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长江宜昌—荆州江段和东洞庭湖鲢、鳙种群特征及饵料生物组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9:12
【摘要】:长江宜昌-荆州江段和东洞庭湖是链(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重要产卵场及索饵场。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鲢、鳙资源持续衰退,研究鲢、鳙的种群捕捞现状,掌握其种群特征及饵料生物组成,可为长江中游鲢、鳙资源修复提供支撑。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长江宜昌-荆州江段和东洞庭湖开展了周年调查,分别采集鲢470尾、336尾,鳙224尾、221尾。研究结果如下:(1)鲢、鳙种群结构组成复杂,相对稳定。宜昌-荆州江段中鲢、鳙种群结构优于东洞庭湖。①宜昌-荆州江段鲢体长范围为27.7-93.8厘米,优势组为40.0-70.0厘米,占总数77.23%。年龄结构由1-7龄组成,优势组为3-5龄。鳙体长分为18.6-95.7厘米,优势组为40.0-80.0厘米,占总数81.25%。年龄结构由1-7龄组成,优势组为3-5龄。②东洞庭湖鲢体长范围为11.3-79.7厘米,优势组为30.0-60.0厘米,占总数91.80%。年龄结构由1-4龄组成,优势组为3-4龄。鳙体长范围为10.6-90.2厘米,优势组为30.0-60.0厘米,占总数56.56%。年龄结构由1-5龄组成,优势组为1-4龄。(2)鲢、鳙的生长性能有一定退化,其中宜昌-荆州江段鲢、鳙生长性能略优于东洞庭湖。①宜昌-荆州江段鲢的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 = 4.0413 × 10-5L2.7546(R2 = 0.9297,n=470),Von Bertalanffy 方程描述的生长为 Lt = 104.6995[1-e-0.1603(t+0.89)],Wt =14.8141[1-e-0.1603(t+0.89)]2.7546,拐点年龄(ttp)为5.43鳙的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 = 2.4592 × 10-5L2.9075(R2 = 0.9675,n=224),Von Bertalanffy 方程描述的生长为 Lt = 106.8850[1-e-0 1478(t+0.65)],Wt =19.61[1-e-0.1478(t+0.65)]2.9075,拐点年龄(ttp)为 6.57。②东洞庭湖鲢的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 = 1.6735 × 10-5L2.9856(R2 = 0.9907,n=366),Von Bertalanffy 方程描述的生长为 = 110.3500[1-e-0.1278(t+1.46)],Wt =21.01[1-e-0.1278(t+1.46)]2.9856,拐点年龄(ttp)为7.10。鳙的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 1.4475 ×10-5L3.0621(R2 = = 0.9817,n=221),Von Bertalanffy 方程描述的生长成为Lt = 105.0229[1-e-0.1402(t+1.07)],Wt =22.39[1-e-0.1402(t+1.07)]3.0621,拐点年龄(ttp)为 6.92。(3)鲢、鳙摄食强度表现为宜昌江段大于东洞庭湖,饵料生物组成呈现季节性和空间性差异。①宜昌江段鲢的饵料生物在四季分别为硅藻门、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鳙的饵料生物在四季分别为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②东洞庭湖鲢的饵料生物在四季分别为枝角类、蓝藻门、枝角类和桡足类,鳙的饵料生物在四季分别为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桡足类。(4)鲢、鳙的资源捕捞压力均较大,其中东洞庭湖捕捞压力高于长江,尤其是东洞庭湖的鲢补充群体处于过渡开发。①宜昌-荆州江段鲢:总死亡系数(Z)为0.81,自然死亡系数(M)为0.32,捕捞死亡系(F)为0.49,开发率(E)为0.6,开捕年龄(t)为2.36,开捕体长Lc为42.52厘米。鳙:总死亡系数(Z)为0.46,自然死亡系数(M)为0.31,捕捞死亡系数(F)为0.15,开发率(E)为0.33,开捕年龄(t)为3.39,开捕体长Lc为48.02厘米。②东洞庭湖鲢:总死亡系数(Z)为0.79,自然死亡系数(M)为0.28,捕捞死亡系数(F)为0.51,开发率(E)为0.65,开捕年龄(t)为1.27,开捕体长Lc为32.48厘米。鳙:总死亡系数(Z)为0.62,自然死亡系数(M)为0.30,捕捞死亡系数(F)为0.32,开发率(E)为0.52,开捕年龄(t)为1.45,开捕体长Lc为31.22厘米。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31
【图文】:

体长,体重


结果和分析.1 种群结构.1.1 体长、体重组成① 鲢长江宜昌-荆州江段中,采集鲢 470 尾,体长范围为 27.7-93.8 厘米,平均体长4±12.9 厘米,体重范围为 0.36-11.28 千克,平均体重 2.81±1.76 千克。体长分布40.0-70.0 厘米范围内最多,占样本总数 77.23%;体重分布在 1.00-4.00 千克范最多,占样本总数 68.09%。东洞庭湖中,采集鲢 366 尾,体长范围为 11.3-79.7 厘米,平均体长 37.5±16.,体重范围为 0.02-7.20 千克,平均体重 1.29±1.28 千克。体长分布在 10.0-20.及 30.0-60.0 厘米范围内最多,占样本总数 91.80%;体重分布在 2.00 千克以下内最多,占样本总数 82.24%。

体重,体长


图 2-2 鲢的体重分布Fig.2-2 The body weightdistribution in the catch of H. molitrix 鳙江宜昌-荆州江段中,采集鳙 224 尾,体长范围为 18.6-95.7 厘米,平均体15.44 厘米,体重范围为 0.15-14.75 千克,平均体重 4.58±3.15 千克。体长0.0-80.0 厘米范围内最多,占样本总数 81.25%;体重分布在 1.00-5.00 千最多,占样本总数 59.82%。洞庭湖中,采集鳙 221 尾,体长范围为 10.6-90.2 厘米,平均体长 39.1±体重范围为 0.02-13.50 千克,平均体重 1.89±2.28 千克。体长分布在 30.0-围内最多,占样本总数 56.56%;体重分布在 2.00 千克以下范围内最多,数 6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估算[J];动物学杂志;2014年06期

2 胡翠林;王圣瑞;过龙根;谢平;;洱海鲢、鳙的食物组成及与太湖新银鱼的食性重叠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4年04期

3 高春霞;田思泉;戴小杰;;淀山湖刀鲚的生物学参数估算及其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5期

4 普炯;贾砾;苏胜齐;王海波;孙福临;姚维志;;中华沙鳅食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李倩倩;黄鹤忠;张群英;王小林;朱茂晓;沈振华;袁文成;陆建明;;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周年变化及鲢、鳙食性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3年10期

6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刘俊利;熊邦喜;吕光俊;;金沙河水库鲢、鳙生长特征及起捕规格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8 牟洪民;姚俊杰;方贵镇;安苗;王艳艳;支中平;;贵阳红枫湖鲢、鳙的食性研究[J];淡水渔业;2012年03期

9 李建军;吴志强;胡茂林;;长江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的耳石与生长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李思亮;陈新军;刘必林;马金;曹杰;张广文;;基于形态法的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结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霍斌;尖裸鲤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周贤君;拉萨裂腹鱼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宝珊;异齿裂腹鱼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文静;厚颌鲂的个体生物学和种群生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堂林;扁担塘鱼类生活史策略、营养特征及群落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英俊;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7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27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