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一体下的台湾泥鳅病害防治与水质调控
发布时间:2023-03-21 19:00
<正>台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大鳞副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一种,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浙江湖州、顺德、仙桃等水产技术站推广养殖。据报道,在南方养殖3~4个月,本地泥鳅的平均体质量为13g,大鳞副泥鳅为20g,而台湾泥鳅可达90g以上,是本地泥鳅的4~5倍。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基本情况
2 分析处理
2.1 藻类观察
2.2 解剖镜检
2.3 水质检测
2.4 药敏检测
2.5 处理方案
2.6 处理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消毒剂和水体环境的关系
3.2 水质变化的影响
3.3 综合判断治疗
本文编号:3767119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基本情况
2 分析处理
2.1 藻类观察
2.2 解剖镜检
2.3 水质检测
2.4 药敏检测
2.5 处理方案
2.6 处理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消毒剂和水体环境的关系
3.2 水质变化的影响
3.3 综合判断治疗
本文编号:3767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6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