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质量及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

发布时间:2025-01-15 21:14
  本试验于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连续5个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兖州试验田进行,采用当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为4种耕作模式,分别为连续5年旋耕,无秸秆还田(RT);连续5年旋耕,秸秆全量还田(RS);连续5年深耕,秸秆还田(DS);连续2年旋耕秸秆还田后第3年进行深耕还田(DS)。副区为3个施氮量,分别为当前推荐施氮量225 kgN hm-2(N225); 165kgNhm-2, 0.7 × N225, (N165) ; 300kgNhm-2, 1.3×N225, (N30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并从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探讨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质量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耕作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在5年的试验周期内,与秸秆未还田处理(RT)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连续旋耕模式从第3年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尤其是秸秆不还田处理,2015~2016年产量较2011~2012年下降1.85%~6.33%,增施氮肥可以降低减产幅度。连续深耕秸秆还田(DS)处理与...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图2.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这说明在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度减少氮肥投入依然可以保持冬小麦高产稳??产(图1)。??以传统翻耕为对照,比较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5年平均产量的影响(图2)。??结果表明,在3个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提高幅度达??8.75%?9.82%。连续旋耕5....


图4.秸秆还田及施氮最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Fig.?4?Effects?of?residues??

图4.秸秆还田及施氮最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Fig.?4?Effects?of?residues??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图3?L),因此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从3rd生长季开始,与RT及??RS处理相比,RS/DS与DS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则明显降低。??这说明在轮耕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Ist?....


图5.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分析??Fig.?5?Relationships?between?DMA?and?

图5.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分析??Fig.?5?Relationships?between?DMA?and?

秸秆还田、氮肥用量及氮肥与年份之间的互作效应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影响显??著。2011 ̄2012及2012?2013年生长季,秸杆还田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的??比例,增幅达7.92%? ̄46.39%?(图5)。第三年轮耕后,与持续旋耕还田处理(RS)相比,??RS/D....


图7.冬小麦籽粒产量与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及?

图7.冬小麦籽粒产量与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及?

!50?180?210?240?270?90?120?150?180?210??Above-ground?nitrogen?uptake?(kg?ha'1)?Remobilized?N?to?grain?(kg?ha'1)??图7.冬小麦籽粒产量与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及花后氮素转运量....



本文编号:4027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27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