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功能特性及基本结构的比较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01.2
【部分图文】:
图 1 (A)SSPS Ⅰ;(B)SSPS Ⅱ和(C)SSPS Ⅲ 在 TSK-凝胶 G-5000 PWXL 柱上的凝胶过滤色谱。使用葡聚糖标准品(a,2000 kU; b,500 kU; c,70 kU; d,10 kU; e,5 kU)计算分子量Figure. 1 (A) SSPS Ⅰ; (B) SSPS Ⅱ and (C) SSPS Ⅲ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on a TSK-gel G-5000 PWXLcolumn. Molecular weight calculation using dextran standard (a, 2000 kU; b, 500 kU; c, 70 kU; d, 10 kU; e, 5 kU)2.2.2 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特征官能团差异三种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在 3500~8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如图 2 所示。表 1 总结了三种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样品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值、官能团和结构特征。红外图谱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水溶性大豆多糖在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1000~3500 cm-1区域的三个特征吸收峰显示了多糖中的主要化学官能团,这段区域的吸收峰通常用于识别多糖(Tao et al., 2008)。3400~350cm-1处的吸收峰为羟基的特征吸收峰。2800~3000 cm-1和 1400~1450 cm-1之间的吸收峰是由烷基伸缩振动引起的。1000~1200 cm-1之间的吸收峰表明羧基的存在。SSPS Ⅰ、SSPS Ⅱ及 SSPS Ⅲ分别在 1743 cm-1、1723 cm-1和 1726 cm-1处显示出吸收峰,表明这三个水溶性大豆多糖含有糖醛酸(Lai et al., 2010)。同时,三者在 871 cm-1、862 cm-1和 868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这三种水溶性大豆多糖均具有β-构型(Yi et al., 2011)。SSPS Ⅰ在 1540 cm-1处的吸收峰与蛋白质的次级-CONH-基团相对应,表明 SSPS Ⅰ中存在蛋白质或羰基(Tao et al., 2008)。而 SSPS Ⅰ的红外光谱在 1150 cm-1处吸收峰的缺失,说明 SSPS Ⅱ和 SSPS Ⅲ为吡喃糖(Eva et al., 2011)
图 2 SSPS 样品的 FTIR 图谱Figure. 2 FTIR spectra of SSPS samples表 1 SSPS 样品官能团的 FTIR 光谱分析Table1 FTIR spectrum analysis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SSPS samples吸收值(cm-1)官能团 结构特征SSPS Ⅰ SSPS Ⅱ SSPS Ⅲ3413.1 3436.6 3426.5-OH O-H 伸缩振动-NH2 N-H 伸缩振动2930.4 2927.0 2930.3 -CH2- C-H 伸缩振动1743.2 1723.5 1726.8 -COOH, -CHO or -COOR C=O 伸缩振动1649.7 1639.7 1629.6-C=O or -CHO C=O 伸缩振动-NH2 or -COR N-H 弯曲振动或 C=O 伸缩振动-NH2 N-H 弯曲振动
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抗氧化性比较分析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分析定的 DPPH 自由基被广泛用于评估天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Amarowi究人员认为,抗氧化剂的供氢能力在清除稳定的 DPPH 自由基中起着重要作)。三种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的 DPPH 清除能力如图 3 所示。结果显示三种著的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并且其清除能力会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Ⅱ相比,SSPS Ⅲ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SSPS Ⅱ清除 DPPH 自由基的 mg/mL 时,三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清除活性分别为 16.14%,14.18%和 1豆多糖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差异可能是由它们的化学特征差异导致的和 SSPS Ⅱ可能更有利于与 DPPH 自由基反应并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产物,。一些研究人员(Tsiapali et al., 2001)也指出,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外,根据三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外观特征,三者颜色略有差异。SSPS Ⅲ的Ⅱ更暗,这意味着 SSPS Ⅲ中可能存在更多的小分子色素,研究表明,植增强自由基清除效果(曹菲菲等,2018),SSPS Ⅲ中存在的色素分子可能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艳;高文宏;;两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X-射线衍射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年06期
2 王思远;刘学铭;杨晓泉;齐军茹;陈智毅;杨春英;杨荣玲;林耀盛;;交联大豆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3年12期
3 尹艳;;两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08期
4 刘倩;吕远;邢胜杰;金明飞;高红亮;崔红亮;常忠义;;可溶性大豆多糖对面包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3年05期
5 涂宗财;胡月明;王辉;陈智韡;张秋婷;刘玮;张兰;;大豆多糖胶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23期
6 涂宗财;沙小梅;王辉;张雪春;陈钢;;水溶性大豆多糖对酸性花生蛋白溶液稳定性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年01期
7 涂宗财;刘玮;王辉;刘益东;谢钦;;大豆多糖胶的凝胶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8期
8 李小林;何莹;汪东华;何小良;张翠;;可溶性大豆多糖在花生蛋白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3期
9 尹艳;宋冠华;李周玉;岳强;曾宪远;刘胜国;;水溶性大豆多糖溶解性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孟岳成;邱蓉;张学兵;;碱法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诱导草酸钙结石形成与大鼠泌尿系数字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晴;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功能特性及基本结构的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于培玲;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结构性质的测定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叶瑞森;水溶性大豆多糖改善冷冻鱼糜品质及其高光谱检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曹静;基于大豆多糖的糖基化蛋白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侯睿;水溶性大豆多糖与超声波辅助冷冻协同改善草鱼鱼糜品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桂雨豪;水压热法制备水溶性大豆多糖与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刘玮;大豆多糖胶的制备及其凝胶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谭静;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万真真;低分子量水溶性大豆多糖铁(Ⅲ)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亦澜;可溶性大豆多糖在酸性蛋白饮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6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8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