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不同糖源在饥饿和不同投喂频率下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8 12:44
【摘要】:本实验分为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饥饿和复投喂实验以及投喂频率实验两部分,通过对对虾生长、体营养组成成分、代谢能力和免疫能力的研究,以求探索科学养殖方案,降低集约化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实验一:本实验研究了两种状态(饥饿和复投喂添加不同糖源饲料)下的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成分、代谢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实验共5个处理,分别为饥饿组S0、对照组C、实验组S1、S2、S3(在基础饲料中糖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实验选取体重为(1.84±0.13)g的凡纳滨对虾用网兜独立喂养,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12d的饥饿实验后继续复投喂12d。结果显示,饥饿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及相关酶[脂肪酶(LPS)、磷酸果糖激酶(PFK)、已糖激酶(HK)、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显著(P0.05);饥饿中对虾肝肌糖原含量均有一个下降回升再下降的过程,肝糖原含量在饥饿8d时下降到最低值,并始终低于饥饿前数据值;肌糖原含量在饥饿第8d时略有回升再下降;复投喂后对虾增重率呈S3组S2组S1组的趋势,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仍低于对照组;各组全虾水分、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S1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S3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肝肌糖原含量均有回升,S1组肝糖原显著低于其他组;S3组肌糖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复投喂后对虾肝胰腺中代谢酶活性快速回升,复投喂12d的S2组LPS活性、S3组HK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对复投喂后的凡纳滨对虾生长与代谢恢复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未来养殖中饵料节约提供指导帮助。实验二:该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0.38±0.01)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经过56d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和两种糖源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成分、代谢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方法,其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5次/d、7次/d,糖源饲料分别为蔗糖和玉米淀粉。实验结果显示:(1)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对虾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饲料系数(P0.05);(2)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的虾体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S3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投喂频率和糖源交互作用对对虾肝胰腺已糖激酶活性影响显著,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苹果酸脱氢酶(MDH)、HK和胃蛋白酶(PPS)活性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其中投喂频率和糖源交互作用对对虾肝胰腺中HK活性影响显著(P0.05),PFK、LPS活性差异显著呈投喂5次/d7次/d2次/d的趋势(P0.05)。(4)高投喂频率投喂下S2、S3、C2、C3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低频率投喂S1和C1组(P0.05),对虾血淋巴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及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提高投喂频率有利于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免疫力和代谢酶活性,而高投喂频率下日投喂5次/d对虾生长和免疫能力优于投喂7次/d。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明星;薛良义;;饥饿及复投喂对大黄鱼肌肉生长抑制素1型和2型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5年04期

2 施永海;张根玉;张海明;刘永士;严银龙;谢永德;陆根海;徐嘉波;刘建忠;;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4年12期

3 王猛强;郑昌区;金敏;霍雅文;黎明;谢奉军;周歧存;;粗脂肪水平对2种规格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9期

4 陈晓瑛;曹俊明;黄燕华;王国霞;莫文艳;陈冰;赵红霞;付晶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功能及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8期

5 张颂;蒋明;文华;黄凤;吴凡;田娟;刘伟;;饲料碳、脂比例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杨其彬;姜松;黄建华;李晓兰;邱丽华;周发林;江世贵;李沐;;斑节对虾的饥饿试验和补偿生长[J];南方水产科学;2013年05期

7 陈文霞;申玉春;李再亮;叶宁;;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以及氮收支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3年09期

8 吴彬;彭淇;陈斌;孙晓锋;冯健;;日粮中不同糖源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稚鱼养殖效果与机理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3年04期

9 陈建春;叶继丹;王和伟;;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J];水产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聂琴;苗惠君;苗淑彦;陈尘悦;李静;张文兵;麦康森;;不同糖源及糖水平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二超;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理影响及其营养调节[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武财;注射葡萄糖对军曹鱼糖代谢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2 杨振江;大鲵补偿生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朱欢喜;红螯螯虾饲料配方优化以及对其饥饿补偿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金星;饥饿复投喂下克氏原螯虾的补偿生长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仇登高;不同免疫增强剂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9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19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