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
发布时间:2020-11-09 17:58
朝鲜使行录是指朝鲜使行出明、清,归还之后创意性记录所见所闻所体验的一切的记录物。现存的40种朝鲜使行录中,记有与茶叶有关内容的共达20种,该20种使行录中与茶有关的内容出现了500多次。 朝鲜使行录中记有具体茶名30余种、保健茶10多种和没表示具体茶名的10多种。其中清朝贡茶和历史名茶也不少,包括龙井茶、普洱茶、普洱茶膏、橄榄茶、建溪茗、孔州煎茶、旗枪、兰花笋、腻茶、老君眉、大叶、碧萝、白毫茶、茅茶、湘潭、绍兴茶、武彝、松萝、茶饼、青茶、云母茶、龙团、银枪茶、雀舌茶、春茶、香片茶、香片、黄茶、清茶等,主要是中国期贡茶和历史名茶,但也记韩国茶。 朝鲜使行录内容显示18、19世纪中国皇宫、民间和寺观等地的茶具使用情况。其茶具包括:茶壶、茶罐;椀、碗、锺、杯、盃、盏、茶瓯;茶台;茶瓶;茶炉、炭;茶鎗;茶盘、磁楪、漆楪等。 朝鲜使行团一旦进入中国境地(即入栅门),开始收下程物品,此物品中有茶叶。茶叶数量时有变动,其大概数量是正副使1到4两、书状官1到2两,大通官和押物官5钱到1两。朝鲜使行团到北京之后举行的宫廷仪式有下马宴、上马宴及朝参礼等,这些宴会上都有进茶。 朝鲜使行录中记载了很多文士、民间、寺观等地的饮茶,尤其是中国北方民家、商店、寺观等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情形。朝鲜文士们通过出使的机会期望与中国文士交流,中国文士也很珍惜与朝鲜文士的交流。中、韩两国文士交流场合中饮茶是不可缺少的,并就对方国家的各方面自由自在地互相问答交流。文士饮茶是以其本身为诗题,同时起助诗兴的作用。中、韩两国文士之间礼品交换,此物品中有不少的茶叶,如香茶、普洱茶膏、孔州煎茶、清茶和龙井茶等。另外,朝鲜使节将在朝鲜生产的土产茶叶作为礼品。朝鲜使行录记有朝鲜黄海道葱秀山品玉溜泉水,经明使节韩世能品过此泉水之后逐渐出名。 朝鲜使行录中介绍18世纪中国北方民间的饮茶习俗,茶汤一定要热,冷了就再倒入茶壶里,喝一杯茶要花费的时间与抽一根烟差不多。在北方地区民间,平时把茶壶置在火炉上,煮茶叶。饮茶方法多用煮茶法,也用盖碗瀹泡喝茶。在婚礼习俗中,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称为“小茶”,男方去女方家迎接新娘称为“大茶”。一般每个家庭在重阳节携带茶炉和食物出门游逛。19世纪初,人们穿的衣服时带一个囊子,主要用于存放烟或茶叶,并称之为烟竹囊、烟茶囊。 寺观饮茶方式与民间没有差异,煮茶或盖碗冲泡茶叶。在寺观里烹茶时,使用石炭来烧水,北方水质不好,所以烧水要烧开多次。寺观里的茶具与民间一样,基本上使用画瓷和乌瓷,但寺观里也用铜锡器。在盘山少林寺等寺观使用寺庙专用茶具。1720年在西方宗教设施天主教堂,饮茶已成为每日不可缺少的饮料。 朝鲜使行录中记有不少与茶馆有关的内容,而大部分倾向于描述茶馆的兴盛情况。当时的茶馆又称茶房、茶铺、茶旌、茶肆、茶楼等。在栅门、辽东的凤凰城、通州、避暑山庄、圆明园及琉璃厂附近茶馆都非常兴盛和普及。18、19世纪在北京、辽阳、通州及辽东等北方地区,卖茶的茶肆很盛行,并且在北方平原的马路边上有摆摊卖杨梅茶、菊花茶等代茶饮,价格如在辽阳大路上的摆摊杨梅茶为六文,在北京东嶽门外茶店的一杯茶为康熙通宝二钱,辽东平原摆摊的一杯茶的一叶铜。由于北方地区水质不好,有人用车从其他地方载水前来本地卖,富豪家、市肆和寺观都买这种水煎茶。 18、19世纪朝鲜商人通过边境贸易进口不少中国茶叶,而且中国茶叶是具有高利润的贸易商品。在通州、琉璃厂等的商店,一旦客人进来被奉给茶,有时还请街上的客人进入店里喝茶。在通州的茶居利用鹦鹉招引客人,客人一进来鹦鹉就讲‘客来’、‘茶来’、‘茶水’、‘否也’等以示招呼。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TS97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材料
1.2.2 论文结构
1.3 论文研究的创新性
1.3.1 为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中、韩两国茶文化的交流以及韩国饮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1.3.2 从国外使者的角度反映明、清时期北京和东北地区的饮茶习俗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饮茶史概观
2.1 中国饮茶历史概观
2.1.1 茶的发现与早期饮茶
2.1.2 魏晋南北朝
2.1.3 唐朝
2.1.4 宋朝
2.1.5 明朝
2.1.6 清朝
2.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使行与使行录
3.1 朝鲜与明、清关系
3.1.1 朝鲜与明的关系
3.1.2 朝鲜与清的关系
3.2 朝鲜使行
3.2.1 使行的定义与种类
3.2.2 使行的组成人员
3.2.3 使行路程
3.3 使行录
3.3.1 使行录的定义
3.3.2 使行录的种类
3.3.3 使行录的意义
3.3.4 记有茶叶的使行录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
4.1 在朝鲜使行录中的饮茶用语
4.1.1 饮茶用语分析
4.1.2 表示‘进茶’的用语分析
4.1.3 表示‘烹泡’的用语
4.1.4 表示‘饮用’的用语
4.2 在朝鲜使行录中的中国茶叶
4.2.1 茶叶分析
4.2.2 茶叶
4.3 在朝鲜使行录中的中国茶具
4.3.1 茶具分析
4.3.2 茶具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宫廷与文士饮茶
5.1 宫廷饮茶
5.1.1 宫廷制度
5.1.2 仪式茶礼
5.1.3 宫廷宴会饮茶和下赐
5.2 文士饮茶
5.2.1 以茶交友
5.2.2 以茶助诗兴
5.2.3 交换礼品
5.2.4 茶书
5.2.5 品水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民间与寺观饮茶
6.1 民间饮茶习俗
6.1.1 饮茶方式
6.1.2 茶具
6.1.3 茶叶
6.1.4 习俗
6.1.5 以茶待客
6.1.6 回回国饮茶习俗
6.2 寺观茶文化
6.2.1 饮茶法
6.2.2 茶具
6.2.3 茶叶
6.2.4 班禅故事
6.2.5 以茶待客
6.2.6 其他习俗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茶叶商品经济
7.1 茶馆
7.1.1 避暑山庄的茶馆
7.1.2 圆明园的茶馆
7.1.3 琉璃厂的茶馆
7.1.4 其他地区
7.2 茶肆与茶叶
7.3 茶叶交易
7.4 商店以茶呼客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
8.1 朝鲜使行录中的饮茶用语
8.1.1 饮茶用语
8.1.2 中、韩两国饮茶用语的异同
8.2 朝鲜使行录中的中国茶叶与茶具
8.2.1 中国茶叶
8.2.2 中国茶具
8.3 宫廷制度与宴会
8.4 朝鲜使行录中的北方饮茶文化
8.4.1 文士饮茶
8.4.2 民间饮茶
8.4.3 寺观饮茶
8.5 茶叶商品经济
8.6 限制与展望
8.6.1 研究限制
8.6.2 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6784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TS97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材料
1.2.2 论文结构
1.3 论文研究的创新性
1.3.1 为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中、韩两国茶文化的交流以及韩国饮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1.3.2 从国外使者的角度反映明、清时期北京和东北地区的饮茶习俗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饮茶史概观
2.1 中国饮茶历史概观
2.1.1 茶的发现与早期饮茶
2.1.2 魏晋南北朝
2.1.3 唐朝
2.1.4 宋朝
2.1.5 明朝
2.1.6 清朝
2.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使行与使行录
3.1 朝鲜与明、清关系
3.1.1 朝鲜与明的关系
3.1.2 朝鲜与清的关系
3.2 朝鲜使行
3.2.1 使行的定义与种类
3.2.2 使行的组成人员
3.2.3 使行路程
3.3 使行录
3.3.1 使行录的定义
3.3.2 使行录的种类
3.3.3 使行录的意义
3.3.4 记有茶叶的使行录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
4.1 在朝鲜使行录中的饮茶用语
4.1.1 饮茶用语分析
4.1.2 表示‘进茶’的用语分析
4.1.3 表示‘烹泡’的用语
4.1.4 表示‘饮用’的用语
4.2 在朝鲜使行录中的中国茶叶
4.2.1 茶叶分析
4.2.2 茶叶
4.3 在朝鲜使行录中的中国茶具
4.3.1 茶具分析
4.3.2 茶具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宫廷与文士饮茶
5.1 宫廷饮茶
5.1.1 宫廷制度
5.1.2 仪式茶礼
5.1.3 宫廷宴会饮茶和下赐
5.2 文士饮茶
5.2.1 以茶交友
5.2.2 以茶助诗兴
5.2.3 交换礼品
5.2.4 茶书
5.2.5 品水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民间与寺观饮茶
6.1 民间饮茶习俗
6.1.1 饮茶方式
6.1.2 茶具
6.1.3 茶叶
6.1.4 习俗
6.1.5 以茶待客
6.1.6 回回国饮茶习俗
6.2 寺观茶文化
6.2.1 饮茶法
6.2.2 茶具
6.2.3 茶叶
6.2.4 班禅故事
6.2.5 以茶待客
6.2.6 其他习俗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茶叶商品经济
7.1 茶馆
7.1.1 避暑山庄的茶馆
7.1.2 圆明园的茶馆
7.1.3 琉璃厂的茶馆
7.1.4 其他地区
7.2 茶肆与茶叶
7.3 茶叶交易
7.4 商店以茶呼客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
8.1 朝鲜使行录中的饮茶用语
8.1.1 饮茶用语
8.1.2 中、韩两国饮茶用语的异同
8.2 朝鲜使行录中的中国茶叶与茶具
8.2.1 中国茶叶
8.2.2 中国茶具
8.3 宫廷制度与宴会
8.4 朝鲜使行录中的北方饮茶文化
8.4.1 文士饮茶
8.4.2 民间饮茶
8.4.3 寺观饮茶
8.5 茶叶商品经济
8.6 限制与展望
8.6.1 研究限制
8.6.2 展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刁书仁;朝鲜使臣所见的建州社会——兼论后金建国前与朝鲜的关系[J];满族研究;2001年02期
2 祁庆富,金成南;清代朝鲜使臣与圆明园[J];清史研究;2005年03期
3 金敏镐;;朝鲜时代《燕行录》所见中国古典小说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朴现圭;;朝鲜使臣与北京琉璃厂[J];文献;2003年01期
5 杨昕;;朝鲜使臣笔下的明代通州[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87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7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