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学鉴定

发布时间:2021-12-22 23:27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ietic necrosis, IHN)是一种由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引起的严重危害鲑鳟鱼类的主要疾病之一。受发病鱼的种类及大小、毒株及环境因素的影响,IHN可造成鱼苗近100%的死亡率。至今IHNV已经扩散至美洲、欧洲、澳洲及亚洲的十余个国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虹鳟鱼主产区多次遭遇到IHN的困扰,虹鳟鱼产量急剧下降,严重阻碍了我国冷水性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诊断和防治日益引起人类的重视。IHNV囊膜表面有一个糖蛋白(Glycoprotein, G)突起。G蛋白在参与细胞受体与病毒的识别和结合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病毒的毒力相关。此外,G蛋白还是病毒的主要抗原,存在保护性抗原决定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因此,G蛋白及其抗体的制备在IHNV诊断试剂的开发、G蛋白功能的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IHNV毒株与欧关等国家的IHNV流行毒株基因型均有所不同,...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概述
        1.1.1 基因型分离株
        1.1.2 IHNV的形态结构
        1.1.3 IHNV的基因组特征
        1.1.4 IHNV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1.2 IHN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
        1.2.1 临床症状
        1.2.2 流行特点
    1.3 检测技术
    1.4 IHN的防治
        1.4.1 疫苗的研制
        1.4.2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设备
        2.1.2 生物材料
        2.1.3 酶和试剂的来源及配方
3 实验方法
    3.1 IHNV截短G蛋白基因序列的选择
    3.2 IHNV的细胞培养与基因组RNA的提取
    3.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4 IHNV截短G蛋白基因序列的扩增及回收
        3.4.1 G蛋白基因序列的扩增
        3.4.2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3.5 pMD19-T-short G质粒的构建和筛选
        3.5.1 连接和转化
        3.5.2 pMD19-T-short G阳性重组质粒的筛选及质粒提取
        3.5.3 pMD19-T-short G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3.6 重组表达质粒pET-27b-short G的构建
        3.6.1 目的片段的制备
        3.6.2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7b的连接
        3.6.3 连接体系的转化
        3.6.4 重组表达质粒pET-27b-short G的鉴定
    3.7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分析
        3.7.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7.2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3.8 表达蛋白的复性以及纯化
    3.9 兔抗血清的制备
    3.10 抗血清效价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3.11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免疫原性
4 结果与分析
    4.1 截短G蛋白基因序列的选择
    4.2 IHNV-Sn分离株截短G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质粒的构建
    4.3 重组截短G蛋白的表达以及纯化
    4.4 兔抗血清滴度测定及免疫原性的分析
    4.5 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免疫原性
5 讨论
    5.1 G蛋白目的基因片段的选择
    5.2 表达载体的选择
    5.3 包涵体的形成
    5.4 包涵体的复性
    5.5 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鉴定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1203株的基因型及糖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徐黎明,刘红柏,尹家胜,卢彤岩.  中国水产科学. 2014(01)
[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 徐黎明,刘红柏,尹家胜,卢彤岩.  病毒学报. 2013(05)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 刘学光,郑怀东,郭欣硕,罗靳,蔺翠翠,王秋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03)
[4]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 郑怀东,刘学光,杜杨,李强,郭欣硕,王秋雨.  水产科学. 2013(04)
[5]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杨映,陈进会,于辉,李华,颜其贵.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3(01)
[6]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研究进展[J]. 陈红莲,王永杰,蒋业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1)
[7]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核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J]. 赵永欣,赵丽丽,刘巍巍,王建楠,李一经,乔薪瑗,葛俊伟,刘敏.  淡水渔业. 2011(05)
[8]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毒株核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韩硕,赵前程,吴斌,李叶,王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03)
[9]三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三种鱼类弹状病毒的研究[J]. 许建明,段向英,张念之,蒋一男,张利峰.  检验检疫学刊. 2009(01)
[10]实时定量RT-PCR检测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岳志芹,刘荭,梁成珠,高宏伟,徐彪,邓明俊,江育林.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547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47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