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黑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01.2
【部分图文】:
Pb 没有检出,Co、Ni、Cu、Cd 在富硒黑茶原料中都能多糖中没有检出,Cr 元素都能检出但是富硒黑茶粗多糖中十倍。Xie 和 Nie[98]等使用 ICP-MS 研究了茶叶粗多糖中 Zn元素,浓度分别为 25.72、2354、77.47、6.432 和 0.001mg/kg用 ICP-AES 研究了青钱柳多糖中 18 种矿质元素,结果表明e、Mn 和 P 的浓度范围 274.5±10.3 到 5980.0±102.7mg/kg,而b、Cu 和 As 浓度范围 0.9±0.1 到 37.1±4.2mg/kg,Ni、Cd、V硒黑茶多糖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取温度对富硒黑茶多糖得率的影响时间、提取料液比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不同的提取温度(50、90℃、100℃)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其结果如图 2-1。由图 50℃-90℃区间呈现递增的趋势,在 90℃-100℃有下降的趋
图 2-2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Fig 2-2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提取料液比对多糖的得率的影响取温度、提取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不同的提取料液比:15、1:20)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其结果如图 2-3。由图 2液比 1:5-1:15 呈现明显递增的趋势,在 1:15 以后呈现下降
图 2-2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Fig 2-2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polysaccharides yield3 提取料液比对多糖的得率的影响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不同的提取料液比(11:15、1:20)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其结果如图 2-3。由图 2-3 可料液比 1:5-1:15 呈现明显递增的趋势,在 1:15 以后呈现下降的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时荣;安凤平;何洪;孔钰婷;何丹;宋洪波;黄群;;发酵茶多糖的研究现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年08期
2 崔宏春;周铁锋;郑旭霞;毛宇骁;;茶多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4年06期
3 许婧;;茶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机理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2018年15期
4 徐婷;杨文婷;孟庆;;茶多糖抗糖尿病的肠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18年25期
5 刘月新;叶良金;;茶多糖的研究进展[J];茶业通报;2016年01期
6 冯廷佺;黄寿祺;;茶多糖是健康长寿的希望[J];福建茶叶;2015年01期
7 黎国庆;覃江克;陆海南;万广朋;班彩锦;;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油茶多糖的单糖组成[J];食品科技;2013年10期
8 王超;施晓云;祁杨;;茶多糖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崔宏春;余继忠;黄海涛;周铁锋;郑旭霞;师大亮;郭敏明;江和源;江用文;;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J];茶叶;2011年02期
10 秦利鸿;曹建波;易伟松;;绿茶多糖的扫描电镜制样新方法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小强;不同方法提制的绿茶多糖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王元凤;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3 芮莉莉;中性茶多糖对KK-A~yⅡ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王黎明;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江南大学;2006年
5 周小玲;茶多糖的定量、定性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邵淑宏;乌龙茶多糖理化性质及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陈海霞;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空间构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8 龚受基;六堡茶和茉莉花改善胰岛素抵抗功效及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周裔彬;茶多糖对小麦粉、淀粉及其焙烤制品糊化和老化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Weiwei Li;茶叶中降血糖成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汲雪宁;茶多糖薄膜的制备及保鲜活性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军耀;富硒黑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韩宇;绿茶水提茶多糖和碱提茶多糖的乳化活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5 杜晓琳;不同年份青砖茶多糖抗氧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6 路垚;金花茶多糖降血脂机理初探及其亲和层析分离技术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
7 张云天;青砖茶多糖的理化特性及乳化活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8 席世玲;茶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对鸡肉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李清亮;黄大茶茶多糖对饲喂高脂日粮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10 高慧敏;茶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6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7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