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鳙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4 12:50
【摘要】:本实验采用单因素梯度实验设计,以优质酪蛋白、鱼粉作为主要蛋白源,以玉米油大豆油(1:1)混合为主要脂肪源,油脂添加量分别为0、3%、6%、9%、12%、15%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4.72%、7.31%、11.02%、14.90%、17.14%和19.37%的6种等氮饲料。以360尾鳙鱼(平均初始重3.28±0.11g)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在循环水系统中饲养60d。探讨了鳙鱼的适宜脂肪需要量,以及饲料脂肪水平对鳙鱼体组成、肌肉脂肪酸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试验显示,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鳙鱼的生长(P0.05)。在4.72%~19.37%范围,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1.02%时,鳙鱼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显著性高于14.90%组、17.14%组、19.37%组(P0.05)。经回归分析发现,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极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77%和8.31%。这一结果说明,当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为7.77%~8.31%时,可以使初始重3.28克左右的鳙鱼生长较快。2、饲料脂肪水平对鳙鱼体组成成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1)饲料脂肪水平在4.72%~17.14%范围,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全鱼的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7.14%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全鱼粗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4.90%时,全鱼粗蛋白含量呈现下降趋势。(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全鱼粗灰分、水分含量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02%时,粗灰分和水分含量达到最低。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02%时,鳙鱼粗灰分、水分有增加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含量将有所降低,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02%时,鳙鱼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有所增加。3、各试验组鳙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受相应饲料组中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大。(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肌肉中C14:0、C16:0和C18:0等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应组饲料中相关脂肪酸的比例变化一致。(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肌肉中C16:1、C18:1n9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中∑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与对应饲料中∑PUFA的比例变化规律相似。(4)当饲料脂肪水平由4.72%增加到17.14%时,肌肉中C18:3n-3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但饲料脂肪继续增加时,C18:3n-3的比例降低。饲料脂肪水平对肌肉中C20:5n3(EPA)、C22:6n3(DHA)的比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中∑n-3 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与相对应的饲料中的∑n-3PUFA比例变化趋势相反。(5)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中C18:3n6、C20:3n6比例呈增加的趋势,与相对应的饲料中C18:3n6、C20:3n6比例变化趋势相反。饲料脂肪水平对各组鳙鱼肌肉中C20:4n6的比例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肌肉中∑n-6PUFA比例显著上升(P0.05),与相对应的饲料中∑n-6PUFA的比例变化一致。(6)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肌肉中∑n-3 PUFA/∑n-6 PUFA的比值,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对应组饲料∑n-3 PUFA/∑n-6 PUFA的比值变化趋势相似。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会影响鳙鱼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4、鳙鱼具有将饲料脂肪酸转化为肌肉脂肪酸的能力。试验组鳙鱼肌肉中∑SFA比例低于相对应饲料中∑SFA的比例,而肌肉中的∑MUFA的比例明显高于与相对应的饲料中。鳙鱼肌肉中18C:2n-6的比例低于其对应组饲料,但肌肉中C20:4n-6的比例却高于其对应饲料组。鳙鱼肌肉中含有C20:3n-3,但是其对应饲料中却没有检测到C20:3n-3。这说明鳙鱼能够利用其他脂肪酸或原料转化为C20:3n-3。5、(1)在4.72%~11.02%范围,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的前肠、后肠及肝脏淀粉酶活性呈现增加的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02%时,鳙鱼前肠、肝脏淀粉酶活性具有下降趋势。(2)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1.02%时,鳙鱼前肠、肝脏蛋白酶活性最高。饲料脂肪水平为4.72%~11.02%时,鳙鱼的前、后肠道、及肝脏中蛋白酶活性均有所提高趋势,但是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02%时,鳙鱼前肠、后肠和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呈降低趋势。说明4.72%~11.02%的饲料脂肪含量,有利于鳙鱼前、后肠和肝脏淀粉酶及蛋白酶的分泌,但是,高于11.02%的饲料脂肪水平,反而使这些组织器官中的消化酶活性降低。6、饲料脂肪水平在4.72%~11.02%范围,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的肠长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02%时,鳙鱼的肠长比呈现降低的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1.02%时,鳙鱼肠长比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鳙鱼肠道褶皱高度逐渐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1.02%时,鳙鱼的杯状细胞数量达到最多,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02%时,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这表明,当饲料脂肪为11.02%时,鳙鱼的肠长比有所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而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02%时,肠粘膜层的杯状细胞数量略有减少。以上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4.72%~11.02%范围内,有利于鳙鱼肠道组织的发育,有利于鱼体消化酶的分泌,提高鳙鱼的消化能力,增加鳙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促进鳙鱼的生长。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为主要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表明,3.28g的鳙鱼饲料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建议为7.77%~8.3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65.114
【图文】:

回归曲线,鳙鱼,增重率,回归曲线


武汉轻工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型拟合,分析鳙鱼的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回归y=-0.00785x2+0.13044x+1.4145(R2=0.9553)(见图 2-2)。说明饲料脂肪水平长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当 X=8.31,即饲料脂肪水平为 8.31%时,鳙鱼的率最高(1.96%/d)。因此,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二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分析鱼幼鱼对脂肪的适宜需要量为 7.77%-8.31%。

回归曲线,回归曲线,特定生长率,鳙鱼


饲料脂肪水平与鳙鱼特定生长率的回归曲线

鳙鱼,粗蛋白,鱼体,水分含量


脂肪为 11.02%时,鱼体水分含量最低,当饲料脂肪含量高于 11.02%时,鱼体水分含量有所增加。图2-3 饲料脂肪水平与鳙鱼全鱼粗蛋白的影响图 2-4 饲料脂肪水平与鳙鱼全鱼粗脂肪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钟伟;罗婧;周宁;黄健;王卓;孙皓然;樊燕燕;李光玉;;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体脂肪酸组成及空肠中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年07期

2 庄柯瑾;王帅;王锡昌;吴旭干;郭燕茹;;饲料中脂肪对水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年15期

3 李伟东;黄峰;王贵英;陈见;王进;李清;李佩;;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湆生长性能及鱼体成分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年11期

4 张稳;谢奉军;金敏;周歧存;黎明;韩昌茂;;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5期

5 颉江;李飞扬;刘晓玲;黄莉;邵婷;杨洁萍;覃川杰;;饲料脂肪水平对宽体沙鳅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酶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6 黄明;唐宗宁;王颜权;胡文忠;;鳙鱼养殖前景及技术探讨[J];河北渔业;2013年06期

7 邹陈海;向枭;王天值;黄辉;杨绍卿;张建中;;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3年02期

8 朱卫;刘鉴毅;庄平;赵峰;宋超;邹雄;章龙珍;;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3年01期

9 朱景广;李欣;;鳙鱼水库网箱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3年01期

10 岳彦峰;彭士明;施兆鸿;李云航;孙鹏;尹飞;王建钢;;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湁生长、肠道消化酶及主要脂代谢酶活力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鹏;长链脂肪酸对乳鸽肠道发育及营养物质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Zs;黄金鲈营养评价、消化酶活力及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2 赖红娥;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及肠道组织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3 朱卫;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4 王辅臣;鳙鱼的慢沉性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蛋白质适宜需要量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5 石桂城;脂肪对低温下吉富罗非鱼生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6 姚一琳;斑马鱼肠道微细结构及肠粘膜屏障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高艳玲;不同脂肪源和复合肉碱对团头鲂生长、部分生理机能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8 帅细连;萍乡红鲫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刘红梅;乌鳢消化系统组织学及消化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刘飞;不同油脂、不同磷脂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0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80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