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粳稻的花时对茉莉酸甲酯调控的响应及敏感性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12 17:15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籼粳亚种间杂交可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因此,众多育种工作者将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视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籼稻花时早,粳稻花时晚,籼粳亚种间花时不遇严重影响异交结实,导致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难以提高。前人研究表明茉莉酸甲酯(MeJA)对籼粳稻开花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可使花时提前。为使籼粳亲本间花时相遇,MeJA只能施用于粳型亲本上,而粳稻类型多种多样,来自不同生态区的粳稻材料对MeJA调控的响应和敏感性是否有差异?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本试验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35份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MeJA调控不同生态区粳稻花时性状的效果及其对株型、产量、米质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利用MeJA调控杂交亲本的花时,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花时性状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与对照相比,处理后第一天,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粳稻开花时间均显著提前,且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粳稻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均显著提前,始-盛持续时间、始-终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效应大小与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相比,盛-终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稻花时的定义
1.1.2 花时性状的调查方法
1.2 水稻花时性状的研究进展
1.2.1 花时性状的影响因素
1.2.1.1 自身遗传背景差异
1.2.1.2 外界环境因素
1.2.2 花时性状的调控方法
1.2.3 花时性状的遗传基础
1.3 MeJA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1.3.1 MeJA的发现历史
1.3.2 MeJA的生理作用
1.3.3 MeJA调控花时性状的效果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指标与测量方法
2.3.1 花时性状
2.3.2 株型性状
2.3.3 产量性状和穗部性状
2.3.4 稻米品质性状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态区粳稻抽穗开花期及田间天气记载
3.2 MeJA对不同生态区粳稻花时性状的调控效果
3.2.1 不同生态区粳稻间花时性状对MeJA的响应
3.2.2 同一生态区内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的差异
3.2.3 各粳稻品种在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花时性状的调节效果
3.2.4 各粳稻间花时对MeJA调控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3.3 MeJA对粳稻株型性状的影响
3.4 MeJA对粳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3.5 MeJA对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3.6 MeJA对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应用MeJA调控粳稻花时的利与弊
4.2.2 MeJA在水稻杂交制种上的应用前景
4.2.3 本试验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本文编号:3761622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稻花时的定义
1.1.2 花时性状的调查方法
1.2 水稻花时性状的研究进展
1.2.1 花时性状的影响因素
1.2.1.1 自身遗传背景差异
1.2.1.2 外界环境因素
1.2.2 花时性状的调控方法
1.2.3 花时性状的遗传基础
1.3 MeJA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1.3.1 MeJA的发现历史
1.3.2 MeJA的生理作用
1.3.3 MeJA调控花时性状的效果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指标与测量方法
2.3.1 花时性状
2.3.2 株型性状
2.3.3 产量性状和穗部性状
2.3.4 稻米品质性状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态区粳稻抽穗开花期及田间天气记载
3.2 MeJA对不同生态区粳稻花时性状的调控效果
3.2.1 不同生态区粳稻间花时性状对MeJA的响应
3.2.2 同一生态区内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的差异
3.2.3 各粳稻品种在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花时性状的调节效果
3.2.4 各粳稻间花时对MeJA调控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3.3 MeJA对粳稻株型性状的影响
3.4 MeJA对粳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3.5 MeJA对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3.6 MeJA对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应用MeJA调控粳稻花时的利与弊
4.2.2 MeJA在水稻杂交制种上的应用前景
4.2.3 本试验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本文编号:3761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616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