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B52和Dock参与Dscam可变剪接和抗菌肽表达的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1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Dscam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Dscam基因的发现
1.3 Dscam基因的高度可变性
第二节 节肢动物Dscam基因的免疫功能
2.1 引言
2.2 Dscam对不同PAMPs和细菌的免疫应答
2.3 Dscam对寄生虫和病毒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实验方案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方案
第二章 基于iTRAQ技术筛选中华绒螯蟹Dscam基因调控的蛋白表达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EsDscam的体外干扰实验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4 实验动物免疫刺激
2.5 统计学分析
2.6 iTRAQ原理
2.7 iTRAQ实验流程
2.8 iTRAQ实验数据分析流程
2.9 质谱原始数据处理分析
2.10 蛋白质定性和定量分析参数
2.11 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
第三节 结果
3.1 Es Dscam的体外沉默分析
3.2 蛋白质丰度比分布图
3.3 蛋白质鉴定及注释
3.4 差异丰度蛋白的鉴定及定量分析
3.5 蛋白质样品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B52 调控Dscam可变剪接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序列比对与二级结构预测
2.3 样品采集及实验动物免疫刺激
2.4 总RNA提取和第一链c DNA合成
2.5 全长Es B52 cDNA的克隆
2.6 全长Es B52 cD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8 EsB52的体外干扰实验
2.9 在Es B52 沉默模板中扩增Es Dscam细胞外高变区
2.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Es Dscam-hv的 RNA二级结构
3.2 Es B52 基因的序列分析
3.3 Es B52 的组织表达分析
3.4 血细胞免疫刺激后Es B52 的表达模式分析
3.5 Es B52 的体外沉默分析
3.6 Es B52的体外沉默对Es Dscam细胞外高变异区域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Dock基因的免疫功能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样品采集及实验动物免疫刺激
2.3 总RNA提取和第一链c DNA合成
2.4 Es Dock cDNA的克隆
2.5 Es Dock cD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7 EsDock的体外干扰实验
2.8 统计学分析
2.9 免疫荧光实验
2.10 Western Blot检测
第三节 结果
3.1 Es Dock基因的序列分析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血细胞后Es Dock的表达
3.3 Es Dock的体外沉默分析
3.4 Es Dock的体外沉默对抗菌肽表达的影响
3.5 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Es Dock能够诱导ERK信号分子激活
3.6 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Es Dock调控Toll信号通路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Dscam细胞质尾调控抗菌肽表达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样品采集及实验动物免疫刺激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4 Exon33、Exon35 的体外干扰实验
2.5 统计学分析
2.6 免疫荧光试验
2.7 质粒构建及转染
2.8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
2.9 Western Blot检测
第三节 结果
3.1 跨膜型Dscam细胞质尾可变剪接外显子体外沉默
3.2 Exon33和Exon35 的体外沉默对抗菌肽表达的影响
3.3 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Exon33和Exon35对ERK信号分子磷酸化的影响
3.4 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Exon33和Exon35对Toll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跨膜型Es Dscam细胞质尾与Es Dock的结合
3.6 Es Dock与 ERK分子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讨论
本研究的结论、特色与创新点、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雨亭;;调控玉米性状,可变剪接“火”起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08期
2 郭睿;陈恒;张璐;赵浩宇;熊翠玲;郑燕珍;付中民;梁勤;陈大福;;意大利蜜蜂幼虫肠道响应球囊菌胁迫的可变剪接基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8年03期
3 ;可变剪接控制植物营养元素吸收和转运[J];中国食品学报;2018年10期
4 许佳佳;连文昌;李招发;;丙酮酸激酶前mRNA可变剪接的调控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和意义[J];生物技术通讯;2012年01期
5 吴思涵;;可变剪接网络连结细胞周期控制与凋亡[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6 肖荣;郭彦;李成萍;张海燕;辛友志;周国利;;可变剪接事件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7 张韬;杨亚东;方向东;;应用于精准医学研究的转录组可变剪接分析[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6年02期
8 王炯亮;赵韩生;高志民;;基于毛竹重测序的基因可变剪接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9年01期
9 赵宏宇;吕润超;姚林林;张凤慧;姜志艳;蔡禄;;半定量RT-PCR检测跳跃型可变剪接外显子保留率的方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年11期
10 袁茂;江明锋;徐亚欧;林亚秋;李志雄;;肌肉发育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8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志程;中华绒螯蟹B52和Dock参与Dscam可变剪接和抗菌肽表达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国培;ERCC1基因3'UTR可变剪接影响邻近重叠基因表达及其与肺癌对顺铂敏感性的关联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王浩然;杨树NAC转录因子可变剪接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
4 邵长伟;在人类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U2AF对前体mRNA剪接的调控机制[D];武汉大学;2014年
5 李天宝;血液肿瘤中可变剪接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李桂宏;胶质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可变剪接及G4链配体CX-5461的调控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尹晓敏;二苯乙烯苷等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PP可变剪接的调节及干预作用[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8 李稚锋;真核基因剪接机制相关特征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彭正羽;NSSR1在NCAML1、GLUR-B前体mRNA剪接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舒云;小鼠基因sidt2的可变剪接研究及功能初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基于RNA-Seq的小麦穗部转录组分析及小麦可变剪接图谱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成睿;利用RNA-seq技术分析可变剪接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勇;DNA甲基化与可变剪接影响荷斯坦公牛睾丸FBXW11基因表达和精子活力[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4 富天思;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杂交加倍事件对水稻可变剪接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杨文静;人FMR1基因一个新型可变剪接变异体的鉴定及其编码产物的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邱萍;人外周血FMR1基因新型可变剪接变异体的检测及其初步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李田田;5种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基因doublesex的可变剪接及进化分析[D];河北大学;2018年
8 张旗;猪MEF2A基因可变剪接体的克隆及时空表达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9 吕芳;水稻品种明恢63和珍汕97中微外显子的识别和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凤祥;γ-内脏平滑肌型actin基因的可变剪接对湖羊肌肉发育和肉质性状的调控作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3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4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