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基于天津饮食文化的卡通玩偶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09:5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日新月异,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百花齐放,并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深入挖掘可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试图找到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之间新的契合点。由此看来,民俗化、本土化、地域化、民族化是文化创意产品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利用我国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资源,并加入新的创新元素带给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就目前传统文化如何创新的问题,选择天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重点探究天津饮食文化与玩偶设计的结合点,开发出既能够受到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喜爱,又能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了优势资源,希望对拓展地域文化影响范围,推动天津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创意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围绕饮食文化做专业研究,阐述国内外饮食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其次研究国内部分地区民俗特色玩偶的设计风格及设计方法,总结对天津饮食文化玩偶设计有所帮助的理论依据。最后课题落脚于天津“三绝”民俗小故事,将故事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视觉化的提炼与再设计,以期应用到市场开发中实现其经济价值。本篇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并借鉴优秀案例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第二章主要对饮食文化进行解析,重点针对天津饮食文化进行分析总结,并研究饮食文化传播的形式与途径,对日本“食玩”和中国市场上现有的饮食文化相关的玩具进行案例分析,进而找到基于天津饮食文化的玩偶设计的设计方向;第三章主要研究不同地区代表地域特色的玩偶设计案例,分析总结其设计方法和设计特点,为下文进行天津饮食文化玩偶设计研究做铺垫;第四章在综合二、三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天津饮食文化玩偶设计的市场化开发途径进行了分析和创新思考,提出进行天津饮食文化玩偶设计的具体思路和具体实现方式;第五章对如何挖掘天津饮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论述,并阐述说明此次课题设计的灵感来源、设计目的、目标人群、材料及成本、部分设计效果图展示等几方面阐述说明。希望今后的设计方案能够应用于实践,推进天津饮食稳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学位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S971;TS958.02
【部分图文】:

来源,图片,天津,美食


2-1:耳朵眼炸糕(图片来源:网-1?Fried?rice?cakes?(Photo?from?Inte一位名为刘万春的外地人,津街头卖炸糕[36]。此人善独特的卖炸糕的风格。受到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就在北增盛成”。随着“增盛成”在耳朵眼胡同的胡同口,于,店铺的大名称号“增盛成”“增盛成”的炸糕店忘在九店”,新中国以后,耳朵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津特界闻名的天津美食,在天津

麻花,来源,图片,手艺


M?v?.-4j|??图2-1:耳朵眼炸糕(图片来源:网络)??Fig.2-1?Fried?rice?cakes?(Photo?from?Internet)??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名为刘万春的外地人,为了在当地谋条生路,恰好??他有炸糕这门手艺,于是在天津街头卖炸糕[36]。此人善于思考,手艺精细,并且诚实??守信,于是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卖炸糕的风格。受到了津门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后来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就在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开了一间炸糕铺,店名为“增盛成”。随着“增盛成”炸糕店卖的越来越火,喜欢吃??炸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上在耳朵眼胡同的胡同口,于是,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美??味的炸糕称为耳朵眼炸糕了,店铺的大名称号“增盛成”也没有人叫了。渐渐地,人??们也只记得“耳朵眼”

总店,天津,来源,图片


时间长了,“十八街麻花”也像耳朵眼炸糕一样,被人们用街道的名称称呼了。??麵??图2-2:十八街麻花雕塑(图片来源:网络)??Fig.2-2?The?18th?street?hemp?sculpture?(Photo?from?Internet)??故事二:据说在清朝末年间,有一个叫刘老八的人,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开??了一间麻花店,店名是“桂发祥”。这刘老八心灵手巧,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麻花做??法,在麻花的口感火候掌握上有独到见解,可以说练得一手好本事。于是,人们买的??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称之为“十八街麻花”了。??十八街的麻花作为天津有名的特色小吃,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世界各国。??并且在外地也开了数家分公司。其发展越来越壮大,也成为了天津特色饮食的代表,??名副其实的成为天津“三绝”之一。??2.2.2.3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是上百年的老字号了。民间有传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人叫高贵??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立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探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863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63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b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