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大足石刻家具艺术与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4:24
   作为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大足石刻不仅是重庆的文化遗产,更是聚集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资源。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需要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资源。本研究旨在艺术学理论角度对大足石刻家具艺术特点与活化进行初步研讨。在对大足石刻研究文献的梳理、阅读及分析,实地考察大足石刻家具实体、拍摄详细图片的基础上,通过四章篇幅对大足石刻家具艺术与活化进行撰写。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通过对“大足石刻”和“家具艺术”及“遗产活化”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分析,提炼出“大足石刻家具艺术与活化”的研究课题。第二章大足石刻家具艺术特征分析。第二章分别对佛教净土中与世俗生活中的家具分布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是大足石刻佛教座具和榻共同的显著艺术造型特征。伴随佛教东渐的是汉人从跪坐向席坐的转变历程,大足石刻家具中靠背椅的造型特征充分证实了高型座具在宋代已经普及。如果高型座具是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和启迪的产物,那么三足凭几则是中国本土文化智慧的结晶。第三章大足石刻家具造型与同时代家具造型的比较。靠背椅在大足石刻和宋朝绘画作品中屡次出现,说明垂足而坐和椅子的使用已经比较普及,靠背椅主体为框架结构,主要有曲搭脑式、牛头式和直搭脑的造型变化。通过比较有相同主题“维摩诘”的大足北山佛湾第137号龛和宋代绘画作品,榻的造型有“束腰”型榻与“无束腰”箱型榻两种。虽然椅子的靠背可以满足人们的凭倚需要,大足石刻仍然有早期人们席地而坐为舒适所需起依靠作用的三足凭几,但大足石刻和佛教绘画中的三足凭几不仅仅是以其实用性出现,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第四章大足石刻家具造型艺术的活化研究。首先阐明大足石刻家具造型艺术传承应用的原则,这是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遵从的基本保障。其次,活化策略既要重视大足石刻家具本体的保护及传承——修复式活化,又要注重大足石刻家具承载的历史、艺术、宗教、科学等信息的挖掘及价值的拓展——迁移式活化,做到“古为今用”、“他为我用”。最后,结合石刻家具造型艺术的教化、宣传与审美功能,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文化基因、艺术元素为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丰富当代文化艺术创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探寻出积极的活化路径,通过国民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路径让重庆成为一个洋溢历史厚重、艺术醇美的文化之都、魅力之都。
【学位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525.3
【部分图文】:

北山,观音像,释迦牟尼,大足石刻


图 2-1 北山佛湾第 10 号释迦牟尼及观音像及线稿Figure 2-1 the 10thSakyamuni and guanyin at Beishan FoWan and it’s sketch资料来源:郭相颖.大足石刻雕塑全集 1 北山石窟卷2线稿来源:自制大足石刻莲花座第三种类型:动物图像与莲花座的结合形式。其中动物主要有龙纹和狮纹两种样式。例如: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 106 号华严三圣像中(图 2-2、2-4),主尊毗卢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其下雕有一条蟠龙(较严重)。同样在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 110 号(图 2-3、2-5),主像药师光佛所坐的莲台下方也出现了蟠龙形象。

北山,底座,资料来源,稿图


同样在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 110 号(图 2-3、2-5),主像药师琉璃光佛所坐的莲台下方也出现了蟠龙形象。图2-2 北山佛湾第106号华严三圣像底座 图2-3 北山佛湾第110号底座Figure 2-2 the 106ththe pedestal of the three images of huayan Figure 2-3 the pedestal of the110thatBeishan FoWan资料来源:自摄 资料来源:自摄图 2-4 北山佛湾第 106 号华严三圣像底座线稿图 图 2-5 北山佛湾第 110 号底座线稿图Figure 2-4 sketch of Figure 2-2 Figure 2-5 sketch of Figure 2-3资料来源:自制 资料来源:自制

北山,底座,资料来源,稿图


同样在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 110 号(图 2-3、2-5),主像药师琉璃光佛所坐的莲台下方也出现了蟠龙形象。图2-2 北山佛湾第106号华严三圣像底座 图2-3 北山佛湾第110号底座Figure 2-2 the 106ththe pedestal of the three images of huayan Figure 2-3 the pedestal of the110thatBeishan FoWan资料来源:自摄 资料来源:自摄图 2-4 北山佛湾第 106 号华严三圣像底座线稿图 图 2-5 北山佛湾第 110 号底座线稿图Figure 2-4 sketch of Figure 2-2 Figure 2-5 sketch of Figure 2-3资料来源:自制 资料来源:自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键;;六月节令殊胜之维摩诘居士 维摩无病自灼灸 不二门开休闯首[J];紫禁城;2018年07期

2 高金玉;;成都西安路出土南朝维摩诘造像辨识[J];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03期

3 胡朝阳;论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情感的艺术表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大伟;陈冬梅;;维摩诘对居士文人精神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5 张富春;;支遁五言诗赞之维摩诘形象论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03期

6 徐晨曦;;徐晨曦作品[J];美与时代(中);2017年01期

7 胜成居士;;维摩诘与王维[J];文史杂志;2006年02期

8 肖建军;;中国早期维摩诘变相的创造与展开[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09期

9 袁荻涌;;关于维摩诘故事的随想[J];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01期

10 孙昌武;;维摩诘居士:实有其人?(上)[J];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唐宇;从印度菩萨到中土居士[N];文汇报;2017年

2 史有勇;居士中超凡绝俗的觉者[N];民族日报;2010年

3 张松莉;许昌千佛造像幢研究[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田淑晶;“空诸所有”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剑平;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余思颖;大足石刻家具艺术与活化研究[D];四川美术学院;2019年

2 张乃中;五至十二世纪维摩诘形象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李艳华;李公麟对吴道子画风的传承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武洁;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壁画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翟倩;佛经与南朝宫体诗[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骞;敦煌莫高窟唐宋时期维摩诘经变神通力“生发”与“示现”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7 梁晓敏;魏晋南北朝时期维摩诘造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4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34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