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水产品中嘌呤含量的测定及脱嘌呤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3:14
   嘌呤是所有人体细胞和多数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多以化合态存在于食品中。在人体中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当嘌呤摄入过多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时会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饮食与痛风关系密切,已有研究发现限制高嘌呤食品的摄入可以预防痛风。研究食品嘌呤含量,探究降低食品中的嘌呤含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水产品嘌呤含量检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大宗水产品嘌呤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探究了嘌呤脱除方法以及烹饪方式对嘌呤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 Atlantis T3(4.6×250 mm,5μm),流动相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02 mol/L,p H=3.6),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C,DAD检测波长254 nm。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可以将4种嘌呤实现分离,4种嘌呤在1-4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2、0.04和0.02 mg/L。以32 mg/L嘌呤混合标准液检验方法精密度,4种嘌呤的RSD均小于3%,方法重现性好。以带鱼样品进行检测4种嘌呤回收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7%、99.3%、103.8%和101%。2.基于确立的检测方法对24种常见水产品的嘌呤含量进行了检测。海水鱼的嘌呤含量最高,其中沙丁鱼和金枪鱼总嘌呤含量高达2401.5 mg/kg和2262.4 mg/kg。检测的样品嘌呤含量依次为沙丁鱼金枪鱼南美白对虾其他海水鱼类双壳类贝类淡水鱼类。海水鱼类沙丁鱼和金枪鱼的嘌呤含量高于2000 mg/kg,淡水鱼类嘌呤总含量较低,但均检测出黄嘌呤的存在。3.超声波对沙丁鱼体内嘌呤的脱除效果要优于对带鱼体内嘌呤含量的脱除效果,相反,微波对带鱼的嘌呤含量降低效果很明显。微波对带鱼5 min内嘌呤含量降低80%,超声波对沙丁鱼10 min内嘌呤含量降低40%。4.带鱼和沙丁鱼在不同的烹饪处理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总嘌呤含量的变化主要由次黄嘌呤和腺嘌呤的降低引起,黄嘌呤和鸟嘌呤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水煮的热萃取作用有利于带鱼中嘌呤化合物的溶出。总体上嘌呤含量随着烹饪时间延长缓慢降低后趋于平衡。两种鱼的水煮烹饪方式均比其他几种降低嘌呤含量效果明显。
【学位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5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萍;何熙;钟晓盈;涂京霞;;低嘌呤啤酒的研制[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5年11期

2 李慧慧;王明力;卢义龙;汤翠;赵婕;;盐析-吸附法去除豆浆中嘌呤物质的探究[J];食品科技;2015年07期

3 荣胜忠;邹立娜;崔新宇;李淼晶;潘洪志;杨月欣;;中国居民膳食嘌呤摄入量评估[J];营养学报;2015年03期

4 毛玉涛;张洪;王明力;;HPLC法测定豆浆中的嘌呤含量[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年02期

5 崔素萍;车康;谢微;崔丽琴;;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脱脂豆粕中嘌呤含量[J];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07期

6 荣胜忠;张艳男;王栋;关红军;郭毓鹏;李淼晶;潘洪志;;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年06期

7 康富帅;颜兵;吕南拳;周世水;;低嘌呤酿酒酵母的ARTP法诱变育种[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02期

8 谢芳钦;陈爱平;罗朝晨;杨劲松;林震宇;董新平;;常见饮品中嘌呤含量的测定[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9 毛玉涛;王明力;张洪;;低嘌呤食品的认识与发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年12期

10 陈红;李来生;张杨;周仁丹;;厚朴酚键合硅胶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分离嘌呤、嘧啶、蝶呤及黄酮[J];色谱;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灵昭;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质深加工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美超;食用菌嘌呤含量的测定及平菇脱嘌呤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曲欣;水产品中嘌呤含量分布及其在贮藏加工中变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吕兵兵;不同储藏条件及烹制方法对带鱼嘌呤含量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陈月菊;几种常见食用菌嘌呤含量测定及其加工中动态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刘少林;大豆中嘌呤含量的测定及分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2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22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e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