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草鱼肠道菌群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1:29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导致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流行地域广、感染种类多,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均致病。因发病周期长、致死率高,往往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抗菌素一直是渔业生产中防治病害发生的主要手段,也对水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威胁。目前,替代抗菌素的水产益生菌应用已成为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的研究热点和期望,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是开发益生菌重要的来源之一,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本研究采集养殖水域中患不同程度细菌性败血症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在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研究发病不同程度草鱼组织中致病菌感染量、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探讨致病菌与肠道菌群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人工长期感染该致病菌,弄清草鱼肠道优势菌群变化规律与致病菌数量的关系,试图发现草鱼肠道菌群中拮抗致病菌的有益菌,为开发草鱼专用抗病有益菌提供基础。获得研究结果主要为:1.患病草鱼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从汉中市水产实验站采集患病草鱼,通过无菌操作从病灶初步分离得到3株不同形态的细菌,其中ZB-1编号菌株数量最多,对草鱼的回感攻毒试验中ZB-1菌株致死率为90%,其余2株很低,确定ZB-1菌株为目标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2.患病草鱼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实时定量PCR检测草鱼组织中致病菌的感染量,对采集的9尾病鱼进行致病菌感染量分析并分为A、B、C三组。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系统检测草鱼肠道菌群结构,发现随着A、B、C三组草鱼肾致病菌感染量的逐渐增加,门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所占的比例下降了20%左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的比例下降了10%左右,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升高了近20%。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所占的比例都平均下降10%左右,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所占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升高了近20%。3.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草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研究:3个不同浓度致病菌长时间浸泡感染草鱼,在3 d、6 d、9 d、12 d、15 d取得样品。通过MiSeq测序系统检测草鱼肠道菌群结构,发现在门水平上,感染3d时,处理组厚壁菌门所占比例与对照相比均下降了约15%,而后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从整体来讲,处理组均比对照要低;梭杆菌门所占比例在感染3d时与对照相比,有5%~30%的上升,之后达到最高后再降低。属水平上,感染3d时,处理组芽孢杆菌属所占比例与对照相比均有15%~20%降低,而后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假单胞菌属和乳球菌属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相反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所占比例有15%~20%的大幅下降;处理组鲸杆菌属所占比例在感染3d时与对照相比,有10%~30%的上升,之后达到最高后再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当受到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时,草鱼肠道菌群中的主要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比例均会随致病菌感染量的升高而降低,梭杆菌门所占比例会上升;主要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所占比例会随致病菌感染量的升高而降低,鲸杆菌属所占比例会升高,气单胞菌属所占比例会下降。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9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嗜水气单胞菌的危害及疾病控制方法
        1.1.1 嗜水气单胞菌的危害
        1.1.2 疾病的控制方法
    1.2 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与作用
        1.2.1 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与分布
        1.2.2 肠道菌群的营养作用
        1.2.3 肠道菌群的屏障作用
    1.3 水产病原菌拮抗菌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患病草鱼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致病菌株的分离纯化
        2.2.2 分离菌株的回感试验
        2.2.3 致病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2.2.4 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致病菌的分离
        2.3.2 分离菌株致病性的确定
        2.3.3 致病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2.3.4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2.3.5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患病草鱼肠道菌群结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组织中致病菌感染量检测
        3.2.3 肠道菌群DNA提取与 16S rRNA基因扩增
        3.2.4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3.2.5 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组织中致病菌感染量
        3.3.2 MiSeq测序质量评估
        3.3.3 肠道菌群丰富度和Alpha多样性指数
        3.3.4 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多样性
        3.3.5 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
        3.3.6 肠道菌群群落物种丰度图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草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嗜水气单胞菌ZB-1 培养与计数
        4.2.2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草鱼与样品采集
        4.2.3 肾脏中致病菌感染量检测
        4.2.4 肠道菌群DNA提取与 16S rRNA基因扩增
        4.2.5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4.2.6 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草鱼肾脏中致病菌感染量
        4.3.2 MiSeq测序质量评估
        4.3.3 样本菌群丰富度和Alpha多样性指数
        4.3.4 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多样性
        4.3.5 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
        4.3.6 肠道菌群群落物种丰度图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广,余文斌,刘金兰,张定国,郭增兵;嗜水气单胞菌适宜pH值和温度的测定[J];内陆水产;2000年08期

2 周煜华;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1年12期

3 郭闯,王永坤;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3年06期

4 储卫华,于勇;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J];淡水渔业;2003年02期

5 李明杰,王志国;泰国湾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J];畜牧与兽医;2003年04期

6 郑伟,卢强,韩文瑜,张雅斌,刘艳辉;耐喹诺酮类药物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J];水产科学;2004年04期

7 方光远,晏文梅,张志成;1株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11期

8 龚新勇,欧阳岁东,主性;鱼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04年03期

9 张海宾;杨桂芳;;12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杀伤能力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6年01期

10 吴会民;林文辉;石存斌;;嗜水气单胞菌研究概述[J];河北渔业;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大玲;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及基因工程疫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卢春霞;复方植物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付立霞;嗜水气单胞菌非质粒依赖性菌蜕疫苗的研制及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储卫华;嗜水气单胞菌侵袭机制及其胞外蛋白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胡风庆;嗜水气单胞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成调控的初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6 宋学宏;嗜水气单胞菌诱导的草鱼肠道炎症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罗晓松;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opB~- aopD~- aroA~-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肖鹏;鱼类疫苗的研究:Ⅰ:海水鱼类病原菌乳化口服疫苗的研究;Ⅱ: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疫苗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艳丽;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其在锦鲤组织中的分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史雪灿;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东北林蛙TLR4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龚雨鑫;嗜水气单胞菌碳纳米管载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邰光富;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相关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5 陈文博;嗜水气单胞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6 温振才;鲤鱼iNOS全长cDNA的获得及在感染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碗芯;浮游态和生物被膜状态嗜水气单胞菌对四环素耐药相关蛋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8 李东亮;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草鱼肠道菌群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星;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王春瑞;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两种分型方法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8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38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