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外源生长素对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蔗糖代谢和芳香物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9 10:33
【摘要】:果实甜度和香气是决定番茄市场价值的重要特性,如今,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水果风味的改善,而糖代谢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产生是植物激素高度协调的过程。本研究以樱桃番茄“新太阳”(Solanum lycopersicum L.cv Xin Taiyang)为试验材料,用外源生长素2,4-D处理绿熟阶段的离体番茄果实,分析了外源生长素2,4-D对三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还分析了番茄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外源生长素2,4-D处理对果实芳香物质及其合成通路上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2,4-D采后处理抑制了樱桃番茄果实中乙烯产生、果实软化、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以及叶绿素的降解,延缓了果实的成熟。2.2,4-D促进了蔗糖的降解,并未显著影响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同时,2,4-D处理显著提高了酸性转化酶(AI)活性(成熟早中期),抑制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合成酶(SUS)分解方向活性。3.2,4-D还改变了蔗糖降解和合成通路上的许多关键基因的表达。2,4-D促选LIN5,LIN6,LIN7,TIVl,SPS3 的表达丰度,抑制CIN6,INVINH1,SUS3,SPS1,SPS4。2,4-D处理果实中,已糖和蔗糖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转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但并不严格依赖于编码SUS的SUS2,SUS3和SUS6基因表达的调控。4.2,4-D可能通过改变芳香物质合成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芳香物质的含量。2,4-D处理后,TomloxC LeHPL和ADH2的基因表达量下降,导致番茄果实成熟早期(7d和13d)中脂肪酸衍生挥发物的含量降低。2,4-D处理引起的LeCCD1B表达的变化与大多数类胡萝卜素衍生挥发物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表明LeCCD1B可能是产生类胡萝卜素衍生挥发物的关键因素,并且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挥发物的产生与类胡萝卜素直接相关。另外,2,4-D通过诱导SlSAMT1,LePAR1和LePAR2增加某些酚类挥发物的积累,如苯乙醛(1.57倍),2-苯基乙醇(1.56倍)和苯甲酸甲酯(1.75倍)。
【图文】:

硬度,处理组,释放量,番茄


逦2邋2,4-D对番茄成熟的影响逡逑如图2.1d所示,与对照相比,生长素显著抑制乙烯在整个贮存期的释放量。逡逑对照乙稀产量在13d达到峰值,最大值为2.29ngkg_1s'而在生长素处理组,其逡逑在16d达到峰值,最大值为l.OGngkg'V1。逡逑如图2.1e,番茄果实硬度从第7d起明显下降,而2,4-D处理组的硬度从第逡逑10邋d才开始明显下降。并且2,4-D处理组的番茄果实硬度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逡逑在第7和第10d时,,处理组的硬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但2,4-D对软化的抑制效果逡逑随着不断成熟而减弱,在完全成熟时,处理组与CK组的硬度无明显差异。逡逑19逡逑

果糖,葡萄糖含量,成熟过程,酸性转化酶


3.2.2邋2,4-D对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逡逑3.2.2.1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逡逑果实中的转化酶包括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两类。图3-2a表逡逑明,随着果实成熟,AI酶活性逐步增加,有较高的活性。2,4-D处理使得AI酶活逡逑性在1-7邋d期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之后,两组间AI酶活性无明显差异。逡逑28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贵章;王贵禧;梁丽松;马庆华;;桃果实芳香挥发物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年17期

2 罗霄;郑国琦;王俊;;果实糖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王贵元;夏仁学;曾祥国;吴强盛;;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王彦波;鲜开梅;刘慧英;;外源激素对嫁接西瓜糖分积累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年10期

5 党云萍,王延峰,常海飞,王富刚;赤霉素对西农早蜜桃果实发育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夏国海,张大鹏,贾文锁;IAA、GA和ABA对葡萄果实~(14)C蔗糖输入与代谢的调控[J];园艺学报;2000年01期

7 石雪晖,杨国顺,邓亮华,吕长平,刘屹,钟习文,袁珠阶;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2656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56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