,张华新,倪元颖,武海雯,魏琦. 世界林业研究. 2014(05)
博士论文
[1]玉米籽粒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D]. 李东.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油桐种仁不同发育时期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D]. 占志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3]叶绿体ATP合酶的活性调节与亚基的定点突变[D]. 董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转基因水稻的代谢组学研究[D]. 王玲.北京化工大学 2013
[2]四川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1B/1R易位系遗传变异研究[D]. 杨恩年.四川农业大学 2008
[3]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胚胎学研究[D]. 孟颖.东北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9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897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