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习见赤蛙螺生物与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17:39
【摘要】:本试验对习见赤蛙螺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开展了习见赤蛙螺的生活习性观察、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耐露空能力研究,探讨了盐度、不同饵料、不同底质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目的是了解习见赤蛙螺的生活规律、生长特性,为习见赤蛙螺的增养殖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习见赤蛙螺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观察习见赤蛙螺在养殖箱的活动规律,发现其喜欢栖息于水质条件较好的环境中,没有明显的潜沙习性,昼伏夜出;食性为肉食性,小杂蟹、小杂虾、小杂鱼和贝类均可作为其生物饵料。通过测量习见赤蛙螺的壳高、壳宽及体重,研究各生长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习见赤蛙螺的壳高约为壳宽的1.4倍,鲜肉重为体重的35.18%,壳重占体重的61.63%;体重与壳高的相互关系为:Y=1.7305X+13.807(R2=0.77),体重与壳宽的相互关系为:Y=1.0767X+14.591(R2=0.705),壳高与壳宽的相互关系为:Y=0.5268X+12.122(R2=0.701)。比较两种规格的习见赤蛙螺在干露和湿露条件下的耐露空能力,结果表明,在干露状态下,小规格和大规格螺的半致死时间均为48~64h;在湿露状态下,小规格螺的半致死时间为64~72h,大规格螺的半致死时间为72~80h。耐露空能力:大规格螺小规格螺,湿露干露。2.习见赤蛙螺对盐度适应性研究本试验观测了习见赤蛙螺在盐度范围为6.0‰~40.0‰中的18个盐度梯度海水中的生长、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习见赤蛙螺的适宜存活临界盐度为9.33‰~38‰,14‰~28‰为最适存活盐度范围,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9.33‰~37‰,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18‰~26‰。3.不同饵料对习见赤蛙螺生长影响的研究通过对习见赤蛙螺投喂不同的生物饵料,观察其生长情况,从日增长可知,小杂虾组小杂鱼组牡蛎组;相对增长率以及特定增长率均为:小杂虾组小杂鱼组牡蛎组;投喂小杂虾对习见赤蛙螺的生长更有利,小杂鱼次之,而牡蛎喂食效果较差。通过比较鲜活饵料和冰鲜饵料对习见赤蛙螺的养殖效果,从日增长值上可知:小杂虾小杂鱼冰鲜小杂虾冰鲜小杂鱼;相对增长率:小杂虾小杂鱼冰鲜小杂鱼冰鲜小杂虾,鲜活饵料明显优于冰鲜饵料;特定增长率:小杂虾组小杂鱼组冰鲜小杂虾组冰鲜小杂鱼组,鲜活饵料组均优于冰鲜饵料组;平均日残饵回收率小杂虾组37.5%、冰鲜小杂虾组74.47%、小杂鱼组48.53%、冰鲜小杂鱼组78.53%;综上可知,习见赤蛙螺喜欢摄食鲜活饵料。4.不同底质对习见赤蛙螺生长的影响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底质对习见赤蛙螺的生长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底质对习见赤蛙螺成螺的成活率影响不大,砾石组与沙组生长状况最好;日增长:沙组砾石组无底质组泥沙组;相对增长率:沙组砾石组无底质组泥沙组;特定增长率:沙组砾石组无底质组泥沙组。培养效果最好的是沙组,砾石组次之,泥沙组最差。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碧;龚世园;喻达辉;;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2 林越赳;周宸;林清海;何伟湃;林玉群;;露天水泥池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探讨[J];福建水产;2011年04期

3 方银标;云霄竹塔泥蚶增养殖技术[J];福建水产;2005年01期

4 于瑞海;李琪;王照萍;孔令锋;;我国北方太平洋牡蛎育苗及养殖现状[J];科学养鱼;2008年06期

5 陆珠润;蒋霞敏;段雪梅;王春琳;;不同温度、底质和饵料对管角螺孵化和稚、幼螺生长的影响[J];南方水产;2009年03期

6 张丽敏;;昌黎县扇贝养殖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河北渔业;2013年07期

7 丁义;;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8 栗志民;刘志刚;邓海东;;温度和盐度对企鹅珍珠贝清滤率、滤食率、吸收率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1年01期

9 何义朝,张福绥,王萍,李宝泉;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盐度的耐受力[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4期

10 蔡英亚;林永木;欧瑞木;;广东南澳岛贝类区系的研究[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本文编号:2706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06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