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SAP和PTX1的克

发布时间:2020-10-30 22:56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在清除病原菌、修复损伤组织、激活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组成,体液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能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体液模式识别分子。在哺乳动物中,血清淀粉样P成分(serum amyloid P component,SAP)和正五聚蛋白-1(pentraxin-1,PTX1)作为经典的体液模式识别分子,拥有进化上保守的功能,如激活和调控补体级联反应,发挥凝集、中和和调理作用,调节炎症反应等。然而,目前有关鱼类SAP和PTX1的功能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免疫功能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克隆了半滑舌鳎SAP(CsSAP)和PTX1(CsPTX1)基因,分析了它们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检测了CsSAP和CsPTX1重组蛋白(rCsSAP和rCsPTX1)的抗细菌和抗病毒免疫作用。CsSAP的开放性阅读框有672个碱基,共编码224个氨基酸。CsSAP与已知鱼类的SAP样蛋白有46%-58%的序列相似性,且在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表达量显著上调。功能研究结果表明,rCsSAP能结合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且这种结合活性有蛋白浓度依赖性和菌种特异性。体外实验发现rCsSAP结合细菌后,能显著增强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体内组织侵染实验发现,rCsSAP能有效帮助宿主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与此相反,特异性抗体封闭宿主体内天然的CsSAP后,半滑舌鳎清除入侵细菌的能力显著降低。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鱼类的SAP蛋白在宿主抗细菌和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sPTX1蛋白包含223个氨基酸,与其它已知鱼类的正五聚蛋白有38.8%-49.3%的序列相似性。正常生理条件下,CsPTX1在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表达量显著上调。由于CsPTX1包含一个能结合胞外抗原的正五聚蛋白结构域,因此rCsPTX1能与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互作用。同时,rCsPTX1也能以钙依赖的方式使细菌发生凝集。体外实验发现,rCsPTX1对细菌包膜的渗透性有一定的影响,进而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和增殖。体内组织侵染实验发现,rCsPTX1能有效帮助宿主抵抗细菌感染。上述结果表明,CsPTX1作为经典的模式识别分子,能促进半滑舌鳎抗细菌感染,在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Q78;S917.4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1.1 细胞免疫
            1.1.1 吞噬细胞
            1.1.2 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
            1.1.3 上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1.2 体液免疫
            1.2.1 细胞相关受体
            1.2.2 体液可溶性分子
        1.3 鱼类的免疫组织和器官
            1.3.1 胸腺
            1.3.2 头肾
            1.3.3 脾脏
            1.3.4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二节 正五聚体蛋白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节 SAP和PTX1的研究现状
        3.1 SAP和PTX1的发现及分子特征
        3.2 SAP的功能研究
        3.3 PTX1的功能研究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半滑舌鳎重组CsSAP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半滑舌鳎
            1.1.2 实验菌株(如下表)
            1.1.3 实验病毒株
            1.1.4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1.1.5 实验中涉及的分析软件
        1.2 实验方法
            1.2.1 正常生理条件下各组织中CsSAP的表达
            1.2.2 细菌、病毒感染后CsSAP的表达变化
            1.2.3 构建表达CsSAP重组蛋白(rCsSAP)的原核表达载体
            1.2.4 诱导表达、纯化rCsSAP
            1.2.5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rCsSAP与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1.2.6 免疫荧光显微镜术验证rCsSAP对荧光假单胞菌的结合作用
            1.2.7 流式细胞术检测rCsSAP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1.2.8 组织侵染实验检测rCsSAP对半滑舌鳎抗细菌、抗病毒免疫的影响
            1.2.9 抗体封闭CsSAP对半滑舌鳎抗细菌免疫的影响
    第二节 实验结果
        2.1 CsSAP序列分析
        2.2 CsSAP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谱
        2.3 细菌、病毒感染后CsSAP基因在免疫组织中的表达
        2.4 rCsSAP重组蛋白结合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2.5 rCsSAP-细菌复合物影响宿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吞噬活性
        2.6 rCsSAP对舌鳎抗细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2.7 抗体封闭CsSAP对舌鳎抗细菌免疫反应的作用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半滑舌鳎CsPTX1的免疫功能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步骤
            1.2.1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sPTX1基因序列
            1.2.2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CsPTX1基因
            1.2.3 qRT-PCR检测CsPTX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
            1.2.4 qRT-PCR检测细菌、病毒刺激后CsPTX1基因的表达变化
            1.2.5 构建表达CsPTX1重组蛋白(rCsPTX1)的原核表达载体
            1.2.6 诱导表达、纯化重组CsPTX1蛋白(rCsPTX1)
            1.2.7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rCsPTX1对细菌的结合活性
            1.2.8 rCsPTX1凝集细菌实验
            1.2.9 体外抑菌实验检测rCsPTX1对细菌的影响
            1.2.10 扫描电镜检测细菌形态变化
            1.2.11 组织侵染实验检测rCsPTX1对舌鳎抗细菌感染的影响
    第二节 实验结果
        2.1 CsPTX1序列分析
        2.2 正常生理条件下CsPTX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谱
        2.3 细菌、病毒刺激后CsPTX1基因在免疫组织中的表达
        2.4 rCsPTX1结合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2.5 rCsPTX1凝集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2.6 rCsPTX1对细菌体外增殖和生存的影响
        2.7 rCsPTX1对细菌形态的影响
        2.8 rCsPTX1对舌鳎抗细菌免疫反应的影响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思平;陈松林;刘本伟;;半滑舌鳎FTZ-F1 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8年06期

2 任国诚;陈松林;沙珍霞;;半滑舌鳎肝脏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J];高技术通讯;2008年06期

3 温海深;张葭人;陈彩芳;金国雄;陈晓燕;史宝;何峰;;雄性半滑舌鳎雄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王燕;韩茵;李筠;陈吉祥;张晓华;;半滑舌鳎病原菌(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与鉴定(英文)[J];微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5 吴莹莹;柳学周;王清印;徐永江;包振民;;半滑舌鳎精子的超微结构[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6期

6 张博;王贤丽;杨长庚;刘珊珊;胡乔木;陈松林;;半滑舌鳎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J];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7 窦硕增,杨纪明;渤海南部半滑舌鳎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J];生态学报;1992年04期

8 张晓君;秦国民;阎斌伦;徐静;毕可然;秦蕾;;半滑舌鳎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5期

9 康现江;宁静允;穆淑梅;李凤超;苏文清;刘学会;;半滑舌鳎早期胚胎性腺原基分化的组织学[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周丽青,杨爱国,柳学周,杜伟,庄志猛;半滑舌鳎染色体核型分析[J];水产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峰;半滑舌鳎经济性状的遗传评估及基因组选择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龙昊;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相关基因HMGB2和IFIT1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3 商晓梅;半滑舌鳎游离神经丘形态特征及其分子水平功能解析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张正;养殖半滑舌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观察与感染微生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孙业盈;半滑舌鳎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郑媛;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细胞培养及细胞系建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邵长伟;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性别决定的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吴莹莹;半滑舌鳎精子发生及其受精过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庄志猛;半滑舌鳎早期发育生物学与种质资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姜黎明;半滑舌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染色体定位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田田;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R-spondin1和R-spondin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杨芳;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R-spondin2基因的分子克隆、表达模式及其在肌肉发育过程中功能的初步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黄政举;半滑舌鳎IGF1和IGF2基因SNP与mRNA表达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王景伟;半滑舌鳎性逆转的遗传特性及性别决定的QTL互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张金勇;孕酮受体膜组分1基因在半滑舌鳎生殖功能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6 戴欢;半滑舌鳎抗哈维氏弧菌病相关微卫星标记筛选及QTL定位[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7 王婷;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SAP和PTX1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8 王新安;半滑舌鳎摄食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李传慧;生物标志物法研究石油胁迫对半滑舌鳎的毒性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周洲;半滑舌鳎头部无眼侧皮肤特殊感受器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3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63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