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青藏高原蕨麻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20:05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属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本研究以蕨麻为研究对象,利用叶绿体DNA(cpDNA)基因间隔区trnL-trnF序列和核基因ITS 18S-26A的测序数据,对蕨麻在青藏高原的30个居群(603714个个体)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揭示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式样,同时结合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发生学,分析该物种的遗传结构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而揭示物种及物种内不同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蕨麻cpDNA trnL-trnF基因间隔区共扩增成功603个个体,对位排列后序列长度为727 bp,包含22个变异位点,变异位点百分率为3.03%,603个个体的总体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641。共检测到40种单倍型,16种共享单倍型广泛分布于所有居群中,其余单倍型为居群所特有单倍型。cpDNA trnL-trnF片段分析显示总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内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都很高(HT=0....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谱系地理学简介
        1.1.1 谱系地理学概念
        1.1.2 谱系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1.1.3 谱系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及分析方法
        1.1.4 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进展
    1.2 青藏高原简介
    1.3 生态位模型
    1.4 蕨麻的研究概况
        1.4.1 蕨麻名称的由来及含义
        1.4.2 蕨麻的生物学特性
        1.4.3 蕨麻国外研究动态
        1.4.4 蕨麻国内研究动态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溶液配制和实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总DNA提取
        2.3.2 DNA检测
        2.3.3 DNA溶液稀释至统一浓度
        2.3.4 引物筛选
        2.3.5 PCR扩增
        2.3.6 DNA测序
    2.4 数据分析
        2.4.1 序列变异分析及建立单倍型
        2.4.2 重建单倍型系统发育关系
        2.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4.4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2.4.5 生态位模型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蕨麻cpDNA trnL-trnF片段实验结果
        3.1.1 单倍型多态性及分布
        3.1.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1.3 单倍型系统发育关系
        3.1.4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3.2 蕨麻nrDNA ITS片段实验结果
        3.2.1 单倍型多态性及分布
        3.2.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2.3 单倍型系统发育关系
        3.2.4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3.3 蕨麻生态位模型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蕨麻遗传结构分析
    4.2 蕨麻的居群动态历史
    4.3 蕨麻的潜在避难所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6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