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品种玉米生产性能与种植模式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3 03:58
  玉米在全球以及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经超过水稻和小麦,跃居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青贮玉米是奶牛、肉牛、肉羊养殖中TMR日粮的主要成分。在国家实行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支持发展青贮玉米的政策下,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学性状、生物学产量、营养成分及抗逆性的研究,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通过高产栽培模式提升青贮玉米的田间生物学产量,推动我国粮改饲产业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聚焦不同品种玉米田间生产性能与种植模式内在规律的研究,通过生物学产量、营养成分、抗逆性等指标的测定,筛选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及其适宜的高产种植模式。试验选取当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京科968、郑单958、德单123、鲁青贮1号、德单5号等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农业生产中随机分组进行大田试验种植,分别测定了不同品种玉米在田间的生物学产量、营养成分,及主要大田农艺学性状等综合指标,并且连续4年对郑单958、德单123、鲁青贮1号、德单5号等玉米品种进行不同的种植模式试验。玉米大田试验表明:不同品种玉米之间农艺学性状、抗逆性、田间生物学产量差异显著,青贮玉米株高、穗位、出苗率与全株玉米生物学产量成正相...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玉米简介
    1.2 玉米秸秆
    1.3 玉米的青贮
        1.3.1 青贮玉米的内涵
        1.3.2 青贮的优势
        1.3.3 青贮玉米的发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
        2.1.1 泰安试验地
        2.1.2 诸城试验地
        2.1.3 宿州试验地
        2.1.4 沧州试验地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田间样品收获
        2.3.2 农艺学性状
    2.4 样品测定
        2.4.1 DM含量测定
        2.4.2 样品营养品质测定
        2.4.3 常规营养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2.5 数据计算与分析
    2.6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学性状和生物学产量对比
        3.1.1 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学性状对比
            3.1.1.1 株高
            3.1.1.2 穗位
            3.1.1.3 出苗率
        3.1.2 不同品种玉米田间生物学产量的对比
            3.1.2.1 鲜物质产量
            3.1.2.2 干物质产量
        3.1.3 株高、穗位、产量的关系
    3.2 种植密度与农艺学性状和生物学产量对比
        3.2.1 种植密度与农艺学性状
            3.2.1.1 种植密度与株高
            3.2.1.2 种植密度与穗位
            3.2.1.3 种植密度与出苗率
        3.2.2 种植密度与田间生物学产量
            3.2.2.1 种植密度与鲜物质产量
            3.2.2.2 种植密度与干物质产量
    3.3 种植模式与农艺学性状和生物学产量对比
        3.3.1 种植模式与农艺学性状
            3.3.1.1 种植模式与株高
            3.3.1.2 种植模式与穗位
            3.3.1.3 种植模式与出苗率
        3.3.2 种植模式与田间生物学产量的对比
            3.3.2.1 种植模式与鲜物质产量
            3.3.2.2 种植模式与干物质产量
    3.4 品种抗逆性对比
        3.4.1 倒折率
        3.4.2 持绿性
    3.5 不同品种全株玉米营养物质含量
        3.5.1 不同品种全株玉米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3.5.2 不同年份同一品种全株玉米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4.讨论
    4.1 农艺学性状对青贮玉米田间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4.1.1 不同种植密度对田间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4.1.2 不同种植模式对田间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4.2 品种与种植年份对全株青贮玉米营养成分的影响
5.总体结论及创新点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6.参考文献
7.致谢



本文编号:3780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80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