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几何形态测量学法在大洋性头足类种间及种群鉴别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03 11:01
【摘要】:头足类是软体动物类门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及南海区域,是未来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种类之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头足类有表层集群习性的特性,具有成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种类繁多等特性。头足类分布面广,种群构造复杂,具有长距离的气候洄游习性,掌握其种群构成及其组成,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头足类资源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柔鱼和茎柔鱼为案例,把耳石和角质颚作为研究材料,结合传统测量学法、傅立叶分析法和地标点法,对柔鱼和茎柔鱼的种类和种群进行鉴定与识别,取得了较好的鉴定效果,为种类和种群鉴别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耳石形态学的种类鉴别及其比较。对于2013年6-7月采集的柔鱼和2013年5-10月采集的茎柔鱼运用传统测量法和傅立叶分析法进行种类判别分析发现,北太平洋柔鱼耳石翼区开口处上端较长且翼区宽大,赤道茎柔鱼翼区开口处下端较长且侧区有突起;而各项参数值也均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认为,传统测量法中总长与胴长之比(TL/ML)和最大宽度与胴长之比(MW/ML)两个主成分的得分较高;而傅立叶分析的前13个主成分可以外形特征差异的70%以上。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认为,背区长(DLL)、侧区长(LDL)、翼区宽(WL)、吻区宽(RW)与胴长之比可列入传统测量法的判别函数中,判别正确率为94%;傅立叶分析中的12项傅立叶谐值可列入判别分析,总判别率为99%。(2)基于角质颚形态学的种类鉴别及其比较。对于2013年8-10月采集的柔鱼和2014年4-7月采集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分别运用传统测量学法和傅立叶分析法对两种头足类的角质颚进行识别分析。传统测量学法共选取了12项角质颚参数值比较形态差异;角质颚外部形态通过软件转化为20组傅立叶代码(EFDs)后选取77个傅立叶值纳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头足类上、下角质颚形态在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喙长(URL)、上喙宽(URW)、上侧壁长(ULWL)、下喙长(LRL)、下脊突长(LCL)、下喙宽(LRW)、下侧壁长(LLWL)、下翼长(LWL)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测量法中下喙长(LRL/ML)和下喙宽(LRW/ML)与胴长之比主成分得分最高;傅立叶分析法显示上角质颚颚前16主成分可以外形特征差异的83.58%;下角质颚前16主成分可以解释变异的73.76%。逐步判别分析将上头盖长(UHL/ML)、上喙长(URL/ML)、上侧壁长(ULWL/ML)、下头盖长(LHL/ML)、上喙长(URL/ML)、上喙宽(URW/ML)与胴长之比纳入判别分析函数,总别正确率为95%;傅立叶分析法将18个傅立叶值纳入判别函数,上颚总判别率为97.6%;下颚总判别率为85.7%。对于2014年1-3月柔鱼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的茎柔鱼样本,利用地标点法对两种头足类的上、下角质颚进行判别分析,同时探究上、下颚之间的在判别结果上的差异。共提取10个地标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头足类上颚的Ⅰ型地标点2、3,Ⅱ型地标点7、8和Ⅲ型地标点6、10的贡献率较大,前三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其总变异的74.63%;下颚的Ⅰ型地标点5、6,Ⅱ型地标点9、10和Ⅲ型地标点6、8的贡献率较大,前三个主成分可以外形特征差异的79.14%;逐步判别分析认为,上颚的判别正确率为84.15%,交互验证结果为82.05%;下颚平均判别正确率为95.75%。(3)基于形态学的耳石茎柔鱼种群鉴别。对于2008年5月-2013年10月采集的哥斯达黎加附近海域、秘鲁附近海域、智利附近海域的茎柔鱼耳石样本,运用地标点法对茎柔鱼三个地理种群耳石进行识别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茎柔鱼耳石共提取14个地标点,研究发现,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三个种群的茎柔鱼耳石Ⅰ型地标点2、13,Ⅱ型地标点3、4、5、6和Ⅲ型地标点14的贡献率较大。哥斯达黎加茎柔鱼前三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其总变异的74.76%;秘鲁茎柔鱼前三个主成分可以外形特征差异的52.25%;智利茎柔鱼前三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外形特征差异的56.84%。相对扭曲得分的判别分析认为,哥斯达黎加海域茎柔鱼的判别正确率为100%;秘鲁茎柔鱼的判别正确率为80.3%,交互验证结果为77.0%;智利茎柔鱼的判别正确率为78.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图文】:

外形轮廓,分析法,步骤,地标


分析法侧重于选择外部的整体轮廓,对于不同物体的外部轮规则,因此在描述外部形态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目前对形标点法。该方法是基于笛卡尔地标的形状统计方法,通过获取化为 x、y 的坐标点数据。地标点在选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是指不同组织间的交叉点,如骨骼与肌肉的连接点、鱼体和Ⅱ型地标点:指组织间的凹陷或凸出点,如骨头的突起、耳中位置凸出且可以明辨析的点。3)Ⅲ型地标点:指组织间的最宽点等(图 1-3)。

示意图,地标,示意图


Fig.1-2 Procedures of outline method analysis析法 侧重于选择外部的整体轮廓,对于不同物体的外因此在描述外部形态时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目前。该方法是基于笛卡尔地标的形状统计方法,通过x、y 的坐标点数据。地标点在选取时要遵循一定的不同组织间的交叉点,如骨骼与肌肉的连接点、鱼地标点:指组织间的凹陷或凸出点,如骨头的突起凸出且可以明辨析的点。3)Ⅲ型地标点:指组织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正之,郭金富,吕荣书,李永明;南海北部的头足类稚仔[J];海洋与湖沼;1981年05期

2 陈思行;;世界头足类产供销现状[J];海洋渔业;1989年06期

3 徐学良;我国应发展头足类增养殖[J];海洋科学;1991年01期

4 黄忠文;;世界头足类的生产和贸易[J];海洋渔业;1992年03期

5 丁天明;宋海棠;;东海中北部海区头足类资源量的评估[J];水产学报;2001年03期

6 陈新军;刘必林;钟俊生;;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方法进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周金官;陈新军;刘必林;;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潜力[J];海洋渔业;2008年03期

8 刘必林;陈新军;;头足类角质颚的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9年01期

9 沙爱龙;;头足类动物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2010年04期

10 ;世界头足类资源的蕴藏量[J];水产科技情报;197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新军;刘必林;;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潜力[A];中国工程院第77场工程科技论坛·2008水产科技论坛——渔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张禹;张勋;冯春雷;郁岳峰;周爱忠;;毛里塔尼亚海域头足类资源的调查分析[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宋微微;王春琳;励迪平;;头足类四个种血细胞分类及比较[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贺舟挺;;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特征[A];海峡两岸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共同开发青年科学家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赖才根;;论薇角石科Lituitidae(头足类)[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2)[C];1986年

6 赖才根;;青海乌兰石灰沟多泉山组头足类化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2)[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种头足类海洋生物测量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N];中国渔业报;2014年

2 杨威;头足类的饲养与增殖[N];中国海洋报;2003年

3 杨 威;头足类的饲养与增殖[N];中国海洋报;2003年

4 ;浙江海洋学院荣获两项科研成果奖[N];中国海洋报;2012年

5 高宏泉;全球头足类水产品供大于求[N];农民日报;2001年

6 郑根甫;禁止使用电脉冲拖虾作业[N];中国海洋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贡艺;基于内壳稳定同位素信息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摄食与洄游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邱月;南海鸢乌贼营养特性及加工适性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3 李达;头足类内骨骼组织形态特征分析及其适应性进化初探[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杜腾飞;中国近海头足类资源评估及枪乌贼属级阶元划分[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5 苏杭;几何形态测量学法在大洋性头足类种间及种群鉴别中的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左仔荣;3种重要经济头足类微卫星标记的分离及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代丽娜;中国沿海头足类DNA条形码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9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39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