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模戳印染与浙江夹缬工艺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523;TS190
【图文】:
下形成了属于各自的区域文化特征。将新疆与情感媒介,重视两地印花工艺的传承。中华民化,在新疆模戳印花工艺与浙江夹缬工艺传承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料与工具风”(图 1)、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新疆吐鲁,部分修复织物如唐代的“绀地花树双鸟文夹白地红色松树纹夹染罗”以及明代的“水蓝印缬工艺的巅峰时期,所出产的夹缬花布多为彩目有檀缬、蜀缬和锦缬①之分。清朝夹缬工艺缎、绢等,是因布有极大的可能
(二)新疆模戳印花布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代的印花敷彩纱(图 4)是用型版印花与彩绘的艺手法,代替了全部手绘的繁琐工序。明代的青地蕃地莲印花布(图 5)是用雕版的木套印方法染制而成的。根据《梁书·西北诸戎传》《棉花图》《中国棉纺织史》的相关载发现,清代以前新疆地区出土的型版印花的织物以丝、麻、棉织物为主,通过国家博馆提供的有关新疆模戳印花布的资料研究发现,清朝时期新疆模戳印花采用的织物多为纺织物,这些棉纺织物大多为手工纺织,因此所做织物与机械织造的棉布经纬线疏密形反差。手工纺织的棉布棉纤维纺纱粗细不均匀所以在纺织的过程中导致经纬线之间留有小的缝隙,并且在交界处会产生结节。所以在纺纱后会有烧毛的工序,依据棉布厚度的同所用烧毛的工具也就不同“厚重棉织物可用铜板烧毛机,轻薄棉织物用气体烧毛机,图 2 唐代绿地染缬 图 3 明代水蓝印金杂花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蓉;卫艺林;;夹缬隋代起源说考略[J];纺织科技进展;2018年03期
2 张薇;;浙南夹缬制作技艺传承现状调查[J];中国艺术时空;2018年06期
3 刘显波;孙倩文;;试探蓝夹缬印染图案创新在当代型染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7年02期
4 苗钰;洪文进;唐颖;吴艳;;传统蓝夹缬在现代针织毛衫中的创新与应用[J];毛纺科技;2017年07期
5 卫艺林;梅蓉;;夹缬工艺的起源新考[J];纺织科技进展;2017年10期
6 周凡凡;王羿;;隽永的蓝夹缬,浙南传统之文脉[J];中国纺织;2015年12期
7 李洋;;浙南夹缬的品牌化构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03期
8 郑巨欣;;日本夹缬的源流、保存及研究考略[J];新美术;2015年04期
9 李雪艳;;蓝夹缬工艺及其现状——浙江乐清蓝夹缬工艺调研[J];创意设计源;2015年03期
10 何生;;五彩夹缬:用自然色彩点亮生活[J];温州人;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我国雕版印染的源头:温州蓝夹缬[A];2014年09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杨柳;赵胜男;;试论大理白族传统扎染体现的科学和人文内涵[A];云南省第4-5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逸楷;古“缬”焕新“韵”[N];中国旅游报;2018年
2 张琴;传统夹缬的复色、水路及布间[N];中国文物报;2015年
3 张琴;木版印花的遗存——蓝夹缬[N];中国文物报;2012年
4 丁东亚;盛唐及其后的色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陈兴昌;拯救流淌千年的锦绣余韵[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杨世朋;蓝夹缬博物馆有两个国内首创[N];温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黄之宏;夹缬艺人试水产业化传承[N];温州日报;2009年
8 宋兆麟;蓝夹缬“申遗”中的学术和道义缺失[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记者 潘秀慧;夹缬再次申报“国遗”[N];温州日报;2006年
10 张琴;蓝夹缬之恋[N];温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安定;中国古代织物中的文字及其图案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姝琪;新疆模戳印染与浙江夹缬工艺比较研究[D];新疆艺术学院;2019年
2 孙悦;传统蓝夹缬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9年
3 易佳信;蓝夹缬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4 丁阳;论浙南夹缬的现状与传承发展[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史巧玲;论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在当下的角色转变[D];温州大学;2017年
6 周凡凡;浙南蓝夹缬研究及其在服饰品上的创新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7 陈峰;夹缬手工艺的数字化模拟与保护[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朱蕾;夹缬图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2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4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