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中华鲟血液雌二醇和睾酮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15 18:00
   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关键栖息地面积逐渐缩小,适合度降低,自然繁殖由连续变为偶发,自然种群资源被破坏后难以短期内自主恢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全人工繁殖的成功,使保存种质资源和恢复野外种群成为可能。然而,中华鲟第二性征不明显,生殖状态难以准确判断,且人工繁殖过程中出现催产成功率低,受精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工繁殖效果。血液性类固醇激素,如睾酮(Testos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与鱼类性腺发育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够反映多种鱼类的生殖状况,准确判定鱼类性别和性腺发育期。因此有必要利用血液睾酮和雌二醇水平连续监测中华鲟生殖状态,有效筛选养殖环境下的性成熟个体。以中华鲟全血为检测对象,雌二醇和睾酮为检测目标。前处理过程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检测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HPLC-FLD)检测血液雌二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检测血液睾酮。结果表明,雌二醇在0.5~50 ng/mL的范围内标准曲线为y=0.528x-0.1325,相关性良好(R~2=0.999),检测限0.40 ng/mL;睾酮在0.1~5.0 ng/mL的范围内标准曲线为y=0.4978x+0.0339,R~2=0.999,检测限0.05 ng/mL。两种回收率均在80%~120%,出峰时间基本一致,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2%。该方法采用全血,节约样品,并可满足中华鲟成体血液雌二醇和睾酮水平的检测。以9~17龄养殖中华鲟为对象,利用B超仪采集性腺发育图像,通过提取鳍条基因组DNA,扩增性别特异性条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其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得到以下结果:9~17龄养殖中华鲟性腺发育大部分(77.66%)处于Ⅱ期,Ⅲ期、Ⅳ期约占22.34%;雌性中华鲟基因组DNA出现特异性条带;养殖中华鲟性腺最早9龄时向Ⅲ期发育,同一年龄不同性别的中华鲟,其性腺发育期不完全一致;雌鲟血液雌二醇、睾酮水平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年龄段睾酮平均水平较低,雌二醇水平高于睾酮,最高超过7.000 ng/mL;雄鲟血液睾酮水平变化趋势明显,最低的浓度小于2.000 ng/mL,最高浓度接近8.000 ng/mL,雌二醇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1.000 ng/mL)且基本不变。对养殖中华鲟繁殖周期,及特定年龄的发育期,暂无法定论,需要根据大量样品,结合多种判定方法,进一步总结规律,准确判断其发育期,通过养殖经验等进一步验证。以中华鲟和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尿液为检测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L-色氨酸。尿液样品经甲醇、乙腈提取,ENVI-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在荧光波长λ_(ex)=285 nm,λ_(em)=353 nm等色谱条件,得到L-色氨酸标准品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关系,检出限(LOD)为0.005μg/mL,定量限(LOQ)为0.020μg/mL,L-色氨酸加标回收率在80%~120%。检测结果表明,这种首次建立的检测长江鲟科鱼类芳香族氨基酸的方法可靠,能够应用于鱼类生物基质具有苯环结构的物质的检测。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及其质谱联用法可有效检测中华鲟血液雌二醇和睾酮,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能够检测鲟鱼尿液L-色氨酸,将为进一步掌握养殖中华鲟性腺发育规律提供检测方法,从而有效筛选性成熟亲鱼。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31
【部分图文】:

色谱图,雌二醇,血液,标准品


结果见表 2-4。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04%~平均值(6.011±0.025)min,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42%。加标回收率实验每个水平平行测 5 次,回收率结果见表 2-2。10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5.32%~8.73%。鲟血液雌二醇和睾酮检测结果鲟血液雌二醇检测结果见图 2-1,a 为雌二醇标准品 1、2、5、,b 为其中一尾中华鲟全血液相检测色谱图。图 2-1 中 a 结果显的雌二醇标准品出峰时间一致,峰面积以一定关系增加,样品峰,出峰时间相差不足 0.1 s,且 1 min 内无杂峰出现,表明中定浓度的雌二醇。鲟血液睾酮检测结果见图 2-2,左边是睾酮标样(0.5 ng/mL)液边是中华鲟血液检测出峰图,四个峰从上到下依次是母离子(97.200),子离子(109.100)和内标(甲基睾酮-D3)。标样和华鲟血液中有一定水平的睾酮。

睾酮,液质,血液,出峰


图 2-2 睾酮标准品(0.5 ng/mL)和中华鲟血液目标物液质出峰图Fig.2-2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of Testosterone standard (0.5 ng/mL) and Asinensis blood target.5 讨论.5.1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样品前处理过程的提取步骤选取了甲醇、乙腈和乙酸乙酯三种常用有机试剂化步骤,选择了 HLB 固相萃取柱、C18 固相萃取柱[54]以及吸附剂 PSA,并考九种组合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乙腈提取,PSA 净化组合,前处理效果比。血液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基质,若将其简单化,分为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实验影响较大的是有机物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脂质等大分子物质。因此,选择三种去除蛋白质、脂质的常用试剂,其极性分别为甲醇 6.6,乙腈 6.2,乙酯 4.3。雌二醇和睾酮的极性更接近于乙腈的极性,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目更易与乙腈互溶,粉末状PSA与HLB固相萃取柱均为正向萃取,吸附极性杂质

中华鲟,性腺发育


图 3-2 9~15,17 龄中华鲟性腺发育期Fig.3-2 9-15, 17-year-old A. sinensis gonad development别鉴定结果验鉴定了 9~15,17 龄中华鲟性别,结果显示,本实验中雄性 45 尾性别特异基因仅存在于雌性中华鲟,因此,电泳结果为条带单一的的雄性,如图 3-3,DNA Marker 左侧是有特异性条带的是雌性,右带的是雄性。根据电泳结果,统计出每个年龄组的性别比例,如图组雌雄比例在 0.38~3.5 之间,所有个体雌雄比例 38:45,比例大于图 3-3 中华鲟性别鉴定结果Fig.3-3 Results of A. sinensis gender identification901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蓉珍;陈东红;张晓兰;刘胜勇;;105例性腺发育异常患者染色体的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2期

2 ;给早产女婴创造良好的性腺发育环境[J];河南医学研究;2002年03期

3 方永强;赵维信;魏华;;文昌鱼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性腺发育相关性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3年08期

4 文圣玉;;提早“家鱼”产卵的主要技术措施[J];湖南水产;1987年02期

5 唐文联;;鲢亲鱼术后催产可提高产卵率和避免难产[J];湖南水产;1987年03期

6 姚应复;邵强;;升温培育下团头鲂发育与繁殖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7年03期

7 赵维信;;鱼类性腺内分泌研究的进展 Ⅱ.性激素[J];水产科技情报;1987年06期

8 李震钟;W.H.Burke;;声音对鹌鹑性腺发育和血浆LH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9 陆健健,王忠康;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冬季集群与性腺发育的关系[J];动物学研究;1988年01期

10 徐信,钱玲妹,李建英,黄汉荣;淀山湖河蚬性腺发育分期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娟娟;王兰梅;宋飞彪;董在杰;傅建军;朱文彬;;福瑞鲤β-catenin 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技术创新与遗传学发展”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刘楚吾;刘丽;缪立平;;控温养殖下乌龟性腺发育的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米玉玲;张才乔;;禽类性腺发育和性别调控的分子机理[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林浩然;谢刚;张利红;汪小东;叶星;陈练茜;潘德博;;激素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的作用机理[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徐在宽;韩名竹;薛晖;黄诚;;影响鱼类性腺发育加速生长的免疫学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6 王艺磊;张子平;邹志华;傅明骏;韩坤煌;马阿妮;陈玉冬;戴燕彬;;拟穴青蟹性腺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从单个基因到转录组[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勇;黄海;李水生;尹绍武;刘晓春;林浩然;;花鳗鲡促性腺激素cDNA克隆与其在激素诱导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黄潘;俸艳萍;卢晓雯;彭秀丽;龚炎长;;四个性别差异表达基因在鸡胚早期性腺发育中的表达[A];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东;林浩然;;激素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金磊;申玉春;刘丽;杨小东;;盾形陀螺珊瑚和稀杯盔形珊瑚性腺发育与繁殖力的研究[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特种水产养殖场 张士罡 李为学;亲鱼冬季得精管[N];河北科技报;2009年

2 冀水香;亲鱼冬季培育要“四看”[N];河北农民报;2009年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种养殖新方法可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N];中国渔业报;2015年

4 董贝;种用狐的冬季管理[N];河南科技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栾吟之;蛇龟一冬好睡,开春子孙满堂[N];解放日报;2010年

6 馨俞;黑龙江所引种推广大鳞渻[N];中国渔业报;2013年

7 ;青年蛋鸭饲喂有两忌[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曹玉佩;初春养鱼八关键[N];山西科技报;2010年

9 陈淑玲;影响鱼类繁殖的外界因素[N];中国渔业报;2006年

10 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 魏祥法;蛋鸭饲养管理新技术(三)[N];山东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吉荣;ISL1在小鼠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Is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孔令锋;多倍体太平洋牡蛎组织学与生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温海深;野生鲇鱼性腺发育成熟与排卵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D];中山大学;2001年

4 高艳丽;施氏鲟的性腺发育及人工性别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王汉平;鲥与太阳鱼养殖生态生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6 谢庆平;SF-1是尼罗罗非鱼性类固醇激素生成、性腺发育以及性别分化所必需的关键因子[D];西南大学;2016年

7 苏冒亮;多巴胺系统在金钱鱼环境盐度适应及性腺发育中的调节机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8 胡青;黄鳝性逆转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韩英;不同倍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性腺和配子发育及血细胞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赵春彦;大菱鲆性腺分化以及Mtnrs,kiss/kissr和GnRH在性腺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爽;中华鲟血液雌二醇和睾酮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2 刘冬成;MicroRNA在雌性果蝇幼虫性腺发育中的功能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李晓燕;Sox9转录因子在尼罗罗非鱼性腺及软骨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乔凌云;应用CRISPR/Cas9及超表达技术研究miR-2954和YY1在鸡睾丸支持细胞调控精子发育中的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5 梁娟娟;基于转录组学的扬子鳄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性腺的分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6 周海;脂肪在中华鳄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7 韩天坤;海水酸化对不同促熟方式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8年

8 罗辉玉;大黄鱼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6年

9 李俊;5种相别相关基因在大鲵性腺发育中的表达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彭亚;玻璃扯旗鱼性腺发育及其相关基因Vasa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9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19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