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基于蛋白质组学解析热加工羊乳中乳蛋白变化及对酸乳品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22:14
   乳蛋白决定奶类品质,而热加工会影响乳蛋白的稳定性。因此,研究热处理对乳蛋白的影响势在必行,且蛋白质组学是目前为止研究蛋白质较为前沿的技术。本课题采用非标记定量法,观察均质与热处理过程中,乳蛋白的变化情况,通过SDS-PAGE与HPLC,研究乳蛋白的热变性程度,并通过测定酸乳的pH、持水性、粘度与弹性模量,初步分析热处理对酸羊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对照组(control group,CG)和均质组(homogenized group,HG)中,分别定量到310和315个蛋白质,且两组之间存在16个显著性差异蛋白。与CG相比,HG中的羊乳蛋白颗粒较小,分布更均匀,且HG的二级结构排列更为有序。此外,蛋白质组学证实,CG中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W5PMT0)和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like 1,ASRGL1)的丰度高于HG(P0.05),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ALDO,W5NQP9)、κ-酪蛋白(κ-casein,κ-CN,A0A0U5A2G6)和β-酪蛋白(β-casein,β-CN,B2YKY6)则刚好相反。继而,发现均质与乳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途径有关。乳蛋白对热加工非常敏感。本研究在所有样品即CG和加热组(HG1、HG2、HG3和HG4)中共鉴定出843个蛋白质,其中625个蛋白质被定量。在CG、HG1、HG2、HG3和HG4分别定量到527、543、537、533和539个蛋白质,且五组样品共有蛋白质438个。热聚类图表明高温/短时(high temperature/short time,HTST)杀菌与超巴氏灭菌(ultra-pasteurization,UP)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UHT)对乳蛋白的影响较为相似,而低温/长时间(low temperature/long time,LTLT)则明显不同。此外,热处理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并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通过SDS-PAGE与HPLC分析CG与加热组(HG1、HG2、HG2’、HG3、HG3’和HG4)间乳蛋白的热变性程度,结果发现,120±5°C/10 s对乳蛋白的影响较大。5组热处理样品(CG、HG1、HG2、HG3和HG4)中的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与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以及α-酪蛋白(α-casein,α-CN)与β-CN对热的反应完全一致,但κ-CN略有不同。经HPLC发现:羊乳乳蛋白的变性程度随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增加呈显著性增加(P0.05)。通过测定酸乳的pH、黏度、储能模量G'(弹性模量)、损耗模量G''(粘性模量)和持水性来评价酸乳品质。结果表明,在发酵的7 h过程中,7组羊酸乳的pH均由最初的pH(6.3)一直下降至pH(4.4);所有样品的G'和G''均呈现递增趋势,且7组样品的G'均高于G'',即本试验样品具备较好的凝胶态,且HG2与HG3表现出较好的粘弹性。7组酸奶的黏度均出现非线性下降现象,即样品出现了剪切化稀化现象,HG2与HG3的黏度较大且较稳定。HG1与HG3同其余5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断,85±5°C/15 s和120±5°C/4 s为适合酸奶发酵的杀菌条件。
【学位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5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我市召开[J];泰州科技;2009年08期

2 徐哲;李佳霄;徐琳娜;贺花;杨鹏;雷初朝;陈宏;黄永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牛业科学;2018年06期

3 常蕾;王琰;;第十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成功召开[J];生命的化学;2019年01期

4 魏东阳;;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16期

5 王彦青;韩菲;;蛋白质组学研究热点及展望[J];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03期

6 周倩;朱宏建;;蛋白组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7 彭昌文;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03期

8 陈龙;蛋白质组学[J];生物学教学;2000年11期

9 黄毅;万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届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论坛会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年22期

10 田瑞军;;蛋白质组学专刊序言[J];生命的化学;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琦;刘凤斌;廖荣鑫;;蛋白质组学与中医病、证的相关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克;苟黎明;邵小宝;朱慧;;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李伽诺;姜子涛;李荣;;二氧化钛在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4 李学任;魏路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部疾病应用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薇;杨拴盈;尚文丽;刘晓丽;周丹菲;蒋梅花;;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肺腺癌细胞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线粒体[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学军;;蛋白质组学—药物发现的新途径[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7 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的国内外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体会[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郝佩;刘琪;黄音;林建;杨少友;李亦学;;整合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系统[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梁宋平;张丽军;柳亦松;曹锐;谢锦云;;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应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路秀广;“不安分”的逐梦者[N];科学时报;2011年

2 吴志军 沈基飞;唱响东方红 再揽九天月[N];科学时报;2011年

3 李吉亮;何大澄:“享受探索,享受奋斗”[N];科学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潘锋;中国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N];科学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惠钰;蛋白质组学精准打击“癌症之王”[N];中国科学报;2019年

6 记者 付东红 通讯员 李紫艺;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获突破[N];健康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白毅 通讯员 沈基飞;行进在蛋白质组学的“登月之旅”[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通讯员 吴志军 王来国;“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启动[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雪墨;专家看好蛋白质组学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李江;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召开[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晓天;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无创及微创样本的大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万慧达;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自噬基因PINK1和WDR45突变诱发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牛鹏霞;Wip~(-/-)小鼠附睾的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雄性生殖的潜在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4 孙欣;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及DDX3X对复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郭金菊;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CaSEP5基因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周毛天;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菌病原体蛋白MgtC功能以及宿主对SeV病毒感染的应答[D];武汉大学;2015年

7 张勤;基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谷丽晓;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及SOX10功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9 霍yN;肿瘤细胞顺铂耐药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苏刚;分泌蛋白及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秋芳;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索PINK1蛋白下游底物[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笛;基于蛋白质组学解析热加工羊乳中乳蛋白变化及对酸乳品质的影响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3 徐开琨;蛋白质组一站式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的研发及应用[D];军事科学院;2019年

4 闻少楠;神经元分裂诱导剂T3和生长/神经营养因子鸡尾酒对成年大鼠皮层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年

5 夏季;应用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23乙酰泽泻醇B的抗肿瘤机制及核受体Nur77对线粒体活性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年

6 Anum Safdar;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7 饶希午;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消癌解毒方干预肝癌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陈佩茹;HBs转基因小鼠引发肾炎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9 宋婷婷;口腔宏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工作流的建立及其在牙周炎研究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9年

10 罗迪;野牛草叶、根对差异光周期的生理应答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15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15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