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黄颡鱼(Pe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在室外池塘网箱中进行养殖试验,研究酶解虾浆、酶解鱼浆(粉)、鱼溶浆、酶解鱼溶浆和酶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酶解虾浆、酶解鱼浆(粉)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酶解虾浆、酶解鱼浆和酶解鱼浆粉完全替代鱼粉后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在黄颡鱼实用型日粮配方模式下,以30%的日本级蒸汽鱼粉为对照(FM),在无鱼粉日粮中,按照FM组鱼粉蛋白质量的25%、50%、75%三个梯度,分别添加酶解虾浆(SPH25、SPH50、SPH75)、酶解鱼浆(FPH25、FPH50、FPH75)、酶解鱼浆粉(FPPH25、FPPH50、FPPH75),共设计 1 0 组等氮等能日粮,每组设定三个重复,在池塘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15.67±0.11)g/尾黄颡鱼60 d。[结果]结果显示,①以FM组作为对照,除了 FPH25和FPPH25组外,各试验组的SGR相对FM都有降低。②三种蛋白源试验组中,添加量从25%上升到75%,黄颡鱼的S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增加(P0.05)。③相对于SPH,同等添加水平的FPH生长速度提高,差异显著(P0.05)。FPH与FPPH比较,同等添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④与FM的2.35相比SPH25、FPH25、FPPH25 的 FIFO 值仅为 0.90、0.71、0.60 降低 61.70%~74.47%。[结论]结果表明:在黄颡鱼高植物蛋白日粮中,仅有30%鱼粉蛋白质量25%的酶解鱼浆(FPH25组)7.8%、酶解鱼浆粉(FPPH25组)6.7%的试验日粮,取得了与30.0%鱼粉相同的养殖效果,而相应的FIFO值分别比鱼粉组降低了 69.79%、74.47%,酶解鱼浆、酶解鱼浆粉在黄颡鱼日粮中显示出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效率。日粮中过高添加量的酶解虾浆、酶解鱼浆和酶解鱼浆粉使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下降。日粮中由过高添加量的酶解虾浆、酶解鱼浆和酶解鱼浆粉带来的高含量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腐败产物和油脂氧化产物等可能是导致黄颡鱼生长性能、饲料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酶解鱼浆(粉)较酶解虾浆更适合于作为黄颡鱼日粮中海洋生物酶解蛋白原料。2鱼溶浆、酶解鱼溶浆和酶解鱼浆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鱼溶浆、酶解鱼溶浆和酶解鱼浆完全替代鱼粉后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在黄颡鱼实用型日粮配方模式下,以28%的日本级蒸汽鱼粉为对照(FM),按照FM组鱼粉蛋白质量的15%、30%、45%三个梯度,分别添加鱼溶浆(SW15、SW30、SW45)、酶解鱼溶浆(SWH15、SWH30、SWH45)、酶解鱼浆(FPH15、FPH30、FPH45)完全替代鱼粉,设计共10组等氮等能日粮,每组设定三个重复,在池塘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18.68±0.10)g/尾黄颡鱼60d。结果显示:①以FM为对照,SW的三个试验组黄颡鱼的SGR降低9.89%-20.33%(P0.05),FCR 增加 18.79%-44.85%(P0.05);SWH 试验组中 SWH15、SWH45的SGR相对FM组分别降低8.79%、14.84%,FCR相对FM组增加16.97%、27.88%,差异显著(P0.05);FPH试验组中FPH15、FPH45的SGR相对FM组降低13.18%、15.38%,FCR 相对 FM 增加 30.30%、29.70%,差异显著(P0.05)②SWH30、FPH30组的SGR、FCR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相对于SW,同等添加量 SWH 的 SGR 增加 4.40%-9.39%,FCR 降低 9.81%-15.31%(P0.05)④与 FM组的 FIFO 值相比,SW30、SWH30 和 FPH30 的 FIFO 值仅为 0.67、0.61、0.60,降低67.67%-70.15%(P0.05)。[结论]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日粮中,8.5%添加量的酶解鱼溶浆(干物质)、8.2%添加量的酶解鱼浆(干物质)可以完全替代鱼粉(28%),而相应的FIFO值分别比鱼粉组降低了 69.95%、70.15%;酶解鱼溶浆对黄颡鱼的生长效果优于鱼溶浆。日粮中过高、或过低添加量的鱼溶浆、酶解鱼溶浆和酶解鱼浆都会导致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下降。3酶解鱼粉和酶解鱼溶浆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酶解鱼粉和酶解鱼溶浆完全替代鱼粉后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在黄颡鱼实用型日粮配方模式下,以28%的日本级蒸汽鱼粉为对照(FM),按照FM组鱼粉蛋白质量的35%、70%两个梯度,分别添加非酶解金枪鱼粉(NHT10.2、NHT20.5)、半酶解金枪鱼粉(HHT9.8、HHT19.6)、全酶解金枪鱼粉(WHT10.2、WHT20.5)、金枪鱼酶解鱼溶浆(HSW9.2、HSW18.4)、非酶解杂鱼粉(NHC10.6、NHC21.1)、全酶解杂鱼粉(WHC11.1、WHC22.3)、非酶解鳀鱼粉(NHA10.2、NHA20.4)、全酶解鳀鱼粉(WHA9.8、WHA19.7)完全替代鱼粉,并设计无鱼粉组作为负对照,设计共18组等氮等能日粮,在池塘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12.07±0.10)g/尾黄颡鱼60 d。结果显示:①以FM为对照,HSW9.2的SGR与鱼粉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试验组的SGR显著降低(P0.05);负对照NC组相对FM降低最多,降低了 30.25%;FCR结果与SGR相反。②以NC为对照,所有试验组的SGR显著增加(P0.05),FM和HSW9.2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 43.37%和36.14%;FCR结果与SGR相反。③HSW组中添加梯度从9.2上升到18.4,SGR降低14.16%(P0.05),其他试验组的SGR随着添加梯度的上升没有显著差异(P0.05)。④与FM组的FIFO值1.13相比,HSW9.2的FIFO值仅为0.41,降低了 63.72%。[结论]结果表明:在黄颡鱼日粮中,9.2%添加量的酶解鱼溶浆(以干重90%计算)可以完全替代鱼粉(28%),而相应的FIFO值分别比鱼粉组降低了 63.72%;日粮中过高添加量的酶解鱼溶浆会导致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下降:35%和70%蛋白替代梯度原料鱼(金枪鱼、杂鱼、鳀鱼)的酶解鱼粉替代28%的进口鱼粉也会导致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下降。4酶解鱼浆、酶解鱼溶浆完全取代鱼粉后黄颡鱼肝胰脏转录组的基因显著性地差异表达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用少量的酶解鱼浆和酶解鱼溶浆完全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理代谢的影响。在黄颡鱼实用型日粮配方模式下,以28%的日本级蒸汽鱼粉为对照(FM),试验组按照FM组鱼粉蛋白质量添加9%酶解鱼浆(FPH)和8.5%酶解鱼溶浆(SH),每组设定三个重复,在池塘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18.67±0.11)g/尾黄颡鱼60d。结果显示:FPH、SH组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与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FPH、SH引起黄颡鱼肝胰脏组织中基因差异表达上调,而下调的基因数很少,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有4个Pathway在SH和FPH中完全相同,而其他Pathway也有很大的相似性。营养代谢方面的基因主要差异表达上调,涉及蛋白质的消化,小肽和氨基酸的吸收、合成与分解,单糖、矿物质元素等的吸收,RNA转录与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糖代谢-呼吸链电子传递),脂肪消化吸收和脂肪酸代谢。免疫防御方面,SH、FPH日粮可能导致黄颡鱼C3、C5等血液补体系统合成能力减弱,但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路、热休克蛋白质和被标记蛋白质降解通路基因差异表达则是显著上调。结果表明:SH、FPH在黄颡鱼日粮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它们较FM能够更有效地诱导黄颡鱼肝胰脏生理代谢的改变,使得黄颡鱼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的需要。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65.199
【部分图文】:
梅解虾浆.ft解fyg?f粉).fti.a浆、酶解浆ftlfe解龟粉对黄颡负生长的影响?¥_£??原料??1T|?>|?均i?化????\y??酸/碱1??|调节pH值???????陶解??(在好优条ft?K)??、[???闸解反应的终止??4离|?>|滤渣??酶解产物??千燥???>?f??终产物??图1-丨蛋白质酶解工艺流程??Figure?1-1?The?production?process?of?protein?hydrolysate??3.2.1.丨原料预处理??Vilailak等Ml的研宄表明,蛋白质反应中心的暴露受脂肪含量的影响,卨脂肪??蛋內质源料不利于酶解反应。动物蛋A源料的脂肪含量高于植物蛋白,会限制水??解反应的速度与效果。所以,根据酶解谣求可以对原料脱脂处理。??3.2.1.2蛋白酶的选择??一般根据原料蛋白质的组成、水解产物要求选择合理的蛋白酶。根据蛋白酶??的催化特点可以分为两种,即肽链内切酶和肽链外切酶。两种酶共同催化完成蛋??白质的水解,佴是水解产物不同,内切酶水解的产物为肽,而外切酶的产物为游??离氨基酸。fN蛋白酶的特异性切割位点不同,而不问的蛋內源其氨基酸组成和??数量上也訂所差异,R用一种外源酶难以对蛋白质进行有效的酶解,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蛋I'】酶、特异性水解原料蛋白质,控制反应条件。??9??I??

图2-1曰粮游离氣基酸与SGR的关系??-.??

第三A?酶解虾浆、酶解仇浆(粉)、龟溶浆、酶解仇溶浆和酶解扒粉对货颡龟(八生长的影响??1.BS??1.8??參??>?L75?v=-0.0014x:十?0.0517x?十?1.2269??袭?U?=?0.3737??-1-65?#??5?-?.?X???\??W?155?/?mm??m?^?^??雔!.5??1.4S????1A????5?10?15?20?25?30?3S??词料游离m墓酸含里,g/i〇〇〇g??Free?asino?acid?ccsrtent?in?feed??图3-1饲料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的关系(《=3)??Fig?3-1?The?relationship?between?free?amino?acid?content?of?feed?and?SGR?{n=3)??3.2?SW、SWH?和?FPH?的?FIFO?值??根据日粮中海洋蛋白源的添加比例计算日粮中FM、SW、SWH和FPH的FITO??值(表3-6)。??由表3-6可知,试验组的FIFO值均低于FM组。这说明在黄颡鱼日粮中,使??用SW、SWH和FPH完全替代鱼粉,可以显著降低HFO值。与FM组的FIFO??值相比,SW30、SWH30?和?FPH30?的?FIFO?值仅为?0.67、0.61?和?0.60,降低??67.67<yf70.15%?(P<0.05)。这表明在相同养殖效果的条件下,使用适量的SW、??SWH和FPH可以显著降低试验黄颡鱼的FIFO值,实现对海洋生物蛋白资源的节??约效果。??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要闻[J];中国饲料;2014年16期
2 陈宜芳;任泽林;何瑞国;;鱼浆蛋白粉加工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广东饲料;2005年06期
3 黄国平;林建国;;鱼浆蛋白的开发利用[J];饲料工业;2008年24期
4 陈宜芳,任泽林,何瑞国;鱼浆蛋白粉加工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饲料工业;2005年19期
5 吴代武;税典章;蔡春芳;吴萍;叶元土;彭侃;罗其刚;林秀秀;;鳀鱼鱼浆的酶解过程与营养成分的变化[J];饲料工业;2015年24期
6 刘幸;鱼浆制品在台湾看好[J];福建轻纺;1998年08期
7 林秀俊 ,张瑜;鱼浆精制及其加工产品[J];中国水产;1986年10期
8 ;鱼浆蛋白粉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投资预算278万元[J];今日科技;2017年10期
9 陈潜;范大明;曹洪伟;黄建联;赵建新;闫博文;周文果;张文海;张灏;;射频对冷冻鱼浆的解冻效果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22期
10 孟宪菊;张利民;王际英;孙永智;段培昌;孙丽慧;;饲料中添加鲜鱼浆及不同干燥方式对星斑川鲽生长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志华;汽爆秸秆高固酶解发酵过程强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6年
2 张艳秋;利用豆粕替代花鲈饲料中鱼粉的潜力及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露阳;酶解虾浆、酶解鱼浆(粉)、鱼溶浆、酶解鱼溶浆和酶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9年
2 陈宜芳;鱼浆蛋白营养价值评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吴代武;鳀鱼自溶鱼浆、金枪鱼酶解鱼溶浆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8年
4 雷跃磊;微粒化鱼浆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岁寒;鱼浆蛋白替代血浆蛋白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6 杨益毅;木聚糖的高温降解及酶解规律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谢祥茂;水相酶解提取大豆油脂的方法及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8 彭侃;鱼粉生产过程中质量变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王俊;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酶解肽对仔猪肠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宁芯;鲢酶解蛋白的脱盐及其对功能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863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6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