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叶适应我国北方环境变化的性状特征

发布时间:2020-04-15 09:55
【摘要】:植物叶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如分化的叶形态、气孔性状和叶脉密度等,这是对不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目前,在区域尺度上,对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及叶脉性状的变异格局及其特点报道广泛,但在我国北方地区,以环境因子为基础的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及叶脉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仍有待认识。论文以我国北方沿北纬40o分布的215种植物叶为材料,分析了沿环境因子递变,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和细脉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北方植物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9.7 cm~(-2)、19.1-542.3 mg g~(-1),均值分别为4.2 cm~(-2)、124.4 mg g~(-1),变异系数分别为2.3、0.8。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随降水的递增线性增加,但对温度无响应,认为降水是决定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关键因素。2.我国北方植物叶气孔长度、气孔密度、远轴比率和气孔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54.9 um、16.2-677.3 mm~(-2)、22.1-76.7%、3.4-29.7%,均值分别为16.1 um、278.6 mm~(-2)、14.6%、49.4%,变异系数分别为0.4、0.6、0.2、0.4。随降水递增,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均线性减少,气孔长度和远轴比率均线性增加;随温度递增,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均线性减小,但气孔长度线性增大。认为降水和温度共同影响叶气孔性状特征。3.分布于我国北方的215种植物中,74%的物种为气孔双面生植物,仅26%为气孔单面生植物。但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长度和远轴比率在气孔双面生植物和气孔单面生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4.我国北方植物叶细脉密度的变化范围为1.5-28.5 mm mm~(-2),均值为11.0mm mm-2,变异系数为0.4。细脉密度随着降水的递增线性减小,随温度的递增也呈线性减小,认为降水和温度共同影响着植物叶脉性状特征。5.叶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随比叶面积增加,气孔密度和细脉密度递减(P0.001);随叶面积增加,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细脉密度递减(P0.001),气孔长度和远轴比率递增(P0.001);气孔密度与细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气孔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研究认为植物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和叶脉性状之间存在协变关系,从而共同决定了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采样点位,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经纬度


图 2-1 采样点位置Fig 2-1 The sampling sites表 2-1 采样点的经纬度、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年平均温度(MAT)Table 2-1 The latitude, longitud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mean annual temperaturesampling site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王天志,方忻平,帅红,谢成科;中药黄连的形态组织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88年03期

2 易忠盛;真假三七的性状特征[J];四川中医;1988年06期

3 易忠盛;真伪红参的性状特征[J];四川中医;1989年01期

4 肖东生;论老化企业的性状特征及其治理对策[J];工厂管理;2000年10期

5 齐磊;罗琼枝;戴待;张媛;;雪菊性状特征与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7年08期

6 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0年02期

7 唐文涛;;八类功效道地药材性状特征及功用特点拙辨[J];光明中医;2012年08期

8 郭伟;;莪术、姜黄、郁金的来源、药用部位和性状特征差异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年S1期

9 李君玲;;车前属2种植物的性状与微性状特征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09期

10 朱照祥;龟鳖类甲壳的性状特征鉴别[J];中国药业;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英;;市售几种常见非正品用药中药材的鉴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2 房苗;徐猛;罗渡;顾党恩;胡隐昌;罗建仁;;不同生境下福寿螺的性状特征、种群结构和密度效应分析[A];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代丽萍;陈随清;董诚明;;风化羚羊角的鉴别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江燕;白云娥;王东;曹玲亚;高建平;;潞党参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5 兰英;周瑞林;;浅谈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A];2005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随清;王红霞;王三姓;张涛;伏国辉;;山j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7 陈随清;王红霞;王三姓;张涛;雷敬卫;;山j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左智力;江建平;谢锋;;大鲵形态量度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代贤;郭月秋;吕浩然;冷爱晶;;沉香及类似品真伪质量的考查[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真;李兆翌;;扫描电镜应用于植物类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崔芳 叶龙杰;让孩子能自信地露出笑容[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春丽;现代汉语名词性状特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史芳意;叶适应我国北方环境变化的性状特征[D];兰州大学;2019年

2 谢娇;三叶木通种群特征及最大可持续产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丽君;氧化铬绿性状特征分析及量子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王春梅;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曹胜男;药材鹿角的性状鉴定及其抗骨质疏松的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6 宋丽丽;金川泥炭湿地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分布及性状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立存;卷叶小檗、血红小檗和丽江小檗(小檗科)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雪利;果实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舒柯;航天诱变丹参生物学效应以及植物学特征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8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28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