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新疆馕饼的加工新工艺及品质与保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5:06
   本研究突破传统的馕坑烤馕,采用新型电烤箱烤馕工艺,主要研究了馕加工原辅料种类及配比、面团加工方式及焙烤方式对馕品质和风味形成的影响,馕制品烘烤过程丙烯酰胺的产生及控制,包装和贮藏条件对馕制品质及安全性影响,开发包装馕制品的包装防腐技术,并对馕制品中淀粉消化特性进行研究。(1)对新疆馕基本原料水、油、酵母、盐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通过馕感官、比容、高径比及色差品质等的研究发现基本原料的比例对馕品质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经正交的方差分析得出,依据感官评价指标对馕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水油盐酵母。(2)对烤箱烤制馕的基本工艺条件醒发温度、醒发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揉面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依据感官评价指标方差分析醒发温度对馕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馕品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醒发温度和醒发时间交互作用极显著,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交互作用极显著。通过Design-Expert软件优化分析,得出最优的工艺条件醒发温度32.44℃、醒发时间65.67 min、烘烤温度319.43℃、烘烤时间393.55 s。最后,对实验室自制馕和市售馕的氨基酸、风味物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比较。氨基酸比较分析得出,所有检测的小麦粉和馕均能检测到17种氨基酸,自制馕的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市售的5种馕,且市售馕之间存在差异。通过风味分析得出,从自制和市售馕样品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物质,与市售馕相比,自制馕未检测到酮类、酯类和有机酸,其所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较少。通过红外分析得出,不同品牌之间的小麦粉红外吸收峰位置都基本上相同,只是吸收强度有差异,相比于市售馕,自制馕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水平略低于市售馕,处于中间水平。(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辅料及不同的添加比例对馕中丙烯酰胺产生量的影响。经检测分析得,随着芝麻粉、核桃粉添加量的增加,丙烯酰胺生成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大豆分离蛋白粉、奶粉、黄豆粉的加入能够明显的抑制丙烯酰胺的生成,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比市场上的馕,测定出的丙烯酰胺含量不一,自制馕丙烯酰胺的含量在324μg/kg左右,相比较之下,含量相对较低。(4)在对新疆馕保藏技术研究中,在-20℃、-4℃和25℃贮藏条件下对三种包装方式(普通塑封包装、脱氧包装和真空包装)馕进行感官测评、拍照记录、水分测定、酸价测定和微生物检验,以研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馕品质的变化趋势。在25℃的储存条件下,真空包装由于对松软的馕形成挤压,感官品质下降严重,油脂更容易析出,加速腐败变质,因此并不适合用于馕的包装。相对于普通塑封包装,脱氧包装在延长保质期上表现出更大的优势。4℃及-20℃的贮藏条件能够十分有效的延长保质期,三种包装方式在4℃及-20℃基本趋于一致。包装前的紫外灭菌及微波灭菌杀菌效果显著(P≤0.05),能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5)在利用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来研究馕制品中淀粉的消化特性中,对唾液、胃液、及肠液进行模拟。对5种样品的游离葡萄糖(FG)、总淀粉(TS)、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水解指数(HI)、血糖生成指数(GI)、水解曲线、总多酚、总类胡萝卜素等指标进行测定。从曲线总体的淀粉水解速率来看,中裕馒头(ZM)和新疆馒头(XM)相似,中裕馕(ZN)、新疆馕(XN)和市售馕(SN)相似,馒头的淀粉水解率显著高于馕。馒头的HI及GI明显高于馕,新疆面粉制成的馕的HI和GI略高于中裕面粉馕和市售馕。总酚含量分别为36.17、55.38、29.67、41.46和65.77 mg GAE/100 gDM。馒头中的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馕中,新疆面粉制成的样品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略高于中裕面粉制成的同类样品,在三种馕制品中,SN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
【学位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13.2
【部分图文】:

沙漠绿洲,民族,环境,土著民族


图 1.1 刚出炉的馕环境:在广漠的西北内陆,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在极恶劣漠绿州文化和“馕”这种美食。早先的新疆地区生活着的土,文化的传播交流,开始学会了种植农作物。《诗经 周颂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之优美词句,这是中国最“来”译为小麦,“牟”译为大麦[5]。而考古发现的馕,最早也地区的土著民族很早就已经种植小麦并学会磨粉,这为基础。加之新疆地区深居内陆,处于沙漠地带,气候干燥远,游牧的土著民族需要随身携带的食物,而“馕”正是适带、营养丰富,又因为烤制水分较少,耐储存且不容易变:公元 840 年,回鹘人向西迁徙,有一支迁到今新疆吐鲁民族相融合,以游牧为主的回鹘部落受新疆独特的地理环

制作流程


图 1.2 馕制作流程(a 馕坯的制作;b 蘸取洋葱和芝麻等辅料;c 馕坑烤制馕)1.2 影响馕制品品质的因素1.2.1 小麦面粉小麦粉是馕制作所占比重最大的原材料,小麦粉的品质对馕品质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这主要表现在小麦粉的组成成分对馕组织结构口感风味的影响。淀粉是小麦粉的主要成分,填充于面筋构成的网络结构中,并进行着一系列水解、焦糖化等化学反应。蛋白质含量决定小麦面筋含量,面筋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作用,即为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和胀润作用,一方面,水不溶性的两种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能够快速吸收水分,结合成水化蛋白,另一方面,蛋白质分子渐渐胀润、彼此黏结,从而形成面团中整个海绵状面筋网状结构,使面团形成 Q 弹和易拉伸的质感。面粉中还有微量的脂肪,却在改变面筋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脂类成分可以与淀粉粒子之间形成复合结构,阻止淀粉粒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另一方面卫生条件难以控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馕的到很好的保证。为了促进馕的工业化生产,需要在整个制作流程上进计出一种合适连续烤馕的设备,安装有严格的控温装置,揉面、成型水线式生产。其次,通过一系列试验将配方和工艺参数量化成具体数生产。最后,通过风味、弹性、硬度、色差、营养成分、感官等分析范,通过调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质量标准。主要对馕加工原辅料种类及配比、面团加工方式及焙烤方式对馕品质,馕制品烘烤过程丙烯酰胺的产生及控制,包装和贮藏条件对馕制品开发包装馕制品的包装防腐技术研究,并对馕制品中淀粉消化特性进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的感官、理化指标、营养、香气特征的定性定其品质特征和品牌内涵。在充分调研、挖掘整理、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典型性、代表性的加工工艺、品质风味形。技术路线如图 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长虹;常冬冬;李志建;黄松伟;;醒发条件对北方馒头品质的影响[J];粮食加工;2012年06期

2 黄松伟;刘长虹;胡东青;;醒发时间对面团持气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J];粮食加工;2011年06期

3 李颖;;醒发条件对主食包子品质的影响[J];粮油加工;2010年03期

4 白建民;刘长虹;徐婧婷;;醒发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年02期

5 李瑜;乔明武;刘国磊;;醒发温湿度对馒头感官评定影响[J];粮食与油脂;2008年02期

6 王绍裕;酒糟代酵母制面包[J];粮油食品科技;1988年01期

7 夏宇;郑玉娟;周文化;邓学良;;全自动鲜湿面恒温恒湿醒发箱的设计[J];食品与机械;2014年03期

8 豆康宁;赵俊芳;吕银德;王飞;刘少阳;;面团在醒发过程中流变性的变化研究[J];粮食加工;2013年03期

9 丁俊文;;怎样醒发面团[J];农产品加工;2008年08期

10 李伟莉,刘国琴,Dobraszczyk B J;在醒发和焙烤时面团中气泡的动力学变化[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克庆;;中华馒头生产成套设备的开发研究[A];'2000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波;魏益民;李韦谨;;面条感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昊阳;孔繁东;何彦娇;;冷冻面团的制备条件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发酵协会面食分会委员 高级面点师 梁志棠;我国发酵面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崔莉莉 见习记者 姚冰冰;速冻面点生产有望全线自动化[N];中国食品报;2013年

3 刘玲;鸡味素肠生产工艺[N];山西科技报;2001年

4 张文豪;皓福多:做有技术含量的馒头[N];粮油市场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崔莉莉;不仅要创新,还要控制成本[N];中国食品报;2010年

6 ;香酥片(馍干)的生产[N];中国食品报;2010年

7 底真真;包子玩“生冻” 美味堪比现蒸[N];中国食品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崔莉莉;自动化蒸柜“能醒会蒸”冷食生产自动化进入新阶段[N];中国食品报;2013年

9 姚冰冰;“联姻”速冻,老油条焕发新活力[N];中国食品报;2015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胡佳玉 广东八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 2001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从事烘焙食品 速冻食品行业11年多;10道工序做好法式小面包[N];中国食品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含;新疆馕饼的加工新工艺及品质与保藏技术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2 赵路帅;基于PLC控制的馒头醒蒸一体机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天天;快速醒发馒头的膨松剂配方及工艺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4 伍婧;醒发条件对面团理化特性及挂面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拱姗姗;醒发工艺对馒头品质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万民;预醒发冷冻面团复配改良剂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7 刘燕琪;预醒发冷冻面团馒头工艺优化及冷冻保护剂影响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宁漾;婴幼儿健齿食品及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白建民;馒头萎缩现象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周万鹏;班产8t三次发酵馒头厂的设计与实施[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2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22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