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酒酿造及其风味研究与调控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62.7
【部分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脉冲电场处理设备型号为 EX-1900,该处理系统由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院脉冲电场课题组设计,脉冲电场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直流电源、容器、波形显示器、火花开关和处理室。输出波形为单极指数波,场强 1.5 kV/cm,宽 100 μs,频率 1 Hz。处理室由两端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正负电极板和有机玻璃组直径 5 cm,电极间距 1 cm,容量 19.62 cm3。
酒葡萄还原糖均在 200 g/L 以上,说明诺丽作为酿酒原料时需要补充较多的酒酵母生长代谢。诺丽的酸度较高,pH 值略低于巨峰葡萄(4.25)和夏黑葡萄(4总酸与赤霞珠的差异不大,但高于诺丽酵素(2.475 g/L)[70]。表 2.3 诺丽果汁成分测定Table 2.3 Contents of Noni juice溶性固形物(oBrix) 还原糖(g/L) pH 总酸(g/L)6.90 ±0.15 45.20 ±2.13 3.82 ±0.01 3.56 ±0.21 诺丽有机酸含量测定机酸混标液相结果如图 2.2 所示。在该洗脱条件下,不同组分在液相图中区分离性好。高效液相图色谱峰从左至右依次为:1.草酸(Oxalic acid)、2.柠檬酸(Ci、3.酒石酸(Tartaric acid)、4.苹果酸(Malic acid)、5. α-酮戊二酸(Ketoglutaric acid)酸(Pyruvic acid)、7.乳酸(Lactic acid)、8.醋酸(Acetic acid)、9.琥珀酸(Succi。
诺丽果汁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为苹果酸,其次为醋酸、草酸、酒石酸酮戊二酸的含量最低。与李金霞等[31]对诺丽中乙酸和草酸的测定结果(33.41 mg/L)相比差异较大,而与周偏等[70]的测定结果相近,主要系原和储存方式的不同所致。Jorge 等对产自古巴的诺丽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果酸、丙二酸和富马酸[14],李玖慧等[71]的研究也表明诺丽中苹果酸含量最石酸等。完全成熟的霞多丽、赤霞珠、西拉等品种的酿酒葡萄中苹果酸含g/L,诺丽中苹果酸含量超过 7000 mg/L,对原料的口感有重要影响。葡萄含量很低,葡萄酒中的醋酸主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国标规定产品中挥)不超过 1.2 g/L,而诺丽果汁中的醋酸含量明显高于葡萄,同时由于醋酸性气味,会对果汁的风味有重要的影响。不同预处理条件对诺丽果汁的影响对出汁率的影响预处理条件诺丽果汁出汁率的影响如图 2.3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国;梁寒峭;李金霞;李雪;谭望桥;程池;;诺尼果汁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相关性分析[J];食品工业;2015年08期
2 张斌;曾新安;;电场对白兰地陈酿中醇类和醛类物质的影响研究[J];酿酒科技;2015年12期
3 李金霞;陈建国;李雪;程池;肖冬光;;西沙诺尼果汁抑菌特性与抑菌物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5年02期
4 张媛媛;孙金沅;张锋国;黄明泉;刘玉平;孙宝国;;芝麻香型白酒中含硫风味组分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05期
5 李金霞;刘文慧;程池;;西沙诺尼果汁的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科技;2014年05期
6 刘春芬;慕金超;张锋;;山楂保健果酒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3年09期
7 梁梓;杜兵;汪淑芳;杨瑶君;范晶;张维敏;王容;;九节龙总黄酮的抑菌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8 张军;田子罡;王建华;王安如;;有机酸抑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学报;2011年03期
9 李昌;谢明勇;陈军辉;聂少平;黄优生;;HPLC法测定库克Noni果汁中游离态水溶性维生素[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3期
10 李记明;关于葡萄品质的评价指标[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华峰;银朗姆酒风味形成及氨基甲酸乙酯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岳泰新;不同生态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玉洁;诺丽果控温发酵过程的研究及产物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D];江南大学;2018年
2 李坚;葡萄酒的氧化程度对酒质的影响及其判别模型的构建[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3 李明;海巴戟果汁抗氧化与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4 江雨;中国野生葡萄果实品质评价和主要物质组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浩;葡萄模拟发酵体系中香气糖苷水解及发酵香气成分生成的动力学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聂风琴;海巴戟(NONI)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张丹;红枣白兰地中杂醇油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鲁龙;甘蔗果酒发酵特性及工艺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郑新华;浸泡型青梅酒降低酸与杂醇油及其稳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10 吕珍;不同酚类物质对酒酒球菌生长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3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2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