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皱纹盘鲍4个养殖群体自交与杂交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8 19:38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隶属于腹足纲,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贝类。然而,近年来由于鲍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自繁自育、种质退化以及养殖环境恶化致使的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皱纹盘鲍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培育生长快速、抗病性良好的皱纹盘鲍优良品种是确保其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四个不同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ITS1、16S、COI和微卫星标记对四个不同养殖群体的皱纹盘鲍亲鲍进行遗传距离估算;第二部分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法,构建16个自交与杂交F_1全同胞家系,结合微卫星亲权鉴定技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亲子鉴定,比较各家系的生长与存活状况;第三部分继续分析13个F_2代全同胞家系的生长与存活,探索在传代过程中,较好的生长和存活性状是否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为进一步的家系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个养殖群体皱纹盘鲍的遗传距离估算基于ITS1、16S、COI基因序列片段及微卫星标记,分析皱纹盘鲍四个不同养殖群体8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间存在差异,以基于序列数据和微卫星数据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之间差别较大;基于ITS+16S+COI数据集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各分支节点自展值较高,结果较为理想可信;皱纹盘鲍亲本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相关关系,说明各养殖群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上述研究结果为利用这四个养殖群体进行皱纹盘鲍家系选育提供了参考。2.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_1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选用8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Afa029,Chd092,ddh41,CH1820,CHd205,Afa017,Afa005,ddh52)对皱纹盘鲍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_1代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排除污染个体,将绝大部分F_1代个体分配至单一家系。用于亲子鉴定的8个位点均呈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92个等位基因;8个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在0.4762~0.8000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6800~0.9111之间,PIC值在0.6460~0.8930之间。根据亲子鉴定结果,结合F_1代皱纹盘鲍不同生长时期的体征数据,分析各家系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HDRC、HDDL与DLHD家系在各生长参数与生长速度上有明显的杂种优势,HDDL、RCDL、DLHD家系在存活上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家系选育。3.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_2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从皱纹盘鲍F_1代生长和存活表现较优的家系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体征性状较优的个体作为亲本,成功构建♀13×♂7的13个全同胞家系。结合亲子鉴定技术,分析F_2代不同家系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HDDL家系产生的F_2代表现较好的生长和存活,说明在传代过程中,优良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子代,但不表现为稳定的遗传;♀HD和♂DL的亲本组合产生的F_1代和F_2代均表现优良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可用于皱纹盘鲍养殖产业中生产稳定、优质的苗种。
【学位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91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皱纹盘鲍概况
        1.1 皱纹盘鲍生物学特征
        1.2 皱纹盘鲍养殖现状
    2. 皱纹盘鲍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2.1 选择育种
        2.2 杂交育种
        2.3 多倍体育种
        2.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3. 几种常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鲍的研究进展
        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3.2 简单序列重复标记
        3.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3.4 线粒体DNA
        3.5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3.6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3.7 表达序列标签
    4. 贝类杂交及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四个养殖群体皱纹盘鲍的遗传距离估算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1.2.3 样品DNA提取及浓度测定
        1.3 PCR扩增
            1.3.1 引物信息
            1.3.2 PCR扩增体系及程序
        1.4 PCR产物检测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PCR产物检测结果
        2.2 基于ITS的遗传距离估算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2.3 基于 16S、COI的遗传距离估算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2.4 基于ITS+16S+COI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2.5 基于微卫星的遗传距离估算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3 讨论
        3.1 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建树效果评估
        3.2 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比较
1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第二章、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1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
1代构建与微卫星亲权鉴定'>    第一节 四个养殖群体自交与杂交家系F1代构建与微卫星亲权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苗种培育
                1.3.1 人工授精与孵化
                1.3.2 幼虫培育
                1.3.3 稚鲍养成
            1.4 取样及数据测量
            1.5 实验方法
                1.5.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5.2 实验试剂及耗材
                1.5.3 样品DNA提取及浓度测定
            1.6 微卫星扩增与产物检测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
            2.2 污染个体的鉴定和鉴定成功率
            2.3 微卫星位点扩增结果分析
            2.4 亲权鉴定
        3 讨论
            3.1 微卫星在家系鉴定中的应用
            3.2 亲子鉴定效果评价
            3.3 微卫星荧光标记STR分型法的优缺点
1自交与杂交家系子代的生长和存活比较'>    第二节 F1自交与杂交家系子代的生长和存活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取样及数据测量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1代亲子鉴定结果'>            2.1 F1代亲子鉴定结果
1各家系不同时期生长的比较'>            2.2 F1各家系不同时期生长的比较
1代各家系生长参数的比较'>                2.2.1 F1代各家系生长参数的比较
1代各家系生长速度的比较'>                2.2.2 F1代各家系生长速度的比较
1代各杂交家系不同时期生长杂种优势的比较'>            2.3 F1代各杂交家系不同时期生长杂种优势的比较
1代各家系存活率与杂种优势的比较'>            2.4 F1代各家系存活率与杂种优势的比较
        3 讨论
2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第三章、四个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家系F2代的生长与存活比较
2代构建'>    第一节 四个养殖群体自交与杂交家系F2代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代亲权鉴定与生长存活性状比较'>    第二节 自交与杂交家系F2代亲权鉴定与生长存活性状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取样及数据测量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2 实验试剂及耗材
            1.4 样品DNA提取及浓度测定
            1.5 微卫星扩增与产物检测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亲子鉴定
2代各家系生长参数的比较'>            2.2 F2代各家系生长参数的比较
            2.3 各家系存活能力的比较
1代和F2代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2.4 F1代和F2代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已完成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建龙;李琪;于红;孔令锋;于瑞海;;长牡蛎3种壳色家系间杂交子代生长和存活比较[J];水产学报;2015年03期

2 陈丽;申欣;孟学平;王兴强;杨玉钗;;皱纹盘鲍和九孔鲍遗传差异nad2-cox1分析及鲍属系统发育[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吴杨平;陈爱华;张雨;姚国兴;张志伟;蔡永祥;;红壳文蛤双列杂交及杂种优势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5年01期

4 陈丽;申欣;向治楚;秦银银;林权享;孟学平;;皱纹盘鲍4个群体与九孔鲍16S rRNA基因遗传差异分析[J];水产科学;2014年11期

5 丛日浩;李琪;葛建龙;孔令锋;于红;;长牡蛎4种壳色家系子代的表型性状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14年03期

6 李乐;付建玉;肖强;;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遗传分化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3期

7 聂鸿涛;李琪;孔令锋;;皱纹盘鲍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及其在家系鉴定中的应用[J];水产学报;2013年02期

8 蒋湘;刘建勇;赖志服;;九孔鲍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杂交一代生长比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柯才焕;;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产;2013年01期

10 王进可;严正凛;;鲍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产科学;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邹山梅;新腹足目贝类DNA条形码系统构建及系统发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张守都;海湾扇贝的选择和杂交育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聂鸿涛;两种经济贝类和刺参微卫星—着丝粒作图及与遗传图谱的整合[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于杰;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DNA条形码研制及其物种的鉴定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振;基于微卫星和SNP标记的皱纹盘鲍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束靖;皱纹盘鲍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万俊芬;鲍与扇贝遗传育种中的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媛;中国蚁属16种蚂蚁系统发育及DNA条形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陆虎;马氏珠母贝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以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海南大学;2013年

3 毕详;瓯江彩鲤生长、繁殖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遗传纯度的相关性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许新;杂色鲍微卫星DNA标记筛选和广东沿海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5 冯俊伟;长江江豚的微卫星标记筛选与亲子鉴定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徐艳虹;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遗传图谱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5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75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