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枸杞叶(LL)富含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它富含矿质元素和多糖(LP),而且这些矿质元素和多糖是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的。然而,前人研究表明,由于多糖较大的分子量(Mw)和紧实的球状构象,这些矿质元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率低。本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降解方法化学修饰枸杞叶多糖结构,提高枸杞叶中矿质元素的吸收率。因此,本研究首先提取了含有矿质元素的枸杞叶多糖(LPC),分析了其组成特征,采用抗坏血酸(Vc)和过氧化氢(H2O2)对其进行化学降解,获得降解多糖(LPD)。为阐明矿质元素中的吸收率,我们采用体外胃肠液模拟/Caco-2细胞模型分析比较了 LPC和LPD中Ca,Fe,Zn和Mg四种矿质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和吸收率。体外胃肠液研究包括三个消化阶段的模拟:模拟唾液(SSF)用来模拟口腔阶段的初始消化;然后是模拟胃液(SGF),用来模拟在胃中的消化;最后是模拟肠液(SSF),用来模拟在小肠中的消化。将获得的SGF和SIF与Caco-2细胞共培养,获得LPC和LPD中矿质元素吸收的相关信息。结果如下:1.LPC的基本成分和特征。LPC是富含矿物质的LL多糖提取物,a)LPC中蛋白质含量为2.5%,糖和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79%和13%。b)LPC富含矿物质,Ca、Fe、Zn 和 Mg 的含量分别为 10.8、2.29、0.41 和 3.96 mg/g。c)LPC 由六种单糖组成,分别是阿拉伯糖、鼠李糖、核糖、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LPC具有羧基拉伸振动的典型吸收峰,表明存在糖醛酸。同时,核磁共振(NMR)分析证实LPC由六种单糖组成,并且在位移δ174.36 ppm处具有糖醛酸的信号。e)LPC分子量(Mw)为162 kDa,并且回转半径(Rg)对MW的曲线斜率为0.32,表明LPC为紧密球形构象,其矿物质被包裹在多糖内,因此不利于分解和释放矿物元素。2.降解对LP组成和特性的影响。使用Vc和H2O2降解后获得LPD,主要结果如下:a)气相色谱(GC)分析显示LPC由六种单糖组成,分别为阿拉伯糖、鼠李糖、核糖、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这表明降解对LP的单糖组成没有显著影响。b)降解对总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降解后,总糖含量下降至77.2%,而糖醛酸含量略微增加至19.2%。c)LP经降解后,Ca和Zn的含量分别增加到11.5 mg/g和 0.72 mg/g,而 Fe 和 Mg 含量分别降至 1.5 mg/g 和 3.6 mg/g。d)LPD 的 FTIR 显示出典型的多糖吸收模式,进一步证明两种LP都含有丰富的多糖。LPD的主峰与LPC的主峰几乎相同,表明降解没有引起主要基团转化。e)NMR结果证实LPD由六种单糖组成,降解没有改变LPC的单糖组成。在δ90-110 ppm处的13C NMR信号证实在两个LP中都存在α-和β-单糖构型,并且两个多糖在δ174.36 ppm处都有较强信号,表明都存在糖醛酸。f)通过降解,LPD的分子量显著降低至94 kDa,而Rg对Mw的斜率增加至0.52,表明降解后LP分子结构的显著变化。3.LP的结构和构象。LPC具有紧密球形构象,这种构象使矿物元素被包裹在多糖内部,不利于矿物元素的解离和释放。使用H202和Vc对LP进行降解,对其分子结构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H202和Vc的反应体系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多糖的氢原子发生反应,使糖苷键断裂所致。该反应将LPC分子结构从紧密球形转变为松散线型构象,可导致更多元素被解离和释放。4.消化和胃肠道生物可及性。a)FTIR分析表明,LPC和LPD经过模拟胃肠消化前后的主峰几乎相同,说明消化过程中没有发生主要基团的转化。b)与LPC相比,LPD中的四种矿质元素在经过SGF和SIF处理后都得到了提高。SIF处理后的LPD中的Mg具有最高的生物可及性,达到68.18±3.32%,而SGF处理的LPC中的铁最低,低至10.52±1.73%。但是LPC和LPD经过SGF后其矿质元素的生物可及性没有显著差异,而经过SIF处理后降解后的多糖明显比没降解的高。5.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降解促进了 LP中矿物质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且LPD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速率高于LPC。降解使LP中的Ca、Fe、Zn和Mg的吸收量分别增加6.1、1.9、7.1和10.8%。SIF处理后的LPD中镁的吸收率最高,达到71.3±3.1%,SGF处理的LPC中铁的吸收率最低,达到8.2±0.82%。在Caco-2细胞模型中,LPD中的矿质元素吸收率显著高于LPC。结合构象研究结果发现,多糖降解后由紧实球形构象变成松散的无规则线状,最终促进了矿质元素在细胞中的吸收。总之,本研究表明,枸杞叶多糖的物理构象强烈影响矿质元素在消化道中的生物可及性和生物利用率,化学降解可以改善枸杞叶多糖矿质元素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娅丽;刘思洋;邵千顺;王金涛;王蓉;;宁杞9号枸杞叶芽营养成分分析[J];宁夏林业;2017年02期
2 张丽娜;;小众枸杞叶,,大众的口味[J];幼儿教育;2019年26期
3 乐夫;枸杞叶的药用价值甚高[J];新疆林业;2002年06期
4 马琪,张建龙,冉新建;复方枸杞叶茶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和对血脂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何进,阎淳泰,章继华;枸杞叶成分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展望[J];农牧产品开发;1995年09期
6 刘灿坤;;枸杞叶可入药[J];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01期
7 高普选;党香玲;;鲜枸杞叶绞汁外涂治疗蚊虫叮咬1853例[J];陕西中医;1988年07期
8 陈玲;余昆;徐桂花;李勇;杨文娇;;枸杞叶清茶的制作工艺研究[J];饮料工业;2013年03期
9 李谦;;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枸杞叶茶中铅的测定[J];科技风;2010年03期
10 宫雪鸿;许秀举;王海英;李美仙;安建钢;李兰换;;野生枸杞叶茶调节血脂作用实验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国琦;张磊;郑国保;张源培;胡正海;;不同灌水处理对干旱区枸杞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建华;董贝森;;枸杞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次营养资源与保健食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慕同;枸杞叶茶[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李雪刚;枸杞叶喂兔也不错[N];中国畜牧报;2002年
3 张瑛邋 洪琦;枸杞叶茶:金字招牌慢慢褪色[N];宁夏日报;2007年
4 赵育函;枸杞子与枸杞叶[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律今川;枸杞子和枸杞叶[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庄程彬;大有开发价值的枸杞叶[N];中国特产报;2001年
7 玫瑰;枸杞叶极具开发价值[N];湖北科技报;2001年
8 梁俊荣;枸杞叶保健茶制作方法[N];中国特产报;2004年
9 主任医师 胡献国;药食两用枸杞叶[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寅 通讯员 吴俊;宁夏枸杞叶茶呼唤统一的行业标准[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洪光;AM真菌提高枸杞耐盐性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宫玉艳;外源茉莉酸和枸杞蚜对枸杞的诱导抗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今;枸杞叶黄酮的组成及对淀粉利用酶的抑制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2 玛姬德(Majida Al-Wraikat);枸杞叶多糖降解提高内源性矿物质的生物可及性和胃肠道吸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3 牛琳茹;含钙枸杞叶多糖对模型面筋面团的水分迁移和结构构象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4 全娜;枸杞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降血糖活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长江;枸杞叶总黄酮对抑郁模型小鼠抗抑郁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岳明霞;枸杞叶总黄酮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徐少清;枸杞叶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16年
8 徐龙飞;枸杞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染铅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9 雷蕾;枸杞叶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吕燕红;枸杞叶总黄酮对UVB照射致无毛小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
2649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4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