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2 09:14
  在半干旱地区,受制于降水不足及施肥不合理,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受限。旱地集雨种植玉米的合理施肥显得更为重要。为探明垄沟集雨种植技术的养分管理效果,于2015-2016年在宁南旱农试验站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了5种施肥水平(CK:不施肥;低肥L:纯N115kg/hm2,P2O560 kg/hm2;中肥M:纯N175kg/hm2,P2O590kg/hm2;高肥H:纯N230 kg/hm2,P2O5115kg/hm2;超高肥SH:纯N285kg/hm2,P2O5140 kg/hm2)及3种施肥方式(全部基施:以0代表,追施一次:以1代表,追施两次:以2代表)的大田试验,研究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的土壤水分、玉米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差异,为旱地垄沟集雨覆盖栽培条件下的养分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生育期0-200cm土壤水分的影响施肥量主要影响了玉米生育后期的0-200cm土壤水分。各施肥水平在吐丝期、乳熟期、成熟期的土壤贮水量与CK差异显著(P<0.05),且在此三个时期,L0、M0、H0、SH0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在吐丝期分别比C...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分的调节及施肥方式的影响
        1.2.2 肥料运筹对土壤水分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1.2.3 肥料运筹对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研究
        1.2.4 肥料运筹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
        1.2.5 肥料运筹对玉米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土壤水分含量
        2.3.2 玉米生物量
        2.3.3 玉米成熟期养分含量
        2.3.4 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
    2.4 数据计算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肥料运筹对玉米苗期 0-200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
        3.1.2 肥料运筹对玉米拔节期 0-200cm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1.3 肥料运筹对玉米吐丝期 0-200cm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1.4 肥料运筹对玉米乳熟期 0-200cm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1.5 肥料运筹对玉米成熟期 0-200cm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3.1.6 肥料运筹对玉米各生育时期 0-200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3.1.7 小结
    3.2 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生物量累积、产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3.2.1 肥料运筹对玉米各生育时期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2.2 肥料运筹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3.2.3 肥料运筹对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
        3.2.4 肥料运筹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3.2.5 肥料运筹对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3.2.6 小结
    3.3 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1 肥料运筹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
        3.3.2 肥料运筹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3.3.3 小结
    3.4 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成熟期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3.4.1 肥料运筹对成熟期玉米各器官氮吸收的影响
        3.4.2 肥料运筹对成熟期玉米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3.4.3 肥料运筹对成熟期玉米氮吸收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3.4.4 肥料运筹对成熟期玉米磷吸收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3.4.5 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肥料运筹对土壤水分含量、吸收的影响
        4.1.2 肥料运筹对玉米生物量、产量的影响
        4.1.3 肥料运筹对玉米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4.1.4 肥料运筹对成熟期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1.5 肥料运筹对垄沟集雨种植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0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40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