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

发布时间:2020-05-15 01:22
【摘要】:枯落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的研究可为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成效及修正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对11种植被(刺槐、油松、沙棘、柠条、狼牙刺、杠柳、铁杆蒿、白羊草、鹅观草、狗尾草和茵陈蒿)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和土壤中枯落物混入量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枯落物蓄积量分布特征,明确土壤中混入枯落物所占比重;通过坡面样线法研究了4种典型植被(刺槐、柠条、铁杆蒿和白羊草)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枯落物坡面分布特征,量化枯落物(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和土壤中枯落物混入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函数关系;通过定点监测对6种典型植被(刺槐、油松、沙棘、狼牙刺、铁杆蒿和白羊草)枯落物年凋落量、凋落器官组成及凋落动态规律进行分析,以期阐明区域植被枯落物初级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发展可持续性;通过浸泡吸水研究地表枯落物、土壤中枯落物、凋落物器官和逐月凋落物持水和拦蓄能力,旨在阐明枯落物的降雨拦蓄及水土保持效益;通过水分蒸发监测试验测定7种典型植被(刺槐、油松、柠条、沙棘、狼牙刺、铁杆蒿和白羊草)枯落物的水分蒸发性质及混入土壤对土壤水分影响特征,以期为进一步发掘植被枯落物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植被样地枯落物总蓄积量为261.07~1860.69 g·m~(-2),枯落物广泛存在于各植被样地表层土壤(取样深度为0~5 cm,调查深度小于2.29 cm),土壤中枯落物混入量占枯落物总蓄积量的21%~73%。受径流冲刷和泥沙分离—输移—沉积过程的影响,枯落物沿坡面分布存在较强的差异性,枯落物覆盖量和混入量均表现为坡下高于坡上,分别是其1.04~2.48倍和1.04~1.41倍,而枯落物覆盖量和混入量在坡中波动较大。枯落物混入土壤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土壤容重、粘结力和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WAS-GMD)随枯落物混入量的增大而线性降低(p0.01,n=40),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铁杆蒿和白羊草样地中随枯落物混入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加(p0.05,n=10)。(2)典型植被样地枯落物年凋落量为66.68~473.50 g·m~(-2),其中落叶是最主要的凋落物,分别占其枯落物凋落总量的48.17%~91.09%;枯落物逐月凋落量为1.86~160.21 g·m~(-2),呈现单峰型、双峰型及不规则型的年动态变化特征,包含了凋落的高峰期、平缓期和间歇期三个阶段;乔、灌植被枯落物凋落主要集中在生长期,占到年凋落量的81.50%~89.74%,而草本植物和油松枯落物的凋落在生长期和休眠期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枯落物年凋落量占蓄积量的10.09%~35.83%,植被枯落物周转期为3.79~10.91 a,分解速率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3)典型植被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增加(R~2≥0.79,p0.01)。对于洗出的土壤中枯落物,其最大持水量为3.90~6.03 g·g~(-1),均显著高于地表枯落物最大持水量(1.56~2.91 g·g~(-1);p0.05);而当枯落物混入土壤后,其持水量为0.86~2.07 g·g~(-1),整体比地表枯落物有效持水量低了15.73%。由于枯落物器官在密度、比表面积和结构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持水性也存在较大变化,各植被枯落物不同器官最大持水量为为1.20~4.35 g·g~(-1)。受到枯落物凋落节律的影响,逐月凋落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其变化范围为1.19~3.95 g·g~(-1)。(4)枯落物径流拦蓄量为2.56~30.73 t·hm~(-2),其中土壤中枯落物径流拦蓄量占总拦蓄量的14%~78%。凋落物全年径流拦蓄量为1.33~13.33 t·hm~(-2),其中落叶拦蓄总量最大,占凋落物总拦蓄量的57.19%~86.12%;总体而言,全年凋落物径流拦蓄量占枯落物径流总拦蓄量的8.84%~52.47%,植被的差异造成枯落物凋落量的不同,进而对植被枯落物水土保持功能产生影响。(5)当降雨结束后,吸水饱和的枯落物持水量随时间呈指数函数降低(R~20.98,p0.01)。受枯落物所处环境水热条件的影响,枯落物自然环境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23~0.70 g·g~(-1)·h~(-1),显著高于室内,是其10.52~22.16倍。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枯落物水分蒸发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且两者间存在极限著的对数函数关系(R~20.71,n=12,p0.01);而室内枯落物水分蒸发速率同样则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趋势,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R~20.41,n=20,p0.01)。(6)枯落物混入土壤能显著增大土壤含水量,相较于裸土,枯落物混入可增大土壤含水量3.18%~19.15%。枯落物持水性、组织密度和混入量均可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枯落物混入量呈线性或指数函数增加(R~20.94,n=6,p0.01),随枯落物组织密度呈线性降低(R~2=0.76,n=6,p0.01),另外,枯落物混入土壤土壤含水量与裸土含水量的差值,随裸土含水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R~20.16,n=25,p0.05或R~20.28,n=18,p0.01)。研究表明,在蒸发量较大的环境下,枯落物混入能增大土壤降雨拦蓄量(1.75~5.82%),在蒸发强度较小的环境下,枯落物混入土壤相比裸土土壤水分流失降低2.30%~10.88%。枯落物的蓄积是一个逐年累积的过程,不同植被间枯落物覆盖量和混入量存在差异,其沿坡面分布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枯落物广泛存在于表层土壤(0~5cm),土壤中枯落物混入量可占枯落物总蓄积量的21%~73%。凋落物主要由落叶组成,是枯落物蓄积的主要来源;受植物生长节律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凋落物组成及其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受枯落物组成、形态特征及凋落节律的影响,其持水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影响其拦蓄能力。枯落物混入土壤后,其持水量较地表枯落物有效持水量低了15.73%,其径流拦蓄量占总拦蓄量的14%~78%。此外,枯落物混入土壤能显著增大土壤含水量,相较于裸土,枯落物混入可增大土壤含水量3.18%~19.15%,且土壤含水量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枯落物混入量呈线性或指数函数增加,随枯落物组织密度呈线性降低。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典型植被枯落物分布、凋落、持水、拦蓄、蒸发及混入表土水分响应等性质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枯落物在降雨拦蓄、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文】:

枯落物,样方,土壤


枯落物收集:自然原状态下分别采用直尺法和网格法对样方内地表枯落物的厚盖度进行测定。清扫样方、收集样方内全部地表枯落物、编号、清洗、烘干(65℃4h)、称重,,用单位面积地表枯落物烘干质量表示地表枯落物蓄积量(g·m-2)。土壤落物集中在表层 0~5 cm(孙龙 2016),对于土壤中枯落物的收集,环刀法取样( 9.8 cm、高 5 cm)根据双对角线规则采集样方内表层 0~5 cm 土壤(单个样方取面积合计为 380 cm2),同时利用直尺法测量枯落物土壤混入最大深度(10 次重复采集的土壤进行编号、0.5 mm 筛冲洗(Li Z W et al. 2015)、浸水筛子捞取(分离细壤颗粒和小石子)、镊子剔除根系与杂质(较大粒径)、烘干(65°,24 h)、称重 0~5 cm 层土壤冲洗物,同时采用同样方法收集 5~10 cm 土壤中冲洗物作为其对者相减后得到土壤表层枯落物混入量。土壤中枯落物:首先,我们研究的土壤中枯落物是未降解或者半降解态(保留落物基本形态特征)的枯落物。其次,在存在形式上,其肢体可能完全混入土壤大部分都埋没在土壤中,与土壤形成牢固混合态,收集地表枯落物时,用扫把清会使其脱离土壤,具体实际状态如图 2-1a、b 所示。

凋落物,枯落物,灌木林地,收集器


图 2-3 乔、灌木林地凋落物收集器(a)和草地凋落物收集样方(b)Figure 2-3 litter collector of arbor and shrub land (a) and collection sample of Grass litter (b)试验于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间进行,分别在第一年每月中旬及第二年的 4 月和 11 月进行枯落物收集,总共收集了 14 次。将收集到的逐月凋落物装入信封,置烘箱中于 75 ℃烘干 24 h、称重,以单位面积上凋落物的干重作为逐月凋落物量(g·m-2),同时按照落叶、落枝、落花和落果进行枯落物器官划分、称重,以 1-12 月单位面积上凋落物量累计值作为全年凋落物量(g·m-2 a-1)。枯落物的密度采用体积排水法测定(王宝瑞等 2009)。2.4.1.3 典型植被样地枯落物持水性研究试验于 2017 年 7 月至 11 月进行。对收集到地表枯落物、土壤中枯落物、逐月凋落物和凋落物器官等枯落物通过浸泡法测定其持水性质。对于土壤中枯落物,考虑到枯落物和土壤混为一体的特殊性,设计试验将枯落物与土壤混合测定其有效持水性。(1)枯落物持水性测定枯落物持水性测定:针对收集到的枯落物(地表枯落物、土壤中枯落物、逐月凋落物和凋落器官),以阴干 3 天后单位质量枯落物所持水量作为自然环境条件下含水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建芳;王兵;王忠禹;李兆松;肖婧;;黄土高原典型植被枯落物坡面分布及持水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8年04期

2 曹成有,朱丽晖,韩春声,张少强;辽宁东部山区森林枯落物层的水文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3 苏宁虎;林地枯落物最佳蓄积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生态学报;1988年02期

4 H.L.GHOLZ;曾广华;;湿地松人工林按时间顺序的枯落物、分解作用以及氮和磷的动态[J];广东林业科技;1988年04期

5 周重光,沈辛作,于建国,卓春雷,张建和;浙江山地森林枯落物(层)的生态水文效应[J];浙江林业科技;1989年05期

6 王忠禹;王兵;刘国彬;刘佳鑫;李兆松;;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坡面分布及混入土壤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8年11期

7 袁梦仙,李琳,李凤英;坡面植被枯落物层的拦沙效应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年05期

8 周秋文;罗雅雪;罗娅;韦小茶;;喀斯特灌木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年05期

9 朱金贵;;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以及植被退化的相关分析[J];现代园艺;2017年04期

10 丁积远;杜丽萍;左志国;;抚育后林分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的变化趋势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闵雷雷;于静洁;;枯落物层的持水截留效应国内研究进展[A];河流开发、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六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泰山植被蓄水潜力与价值评估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3 董智;李红丽;贾志军;甄宝艳;;坝上高原退耕还林区沙棘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曾全超;黄土高原辽东栎枯落物分解的微生物作用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仲男;羊草枯落物对草食家畜放牧与生境的响应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龚伟;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生态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栋;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对降雨产流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德生;山东泰安黄前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黄进;苏南丘陵山区主要森林类型防水蚀功能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金叶;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过程与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松;枯落物覆盖及混入对黄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贾超;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枯落物结皮的形成及生态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王忠禹;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方浩;官司河流域土壤与枯落物养分特征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5 李纹纹;施秉喀斯特地区岩表枯落物对白云岩溶蚀的影响作用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6 边丽宁;华北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生长、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差异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7 许纪元;秦岭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植物对针叶树种枯落物分解的化感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邢献予;辽宁省三种海岸类型典型防护林改良土壤效果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9 杜捷;北京山区森林枯落物层水文过程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10 徐娟;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层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4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64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