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广西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及tl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发布时间:2020-05-23 16:33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因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暴发性增殖引发的水生动物疾病每年都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由副溶血弧菌污染引起的微生物食源性疾病居首位,广西位于我国南部地区,海产品消费量大,人们喜欢食用生的或者半生熟的海产品,因此副溶血弧菌是引起广西地区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病原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ticus,TDH)、相对耐热直接溶血素(TDH-related hemolysin,TRH)和不耐热溶血素(Themolabile hemolysion,TLH)是副溶血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分别由tdh、trh和tlh基因编码。本研究分别从广西沿海的钦州、北海和防城港3市采集160份凡纳滨对虾病样,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用PCR方法对tdh, trh和tl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成功表达了tlh毒力基因,为蛋白纯化、抗体制备及蛋白性质研究等领域打下基础,也为副溶血弧菌感染的监控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撑。获得的主要结果有:1.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运用API细菌鉴定系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从160份样本中共检出副溶血弧菌67株,检出率为41.88%;利用Blast分析了67株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副溶血弧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进行比对,结果显示,67株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相似性99.2%~100%,67株分离菌株与副溶血弧菌标准菌株ATCC 17802 (NR 114632.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98.8%~100%。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67株副溶血弧菌对复达欣、菌必治、复方新诺明、舒普深、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特治星和氟苯尼考12种药物的敏感率在80%以上,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盐酸沙拉沙星和磺胺-6-甲氧嘧啶5种抗生素对67株副溶血弧菌的抑菌能力非常弱,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2.应用PCR方法对67株副溶血弧菌进行tdh、trh和tlh毒力基因检测,检测结果,67株副溶血弧菌的tdh和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tl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3.将扩增得到的tlh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然后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证明tlh外源基因发生了融合表达,表达产物与推测的理论产物大小61KDa相符。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TLH融合蛋白能与Anti-6×His tag抗体发生特异反应,说明TLH溶血毒素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准确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45.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杰;黄艳华;黄钧;胡大胜;梁静真;彭亚;龙苏;牛志伟;韩书煜;植淇业;;黄沙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与毒力基因型相关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5年04期

2 刘驰;李家宝;芮俊鹏;安家兴;李香真;;16S rRNA基因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15年09期

3 陈俊;蒋文灿;谭天;许凯迪;杨丽红;;沙门氏菌毒力岛及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年04期

4 高红;宋启发;徐景野;郑剑;沈玄艺;;宁波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毒力基因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年03期

5 张德福;樊晓琳;付绪磊;赵悦彤;唐蜜;励建荣;;以小鼠为模型的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影响因素比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6 纪懿芳;胡文忠;姜爱丽;冯可;董妍;;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05期

7 闫立群;郭邦成;郝琼;刘翔;魏琼;沈梅;王鑫;景怀琦;;银川市水产品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8 张爱平;尹艳华;邹玖明;;霍乱弧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年01期

9 王欢;金莉莉;王秋雨;;抗菌肽中和脂多糖调节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年01期

10 李晶娇;薛峰;曾德新;张炜;蒋原;;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俞盈;副溶血弧菌VI型分泌系统功能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12年

2 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3 赵永刚;副溶血弧菌tdh、trh和tlh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基因敲除对其溶血活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钱荣华;溶藻弧菌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静;对虾中副溶血性弧菌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谢红意;宁波北仑地区急性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屠丽红;上海市1962~2011年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4 李林桂;海水弧菌耐药性I类整合子分析与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徐芝亮;哈维氏弧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6 高玮;副溶血弧菌常规调查及其3种基因(tlh、tdh及trh)LAMP检测方法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7 欧阳吉隆;溶藻弧菌毒力菌株特异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海南大学;2011年

8 樊爱军;急性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流行特征研究及分子分型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9 胡伟昭;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与主要耐药基因双重PCR检测[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金周浩;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7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77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