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苜蓿链霉菌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21:32
【摘要】: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作为糖苷酶家族的一员,它的主要作用方式是水解糖蛋白糖链上两个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内切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分别属于GH18家族和GH85家族。由于内切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的去糖基化作用,因此在糖组学和糖生物学的研究中被广泛的使用。本文在苜蓿链霉菌ACCC40021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CAZy表明该酶属于GH18家族一员,通过与文献中已报道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GH18家族的EndoFV和EndoT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38.19%和38.21%。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其他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其他几丁质酶基因进行同源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结果可知,该酶与球孢子菌属几丁质酶III型亲缘关系最近。根据目的基因序列,构建了以pET30a(+)为载体的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诱导表达出目的蛋白,通过镍柱纯化后,获得纯的目的蛋白。以RNaseB作为反应底物,我们研究了该酶的酶学性质。该酶比活力为1.0×10~6U/mg,最适反应温度为35℃,在温度30℃-45℃范围内,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反应pH为6,在pH值4-8之间,该酶保持有较高的酶活。选用酵母表达的糖基化糖化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为底物,确定了能够完全的去糖基化,为糖蛋白糖基化位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酶。应用该酶处理奶酪等奶制品加工的副产物乳清蛋白,从中制备寡糖链。在最适条件下,当加酶量为1 mg时,每分钟从每毫升乳清中可获得寡糖链0.95 mg。
【图文】:

酶法合成,核酸酶


图 2 酶法合成 CD52 蛋白糖链[41]Fig.2 The Enzymatic synthesis of CD52 protein sugar chain[41](3)糖蛋白的改造牛胰核酸酶 B 是利用内切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进行 N-糖链修饰的一种的蛋白受体,在实验中常用商品化的 EndoH 处理牛胰腺核酸酶 B,牛胰腺核酸是由 124 个氨基酸组成,在它第 34 位的天冬酰胺氨基酸残基上连接有一个糖基点,通过这个位点连接一个高甘露糖型的糖链,EndoH 通过水解作用切除寡糖连一个去糖基化的牛胰腺核酸 B,然后以其为底物通过内切 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糖基作用,获得一个新的寡糖链,从而构成新的糖蛋白。在 2006 年 wang 等研员首次证明了使用嗯唑啉作为寡糖链的供体比使用天然糖链作为供体而后通过基作用得新合成的牛胰腺核酸酶 B 的产率更高,从而为糖蛋白的合成提供了一的思路。如图 3(a)所示。随后其用不同的嗯唑啉作为糖链的供体合成了带有类型的牛胰腺核酸酶 B,这些新合成的牛胰腺核酸酶 B 还可以作为底物进一步进学修饰[49]。在 2009 年 wang 通过对原有野生型的 EndoA 和 EndoM 的基因序列进变获取突变体 EndoA-N1717A 和 EndoM-N175A,单独使用突变体 EndoA-N1717行转糖基作用得到了较高产率的改造型牛胰腺核酸酶 B,如图 3(b)所示。并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核酸酶,内切,葡萄糖残基


程中起到保护葡萄糖残基的作用,,防止葡萄糖残基被内切酶水解,最后连接葡萄糖的末端甘露糖被甘露糖苷酶水解去除。这一方法为以后糖蛋白的定向改造提供了珍贵的借鉴意义,如图 3(d)所示。在 2016 年来自德国 Fairbanks 等研究人员首先使 N-末端甘露糖残基磷酸化,然后通过内切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合成了含有磷酸基团的糖蛋白,这里的磷酸基团起到一个标识的作用,通过特异性磷酸受体的识别,可用于溶酶体贮积症的治疗过程[51]。合成过程如图 3(e)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灯;;关于欧拉不等式一个猜想的证明[J];中学数学研究;2017年03期

2 曹胜龙;;椭圆外切四边形的一个几何恒等式[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年07期

3 何灯;;欧拉不等式一个加强的类似[J];中学数学研究;2017年07期

4 张世林;佘媛媛;;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半径的求法举要[J];数学教学;2017年06期

5 沈杰;有内切球的旋转体的两条性质[J];中学数学月刊;2005年04期

6 李月芹;关于几何体有内切球的一个命题[J];中学数学月刊;2000年01期

7 田颖辉;;抛物线内切伴随圆族的方程及性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8 张世林;谭斌;;例析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问题[J];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2016年11期

9 杨春波;赵艺琳;;立体几何中的外接球与内切球问题[J];试题与研究;2016年29期

10 赵吴凡;唐红莉;;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初三)[J];数理天地(初中版);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烈;吴小锋;刘建新;;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里氏木霉内切-β-葡聚糖酶Ⅱ及其生物活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少华;杨颖;杨汝剑;谢静莉;魏东芝;;内切型聚阿拉伯糖酶的筛选、分子改造及其在果胶提取中的应用[A];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康超;;曲霉脯氨酸特异性内切蛋白酶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康立新;严红;张桂敏;马向东;马立新;;T7核酸内切酶Ⅰ的基因合成、克隆与表达[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荣珠;柯崇榕;蔡少丽;吴松刚;黄建忠;;中性内切纤维素酶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及其酶学性质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冯日宝;袁冠森;姚永勋;段镇忠;王媛;栾文洲;;内切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楚敏;杨红梅;娄恺;;内切葡聚糖苷酶CelG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表达[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8 钮成拓;包敏;李崎;;Lipomyces starkeyi NRRL Y-11557内切菊粉酶的基因挖掘、表达及应用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2019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9年

9 徐元喜;徐正学;刘巍峰;卢雪梅;;哈氏噬纤维菌内切纤维素酶的表达及其性质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刘志良;;关于讲授“圆弧连接”的几点看法[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立冰 通讯员 陈娟;刀口向内切要害 立行立改求实效[N];济南日报;2014年

2 孙月强;外接内切总相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白晰;圆唇散白蚁肠道微生物内切β-葡聚糖酶工程菌的构建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金欣;内切型-β-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浙江大学;2011年

3 顾斌涛;重组里氏木霉产高活力内切-β-葡聚糖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晓勤;大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品种与环境变异及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马亚男;立枯丝核菌内切纤维素酶诱导寄主的防卫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6 张庆;瑞氏木霉纤维素酶降解模式及其功能多样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郑斐;草菇中性木聚糖酶和内切型纤维素酶酶学特性及分子解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少锋;苜蓿链霉菌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表达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周鹏;Streptomyces sp.WMN-3碱性内切木聚糖酶新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深圳大学;2018年

3 许利军;苹果树腐烂病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夏颖;新型内切-β-葡聚糖酶基因在里氏木霉中的重组与表达[D];浙江大学;2016年

5 韩爽;玉米纹枯病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致病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路梅;嗜热毛壳菌纤维素酶液体发酵条件和内切β-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7 言媛;内切几丁质酶全基因合成及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和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徐俐;长枝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Ⅰ的克隆表达及催化域关键氨基酸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9 王建伟;Streptomyces sp.H33中性内切木聚糖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基因的克隆表达[D];深圳大学;2016年

10 杜欣可;玉米纹枯病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致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1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21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