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蓬莱玉参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一个特殊品系,隶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io手目(Aspidochirotid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蓬莱玉参来源于烟台蓬莱,全身纯白色。野生数目极少,近几年刚被重视,受到海参养殖业的热切关注。随着刺参养殖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蓬莱玉参的繁育技术也实现了突破,因此对蓬莱玉参的生物学、遗传学的研究亟待解决。本论文以蓬莱玉参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发育过程的形态学进行显微观察和不同日龄幼参的生长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对其不同时期的胚胎和成体的呼吸树进行染色体制备研究,以期对蓬莱玉参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和染色体进一步了解,为蓬莱玉参的增殖与人工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实验一:蓬莱玉参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本实验对蓬莱玉参产卵、受精、胚胎及幼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并与普通仿刺参进行比较。在19~21℃水温下,蓬莱玉参受精卵分别在受精12 min和24 min后释放第一、二极体,1 h后卵裂成2细胞期,之后每30 min左右完成一次卵裂,6 h后进入囊胚期,19 h后发育成原肠胚;40 h后进入耳状幼体阶段,在其后侧臂的一端出现一个不规则形的石灰质骨片,水体腔也将出现在这一侧;5 d和8 d后发育为中耳状幼体和大耳状幼体,10 d后变态发育为樽形幼体,骨片由不规则状发育为齿轮状,并出现第二个石灰质骨片;12 d后发育为五触手,14 d后发育成稚参,40 d后发育为幼参。蓬莱玉参胚胎和幼体发育时序与当前已报道的仿刺参无显著差异。蓬莱玉参终生发育体色始终为白色,而普通仿刺参在45日龄时体表局部出现多种色素,疣足处较为明显,60日龄幼体一半以上全身布满多种色素。蓬莱玉参因通体纯白色而受到了众多养殖企业和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的结果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实验二:蓬莱玉参的生长性状分析本实验对象取自出生于2015年4月29日的蓬莱玉参,分别取112日龄、142日龄、206日龄、262日龄和320日龄幼体,使用0.3~0.4 mol/L浓度的MgSO4溶液进行麻醉1小时,挑取20个完全舒展的幼体进行体长、疣足数目、管足数目和体质量四个生长性状的测量。然后使用灰色关联度对四个生长性状与日龄的关联度分析;同时也对体长、疣足数目、管足数目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管足数目与日龄的关联度是0.8219,关系最为密切;体质量、体长与日龄的关系较为密切,分别是0.7772和0.7732;疣足数目与日龄不密切,仅为0.4655。同时,管足数目与质量关联度是0.8370,关系最为密切;体长与体质量较为密切,是0.7592;疣足与体质量不密切,仅为0.4178。最后得出结论:100~300日龄的蓬莱玉参的管足数目与日龄和体质量关系密切,管足数目或将成为判断其年龄和人工选育的一个新依据。实验三:蓬莱玉参染色体的初步研究本实验比较了蓬莱玉参胚胎阶段的囊胚期、原肠胚末期和成参的呼吸树,经过不同浓度(0.04%、0.06%、0.08%、0.1%)的秋水仙素和不同作用时间处理(30 min、45 min、1h),在不同浓度(0.075 mol/L与0.0375 mol/L的KCl)的低渗液处理后染色体制备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以蓬莱玉参的囊胚期为实验材料没能获取染色体;以原肠胚末期为材料时,0.06%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1 h能获得形态较好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以成体的呼吸树为材料时,0.04%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45 min能获得形态较好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经统计分析得出蓬莱玉参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6,和已报道的普通仿刺参的一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斌;陈四清;李凤辉;刘春胜;王爽;刘长琳;燕敬平;;蓬莱玉参早期发育的形态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16年05期
2 刘长琳;王有廷;秦搏;阮飞腾;陈四清;燕敬平;赵法箴;刘春胜;崔恒全;;蓬莱玉参(Apostichopus sp.)体壁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渔业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3 张莉恒;丁君;韩昭衡;常亚青;宋坚;田莹;白雪秋;丁文君;;仿刺参骨片的种类和形态学研究[J];海洋科学;2015年04期
4 胡利华;周朝生;吴洪喜;陆荣茂;黄振华;蔡景波;胡园;郑忠明;;温度和盐度对南移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年01期
5 杜美荣;张继红;毛玉泽;蒋增杰;高亚平;方建光;;多棘海盘车胚胎和早期幼虫发育[J];渔业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6 何舟;宋坚;常亚青;程龙;宁军号;;不同麻醉剂对刺参幼参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2期
7 刘永新;刘英杰;周勤;高磊;方辉;韩刚;王玉芬;姜秀凤;刘海金;;牙鲆主要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4年02期
8 朱厚祥;孔令锋;李琪;王有廷;赵强;;盐度、温度和培育密度对白刺参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9 黄小林;吕国敏;刘付永忠;李涛;蔡云川;马志洲;黄忠;;30日龄青龙斑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10 刘旭东;刘志鹏;王亚楠;刘金相;王志刚;刘寿堂;张全启;;对牙鲆进行一代选择之后的育种效果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得友;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刺参白化发生和子代体色分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严俊贤;六种南海海参的系统发育与糙海参和花刺参的胚胎与幼体发育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王海山;仿刺参优良品系的筛选及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素凤;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期细菌性疾病及其病原学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张鹏;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早期发育及成体能量代谢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794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9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